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宇铿: 扶贫老将十年跨四地,“战线”绵延上千公里

南方日报

原标题:

五华县棉洋镇竹坑村驻村第一书记岑宇铿: 

扶贫老将十年跨四地 “战线”绵延上千公里

他的生日和“全国扶贫日”是同一天,“天生”与扶贫工作结下不解之缘。

2009年以来,他先后被广州交投集团派驻或主动请缨到增城中新镇官塘村任党支部副书记、作为阳江市阳西县竹径村的“扶贫双到”贫困户联系人、担任湛江雷州市企水镇塘头村党支部副书记、担任梅州五华县棉洋镇竹坑村驻村第一书记。

四轮扶贫、十载岁月,从官塘村到竹坑村,他跨越珠三角、粤西和粤东,在“战线”绵延上千公里的农村天地奉献着热血青春。

他,就是岑宇铿。目前,岑宇铿作为广州交投集团帮扶五华县棉洋镇竹坑、绿水、平安村的总负责人,竹坑村驻村第一书记,推动茶树扶贫产业项目种植茶树844.1亩,帮扶贫困户设立示范养殖瘦身五黑鸡,推动建立广州首个高速公路服务区消费扶贫平台……

岑宇铿(右)到基地查看蛋鸡养殖情况。魏丽文 摄

岑宇铿(右)到基地查看蛋鸡养殖情况。魏丽文 摄

▷▷四轮扶贫

把扶贫当自家事

“看,这一片都是我们种的茶树。”烈日当头,爬上海拔500米左右的东螺嶂,岑宇铿大气不喘一下。

东螺嶂,位于五华县棉洋镇竹坑村。两年前,这里覆盖着的是小矮灌木和野草。如今,在岑宇铿的推动下,漫山茶树已长到人的腹部那么高。

上山的路颇为陡峭,当地村民都不免脚下打滑,岑宇铿却游刃有余。“这都不是什么事。”岑宇铿笑道,自己从小在广州花都农村长大,对农村生活很有经验。

小时候,岑宇铿的父母忙于工作,作为家中的长子,他早早承担起做家务、干农活的重担。

“那时候我家有四亩八分田要种,六年级的时候我用扁担挑着秧苗去田里插秧,1.3米的个子,扁担两头的绳子绕了又绕,才勉强不让肩两头装秧苗的簸箕碰到地。”回忆童年,岑宇铿有说不完的话。

“那段时光虽然辛苦,但是很快乐。”对农村生活眷念的种子也在成长过程中,悄然生根发芽。直至现在,他仍觉得自己最喜欢的地方还是农村。

2009年,当得知公司将选派干部到增城中新镇官塘村驻村时,岑宇铿毫不犹豫报了名。他说:“我自己就是从农村出来的,换一种身份回去,如果能帮助这些群众,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正是这种浓厚的乡土情怀,让他从增城中新镇官塘村、阳江市阳西县竹径村、湛江雷州市企水镇塘头村一路坚持扶贫,直至2019年5月辗转至竹坑村任驻村第一书记。

扶贫工作,重点是要拉近与群众的关系。只有走进贫困户内心,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才能“对症下药”。这一方面,岑宇铿的农村生活经历帮上了忙。

有一次,岑宇铿走访时看到一户贫困户正在用工具给稻谷“翻身”。他走向前笑着说:“这种工具效率挺高的,我小时候还是赤脚上阵的。”

“这你都知道,我们以前也是用脚啊。”

短短几句话,一下子打开了贫困户的话匣子,拉近了两人的心理距离,让贫困户觉得:“岑书记就是自家人。”

▷▷十年坚持

倾注真情实意收获感动

从官塘村到竹坑村,参与一轮扶贫容易,四轮坚持下来没有几人。时常有人问岑宇铿,你为什么坚持?他总回答:“因为感动”。

这份感动来自被帮扶者。

在雷州驻村走访村民,调查入户时,贫困户罗海章给岑宇铿留下了深刻印象。2013年之前,罗海章还住在茅草房中,但他从来没有“等靠要”的思想,坚持通过种植圣女果致富,还特别懂得感恩。岑宇铿说:“我时常被这些勇于面对生活困难、顽强拼搏的贫困户感动。”

这份感动也来自帮扶村的村干部及驻村干部。

刚到竹坑村时,岑宇铿为了尽快掌握贫困户的情况,经常工作到晚上11时多。“当时我住在村干部张赐开家,他一般晚上9时多就睡觉了,住在他家后,无论我回来多晚,他都会等我。”

“村党支部书记张培汉凌晨3时起床,给要办急事的村民盖章,对贫困户有求必应。”

“村妇女主任宋岸英一到周末就问我有没有回家,没回家就去她家吃饭。”

