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信阳一名16岁女生,因手机游戏结识广东梅州的网友,便想趁着暑假南下会见网友。家人及时报警后,已离家跨越四省的女孩被河南信阳、湖南长沙多地铁路警方联动劝回。
在网络聊天工具和网络游戏发达的时代,网友见面已经见怪不怪了。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对2114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3.1%的受访者和网友见过面。有过“奔现”经历的受访者比例为29.9%。38.1%的受访者认为网友变成现实中的朋友和恋人几率大,49.8%的受访者认为几率小。和网友见面,49.7%的受访者会为人身安全做好防范。
参与本次调查的受访者中,00后占5.8%,90后占50.1%,80后占34.4%,70后占7.3%,其他占2.4%;男性占45.9%,女性占54.1%。
网友“奔现”几率大吗?
柯玉(化名)在成都一家私企工作,今年28岁。因为喜欢自驾游,他去年春天加入了一个兴趣小组,之后小组组织集体自驾游,他认识了很多兴趣相投的网友。“有几个特别合得来的网友,我们已经成了很好的朋友,过一段时间就会聚一聚。最幸运的是,我在里面认识了我现在的女朋友。”
“现在很多社交软件都有根据地理位置匹配的功能,有时候匹配到附近的人,聊得不错,大家又都有时间,就可以一起吃个饭,见一面。”张子涵(化名)是北京某高校的一名大二学生,他告诉记者,身边和网友见过面的同学并不少,因为用的社交软件上大学生比较多,所见的网友也大都是同龄人。
调查显示,73.1%的受访者和网友见过面
“我兴趣比较广泛,除了旅行,还爱好音乐、篮球,见的网友大都是从兴趣小组、贴吧、论坛认识的。”柯玉说,大多数见过面的网友之后并没有太多联系,“像我这种能从里面找到对象的,就更少了。”
网友见面之后,曾成功“奔现”的受访者比例为29.9%,没有太多联系的比例为43.2%。
“我和网友见面,主要是太无聊孤单了。见网友不一定非得要找对象,一起喝茶聊天就挺好,如果是男生,还可以打打球。”张子涵说,“我的一个舍友和聊了1个多月的网友见面后,成功‘奔现’了,我挺羡慕的。但对于要不要找个网友发展成女朋友,我完全是随缘的态度。”
王佳认为,面对面的社交有线上社交无法取代的优势,“即使在网上聊得再好,我还是感觉要见过面才能真正成为朋友,才能更好地了解对方。想谈恋爱就更不用说了,肯定要见面的。”
网友“奔现”,38.1%受访者认为几率大,49.8%受访者认为几率小
对于网友成为现实中的朋友和恋人的可能性,受访者怎么看?调查中,38.1%的受访者认为几率大,49.8%的受访者认为几率小,12.1%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
从年龄段看,00后受访者对网友“奔现”更不看好,认为“奔现”几率大的比例低于90后和80后。
柯玉认为,网友之间即使兴趣相同,毕竟也比较陌生,“即使见过面,除非很聊得来,否则难以产生更多交集。”
“在社交平台认识的网友,一般我都是觉得聊得来才见面的。但见过几个网友后,会发现彼此之间的话题总会越来越少,而且对方真实的样子一般并不像在网上那么有趣。”王佳认为,维持人际关系是需要精力的,“现实生活中的亲朋好友都不一定经常联系,网友之间,不聊天慢慢也就变成陌生人了。”
张子涵认为,戒备心也是影响网友“奔现”的一个原因,“多暴露一些自己的信息,往往才能让对方也打开心防,但是网友之间毕竟不是知根知底。”
和从未谋面的网友见面,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如何?
调查显示,和网友见面,49.7%的受访者会为人身安全做好防范,39.1%的受访者看之前在线上聊的情况而定,8.1%的受访者完全不会做防范,3.1%的受访者表示说不好。
从年龄段看,00后受访者自我保护意识最强,会做防范的比例(66.7%)高于90后和80后。
从性别看,女性受访者的防范意识更强,比例高于男性受访者。
从见网友个数来看,见网友越多的受访者防范意识越强。
从动机看,出于好奇和交朋友的原因见网友的受访者防范意识更强。
在王佳看来,网友线下见面,有一定的防范意识很正常,也很有必要。“有的人可能觉得和网友聊得很好,不想显得不友好,就放松警惕。但网络交友陷阱是存在的。现在年轻人对网友见面态度更开放,见网友的现象更多,更得提醒他们注意人身安全问题,交友平台也应该在这方面进行警示。”
来源:共青团中央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