【编者按】
今年是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的重大决策。站在改革开放最前沿,经济特区勇扛历史责任,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创造了不凡的业绩。汕头经济特区,是经济特区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40年来,一代代汕头经济特区建设者用智慧和汗水,为激情澎湃的“特区故事”写下了辉煌的汕头篇章。
即日起,南方日报推出“致敬特区40年 汕头再出发”系列报道,回顾改革开放历史进程,总结汕头经济特区发展经验,进一步讲好改革开放故事、特区故事,振奋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的精气神。敬请垂注!
自进入汕头大学工作以后,曾建平就一直没离开过《汕头大学报》。1985至2020年退休,整整干了35年。作为《汕头大学报》记者和编辑,他亲历、亲见、亲闻,用文字和图像记录了汕头大学不同阶段的发展时期,拍下了一幕幕珍贵的历史画面。
“作为一个在汕头大学工作了35年,把所有青春都留在汕头大学的人,对这所学校不留恋那是不可能的。”曾建平坦言,汕头大学是他学习和成长的地方,正如挖井取水,一直坚持挖下去自然会有甘泉相报。当为学校留下各种珍贵镜头时,这份岗位也为他带来了几分感动。
曾建平
虽然已经退休,但学校还有不少令曾建平牵挂的事,校史馆(博物馆)的筹建就是其中之一。他告诉记者,汕头大学自1981年建校以来,没有建立校史馆(博物馆)。学校至今走过近40年,很多具有保留收藏价值的物品已经作为废品处理丢弃,参与建校人员手头的一些私有藏品也未能收集,见证建校过程的物品、文字和口述历史逐渐消失。
“如果不尽早建设校史馆(博物馆),随着时间的流逝,要收集有价值的藏品将越来越困难。”曾建平期待校史馆(博物馆)的筹划能够尽快提上日程,这对于汕头大学的教育改革和高水平大学建设,以及宣传和提升学校知名度都具有重要意义。而他也能再次为汕头大学贡献自己的力量。
对于汕头大学未来的发展,曾建平希望学校能够稳健而顺利地走好“三步走”发展战略中的每一步,加快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实力,早日实现整体进入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行列,实现办学综合实力稳居省内高校第一方阵的目标。
策划:严亮 廖奕文
编辑统筹:赵文君
采写统筹:辛均庆 杨可
采写:余丹 实习生 郑钦元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