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 | 走读深圳看40年巨变,小记者阅读主题采访实践活动来了

南方+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深圳不少中小学生将化身小记者,走进不同领域、行业,近距离探寻深圳40年发展巨变、感受这座城市的魅力,用自己的亲身行动为深圳40年送上一份特别的礼物。

小记者“走读深圳看40年巨变”系列活动由深圳市教育局联合南方日报深圳新闻部发起、举办。

今天(8月12日),第九期“走读深圳 看40年巨变”课程,带领小记者们走进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

它是首个不对儿童读者罚款的图书馆,首个给读者设立阅读档案的图书馆,首个设立家庭教育馆的图书馆……在这里,解码“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深圳背后奥秘,感知“阅读+”的魅力。


14时,来自深圳全市的20名中小学生陆续抵达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在多功能厅里排队领取马甲、签到。

今天的采访主题是“阅读深圳”。特区四十年,读书声深入人心。

当年的边陲小镇在文化的浸润下,已然成长为一座阅读之城。书城、书吧、图书馆、移动书栈……越来越多的阅读灯光如奋斗者的前行灯塔,在这里亮起。

“全球阅读典范城市”“全国十大数字阅读城市”是深圳获得的殊荣。深圳读书月、书城模式、文化品牌输出成为深圳的一张张亮丽名片。而其中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同样功不可没。

当前,深圳共有各类公共图书馆959个,其中,公共图书馆(室)673家,各类自助图书馆286台(包含城市街区自助图书馆235台,24小时书香亭51个)。


在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一楼多功能厅外,该馆划分出了一块消毒工作区,用于专门对读者归还的图书进行消毒。

书籍按“已消毒、已晾晒、可上架书籍”、“还回,尚未消毒书籍”分类存放在小推车上。

现场,工作人员正在将读者归还的图书放进图书消毒柜中。

    消毒工作区中,工作人员正在对图书进行消毒

消毒工作区中,工作人员正在对图书进行消毒

据该馆工作人员介绍,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归还的书籍将在消毒柜里消毒20分钟后,取出、在架子上放置3天,才能上架。


现在,小记者们整装待发,正式开启图书馆参观之旅。

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工作人员周知,担任本次探馆之旅的讲解员。

讲解员介绍,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是由深圳市政府在原深圳图书馆馆址上投资改建的大型现代文化设施。

其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6万平方米,于2009年4月23日正式开馆。

作为深圳特区及港澳地区目前唯一一家独立的专门为少儿、家长及教育工作者服务的文献信息中心,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新馆设施齐全,功能完备。

图书馆共开放:外借区、报刊阅览区、网络学习区、视障阅览区、国学馆、幼儿借阅区、亲子阅览区、读画世界、国际教育资源馆等多个阅览区域。

同时设有多功能报告厅、阅读实践中心、梧桐树下等服务区域。

在藏书量方面,全馆馆藏192万册,期刊报纸1千余种,年均举办活动1400场。 


现在来图书馆看书需要注意什么?

疫情防控期间,图书馆也对来馆的读者作出了要求,例如:

每张桌子只限坐一位读者或一组家庭;

在馆期间需全程佩戴口罩;

在阅览区触碰过的文献,需放入专用的“临时书车”。

在儿童图书馆,除了档案学、管理学等背景要求,教育学更是馆员的必修课。

而深少图更是专门培养了儿童阅读指导组,从选书到读书,力担图书馆“智库”。

图书馆工作人员向小记者们介绍,现在深圳出现了一种新的职业——阅读推广人。

据介绍,从2012年开始,累计已有3000人参加培训、考核,考核内容包括:阅读理念、阅读推广方式方法、阅读推广平台搭建等,200人通过。“正是因为阅读推广人主要面向的是青少年,责任重大,考核才会特别严格。”


探馆之旅中,小记者们参观体验了功能不同、各具特色的的阅览区。

在外借区,小记者们了解到,通过学校团体注册借书,来图书馆可以不用带卡了,通过人脸识别,即可快捷便利地借书。

在国际教育资源馆,小记者们看到了该馆储存的多国的外文文献。

在国学馆,古色古香的桌子和书架吸引了小记者们的注意。小记者们了解到,青少年有机会在这里进行戏曲、书法、国艺等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学习。

