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在吉珠 | 读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专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 订阅

也许,每个孩子的心中都曾有过一个航天梦。小时候,望着天空中来来往往的飞机,小小的我眼睛里总会流露出一丝丝的羡慕与向往。正是因为一直以来的期待与憧憬,在大学,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与航空相关的专业——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

初遇吉珠,还是在一年前那个充满桂花香气的九月。我怀揣着梦想,来到这个新奇而又陌生的环境,在这里开启了我全新的大学生活。犹记得当初第一天在宿舍楼下报到时的场景:当我一眼便看到了数架飞机模型出现在学校的一个区域时,我便知道我的选择没有错,这就是我想要去的地方。

▲航空工程学院校运会展示

通过对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专业的了解,我知道了它是一个集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电子与通信技术于一体的航空航天类专业,主要学习研究航空器的工作原理、构造与设计、研制与生产、使用与维护,培养无人机系统工程领域从事设计、开发、运用、管理、检测和维护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很多人都觉得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这个专业名字很有距离感,起初我也这么认为。但是随着后来的慢慢了解,我发现这个名字其实十分贴切甚至质朴。简单来说,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专业就是在由航空机械、航空电子和飞行控制等构成的航空工程技术平台上,学习无人机系统的知识。如果你想成为一名航空工程师的话,相信这个专业不会让你失望。

▲教学控制器——单片机

我深知,学习是作为一名大学生重中之重的事情。因此对待学习,我一直都要求自己保持着严谨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而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专业是一个偏向工科的专业,一些专业知识与相关的原理并不是自己认真看书就能完全掌握,因此老师的讲解十分重要。

我很感谢我的专业老师,因为他们始终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教导着我。无论是在课下还是平时的假期,他们都会及时回答同学们的问题。每次上专业课,老师们都会提前大半个小时来到教室做好课前准备,静静地等同学们来到教室,并且还会在课前认真地查勤,确认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到每一节课的学习中。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我的专业课老师杨建波老师。杨老师经常会将课本中的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方便学生的理解。我记得在上航天航空概论课时,杨老师在课堂初始便告诉我们一个知识点:“在送别乘坐飞机出行的朋友时,‘一路顺风’并不是一句符合航空常识的祝福的话。”

▲杨建波老师课堂授课

一开始我并不了解为什么,直到上完课我才明白,原来在飞机飞行的过程中,风向对机翼产生的升力影响非常大,飞机起飞着陆一般都是逆风方向,所以,有一点航空常识的人一般不说祝福乘坐飞机出行的朋友“一路顺风”。(说明:在相同的滑行速度下,飞机逆风起飞时机翼产生的升力更大,滑跑距离短,能够避免发生冲出跑道事故。)由这个具体例子,杨老师引出了本节课堂真正的知识点:飞机的机翼设计很重要,且大气层中的平流层的对流气流很弱,对飞机升力干扰小,能够保证飞机的平稳飞行,但平流层的高度比较高,所以民航飞机的飞行也应尽量靠近平流层。

对于工科类学科,对理论的实验推算尤为重要。作为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专业的学生,我们也是一直被教导着永远不能抛弃自己的敢于质疑的态度。哪怕是很多前人已经检验了无数次的真理,我们也要自己通过实验实践去确认。

疫情期间的教学难度大大增加。但杨老师以自己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努力克服教学难题。学生无法利用设备进行实验,他便利用一些Multisim、MATLAB等仿真学习软件,来帮助我们进行学习。除了平时的上课时间,杨老师还会另外抽出时间再帮我们讲解这两个软件的操作。我们常常开玩笑说“赚到了”,学了一门电工课,掌握了三门课的知识。利用这两个软件,我们进行了基尔霍夫定律、日光灯功率因素的变化等仿真实验,对课本中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和掌握。

其实,不仅是杨老师,航空工程学院里的其他老师亦是如此,他们都把自己的工作态度渗透到教学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伴随着我们这个新专业一起成长。我十分感激在大学中可以遇到这些好老师,在他们身上,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也学到了认真负责的精神。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所学的知识可能没有办法记得一字不漏,但老师们教给我的认真钻研的态度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将会是我受用一生的宝贵财富。

在过去的一学期中,我参加了航空工程学院举办的各项活动。其中,参观中航通飞公司的认知实习课程令我印象深刻。那时的我还在学习书本上各种不同飞行器的理论知识,没想到竟然有机会可以近距离接触飞行器。