……

“人家这么掏心掏肺对我,我一定要干好。”岑宇铿说,在他看来,这是一个有爱、有干事创业精神的团队,自己必须往前冲,不负期望。

因为驻村,岑宇铿少了很多照顾家庭、教育子女的机会,他把这机会“代偿”给了贫困户子女。

“岑书记,我抓一只鸡给你,感谢你对我小孩的教育。”有一天,岑宇铿接到了贫困户曾云清的电话。

原来,曾云清有4个小孩,丈夫在外务工,自己也在村里的茶山工作,“对叛逆期的孩子无计可施”。

有一次岑宇铿上门家访,看到孩子们都坐在凳子上看电视,而从山里劳碌回来的曾云清还在厨房操持家务,岑宇铿急了:“你们母亲那么瘦弱的身子扛起了这个家,你们却在这里看电视也不帮忙。”

扶贫先扶智,岑宇铿认为培养良好的家风家教,会让扶贫工作事半功倍。在走访过程中,他经常给贫困户的小孩“分配”家务;看到一些贫困户的教育方式欠妥,岑宇铿经常与贫困户促膝而谈,有时甚至争个面红耳赤。

岑宇铿就是这样“爱管闲事”,然而结果证明都是有效且值得的。“现在我每次来他们家,小孩子都在帮忙做家务。”岑宇铿欣慰说道。

▷▷敢于探索

“老扶贫”总有新想法

十年扶贫路,岑宇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扶贫产业上,他爱找“特色”。

在雷州市企水镇塘头村驻村时,岑宇铿通过引进种植当时市场比较少见的千禧圣女果,成为当地“一镇一业”特色产品。并率先探索“电商扶贫”,以“网上平台+线下基地+农户+团购”的新模式,将圣女果卖到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帮扶销售农产品超过600万元,带动当地种植各类特色农产品超过6000亩。

2019年岑宇铿通过朋友了解到五黑鸡品种比较特别,富含黑色素、氨基酸和黑色胶体,有“中国黑宝”“鸡中珍品”等美誉,于是决定在竹坑村引进养殖五黑鸡。

“竹坑村群山环绕、绿树婆娑,是养鸡的好地方!”岑宇铿说。在他的帮助下,村里不少贫困户都已养上“瘦身五黑鸡”。贫困户张会强有一个患大病的孩子,一家收入全靠种植稻谷、养鸡、卖豆腐。“养鸡比较适合我们家,既能照顾家里,又能赚钱。”张会强说,目前他养殖的首批“瘦身五黑鸡”已出栏,带来纯收入2400多元。

养鸡能让贫困户挣钱,但如何拓宽销售渠道呢?岑宇铿有了新想法——在高速公路服务区设立消费扶贫平台。

这一想法很快得到广州对口帮扶梅州指挥部及广州交投集团的认可。说干就干,无论是扶贫馆的选址,还是寻找运营方、产品,岑宇铿全程参与。

6月15日,北三环高速新安服务区“驻村人+扶贫馆”开业当天,岑宇铿将竹坑村的鸡蛋、五黑鸡等产品搬到展销柜前,销售火爆。

竹坑村展销的产品,大多来自养鸡全产业链。

从竹坑村村口前往集中养殖基地,绕乡道一路蜿蜒,车子在坑坑洼洼的路上起起伏伏。

同行的还有岑宇铿的女儿岑浩琳,暑假了,她随母亲来探望远在乡下的父亲。从小在城里长大的她,曾跟着父亲扶贫的脚步到过雷州。此次来到五华这个偏远的小村庄,一路的颠簸让她有些许不适。

历时半个多钟,终于来到了集中养殖基地。基地有7个大棚,整齐镶嵌于山窝,集中养殖着蛋鸡、走地鸡、中鸡,散养五黑鸡。

“养鸡全产业链采用‘专业集中养殖+农户散养’模式,集中养殖的中鸡鸡苗,会分发到贫困户家中饲养,以提高家庭收入。”听着岑宇铿的讲解,岑浩琳更加了解父亲的工作。过去,她对扶贫的理解仅停留在字面意义上。只知道父亲每次驻村都很少回家。

“你站在石头上,我帮你拍几张照。”工作闲暇时间,遇到美的风景,岑宇铿“咔咔”几下,在手机里留下女儿的印记。这是少有的亲子时光,格外珍贵。

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年,岑浩琳很开心,父亲可能就要回家了。而岑宇铿心里却压着块石头:假如我们走了之后,集中养殖基地如何维持运转,为贫困户带来长久收益,实现长效脱贫?这是当前急需解决的。

从基地出来,太阳渐已落山,岑宇铿等人开着车往揭阳方向驶去,目的就为解决这块“石头”去“取经”的。

【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魏丽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