该区陈列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各类书籍,藏书约3000余种、7000余册,光盘900多片。

在幼儿阅览区,小记者们了解到,在立体图书馆,3-5岁的小读者们可以通过摸、闻、看,多感官、全方位地进行阅读。

该馆还为有视力障碍、听力障碍的读者提供了阅读服务的场所。


小记者们来到科创阅览区,该区2016年开设,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也是全国首家开设科创阅览区的少儿图书馆。

该馆科创阅览区负责人梁德明介绍,有别于主要由书和书桌组成的传统阅览区,该科创阅览区分设阅读区、体验区、教学区、创客空间等。

据介绍,科创阅览区每周六开展STEM教育(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不同主题的公益课程。

在这里,孩子们还可动手进行科学实验,组装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机器人进行互动。(今年受疫情影响,线下活动受限,该课程目前暂停)。


讲师:“无人机是机器人吗?”

小记者们:“是!” “不是!”

讲师:“其实说是也对,说不是也对,经过编程、能执行指令的无人机,就可以看作是机器人。”

在教学区,科普讲座正在火热进行中。

Robot Master师资认证培训讲师张礼政正在给小记者们讲授机器人的分类,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区别等知识。

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有什么区别?

讲座中,讲师讲解到,机器人以硬件为主,而人工智能主要指软件和算法。

两者在学术层面,没有直接和必然的关系。

而人工智能机器人则将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相连,是集感知、思维、推理、自主学习能力的系统。

在体验区,小记者们在这里看到了3D打印机、机器人学习套件、组装台、比赛赛台,上手操作赛事机器人,体验能够检测情绪、年龄、性别的人工智能机器人。

在讲座的最后,小记者们还收到了一份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小礼物——印有机器人结构和零件的扑克牌。


现在小记者们来到“梧桐树下”故事屋,参加“我们的身体”讲座。

主讲人蔡焱,为深圳市阅读推广人协会理事,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阅读指导组负责人。

讲座根据《地球通史•墙书》的生物部分,结合神话与前沿研究,从地球的起源、神话故事、艺术、科学等角度,多维度认识生命的演化。

据介绍,每周六下午,3-12岁的儿童都可以来故事屋参加“喜阅读书会”。

每次讲读的书都是从“喜阅365”推荐书目里挑选出来的经典童书。

目前受疫情影响,该活动转为在线上进行。


现在来到“对话馆长”环节,小记者们来到贵宾厅,与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馆长宋卫对话畅谈,了解少图发展历史。


小记者:特区40年,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馆长: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前身是深圳图书馆(老馆)。迁址后的新馆于2009年正式开馆,目前大家看到的少儿图书馆有将近12年的历史。

馆长介绍,该馆是一座具有岭南建筑风格的图书馆,建筑坐落在在园林里,有着琉璃瓦顶。

馆长表示,由于该馆的前身是深圳图书馆,因此该馆经历了由成人图书馆到少儿图书馆的改造过程。

内部的装潢加入了儿童的风格和元素,经过几次改建,逐渐改建成为了适合儿童的阅读乐园。

除了在装修风格上的改变,该馆在藏书类别上也在不断更新。

该馆为少儿特别设立经典读物阅览区,收藏经典文献2万册,特别收入了少儿版、彩绘版、简写版等各种适合少儿阅读的版本。

小记者图书馆1


小记者:自从建馆以来,成千上万的读者来到这里,您对小读者有什么期望和寄语?

馆长:目前全国只有120多座少儿图书馆。深圳是拥有独立的少儿图书馆的城市,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也专注于关注孩子们的阅读需求,我认为作为在深圳长大的孩子还是很幸福的。

馆长寄语小记者们,一希望你们通过阅读认识世界。

二要学会包容。

三是培养阅读品味,提升鉴别能力,选择适合自己年龄段的书籍。

小记者图书馆2

今日参观环节结束,小记者们和馆长合影留念。

【文字】刘越亚 郭悦

【摄影】实习生 王玮 黄琪然

【统筹】孙颖

编辑 李定 实习生:谷政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