一到中航通飞公司,讲解员老师便带领我们参观了介绍展厅和组装车间。

展厅中有各式各样的飞机模型以及它们的相关介绍。第一眼便看到的飞机模型是中国大飞机三剑客之一——鲲龙AG600水陆两栖飞机。它是中国自行设计研制的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也是世界在研最大的水陆两用飞机。这架飞机模型的出现,瞬间激起了我的强烈兴趣。讲解员老师给我们观看了它的研制过程及首飞时的视频,让我对它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也让我了解到它成功背后,研发团队夜以继日的艰苦付出:大到整个机身的设计,小到飞机上的每一颗螺钉安装,都离不开无数次的计算和实验。

▲ 师生到中航通飞公司调研学习

除了鲲龙AG600,展厅中还展示了西锐SR20、西锐SR22、塞斯纳凯旋208B、海鸥300轻型水陆两栖飞机、领世AG300等商用飞机模型。而到了组装车间,我们更是直观地、近距离地接触了不同机型的等比例模型。每一架模型都让我感受到实体飞机的构造的精细,令我不禁赞叹。

在参观过程中,随行的老师们参照这些飞机模型,进一步讲解课本中的知识:飞机的翼型、机身构造、不同飞机发动机的特点、不同的发动机主要应用于哪一种飞机。如活塞式发动机——海鸥300轻型水陆两栖飞机,主要应用于小型公务机、农业飞机、多用途运输机等小型低速飞机上;而涡轮喷气发动机的速度高、推力大,则适用于较高速度飞行的飞机。

通过观展,我不仅对课本中的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明白了选择做一名中国航空人的将要面临的艰难困苦。但与此同时,这也令我坚定了要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国航空人的决心,我期盼着自己有一天也能为中国的航空事业添砖加瓦。

▲师生到到中航通飞公司调研学习

不知不觉,我学习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已有一年时间。我深知如今所学的理论知识不过是九牛一毛,前面还有更多未知的挑战等待着我。因此,即使未来的挑战会更加困难,我也会继续去探索航空这一领域,去发现它未知的美丽。

人类社会智能化时代已悄然而至,无人驾驶航空器深度渗入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专业展现出广阔、长远的发展空间。

航空工程学院为有志于航空事业的同学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构建了高素质强能力的师资队伍。在这支队伍里,有航空器设计方面的全国顶尖人才,飞机高级设计人员;有民航系统的技术高管,曾担任航空公司飞机维修部总经理、拥有3种机型试车和4种机型放行执照的汪冰生为教授;还有无人驾驶航空器设计、使用、运营方面的企业家人才,“中国航模第一人”何聪发等;更有学缘、学位职称年龄结构合理、“双师型”教师占比70%的学院师资人才库作同学们的授课老师,他们是同学们在航空的世界里遨游的知识、技能、素养的称职的引航员。

▲教师何聪发展示飞机模型

▲教师何聪发与其他教师探讨技术开发

学院专门设有航空工程技术中心,供同学们实验、实习、技能训练。中心统管包括航空专业基础、专业原理及专业实验(习)室,能够开发出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热工气动、航空材料、飞机结构与强度、航空动力装置、飞行控制与仪表、综合航电系统等专业实验实习科目;与中航通飞(珠海)、中国南方航空珠海公司飞机维修厂等十余个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基地,能够满足学生实践教学需要。拟新建的学院航空大楼设计已经完成,未来将为同学们提供更加优越的自习、实验、创新的条件。

学院积极拓展外部学科发展空间,优化内部办学资源,先后与国内多所航空院校建立了业务联系,通过交流协作促进办学层次和水平的提升,充分发挥地处珠海航空产业园区的优势环境条件,与中航通飞(珠海)、中国南方航空珠海公司飞机维修厂、珠海花花飞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十余个企业建立了实习基地,形成了校企合作共育人才的保障机制。

学院培养的人才主要面向广东省及大湾区(占比约80-85%),兼顾全国,同学们可在航空产业基地、航空公司、机场、航空服务企业、航空教育与科研单位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在航空器的研究、生产、测试、检修、使用、维修、服务与管理等方面,同学们的四年学成后累积的才华将会得到很好的施展平台。

未来10年,我国航空产业人才需求总体将持续增长,大湾区对航空人才的需求将处于持续旺盛的状态。民用航空方面,运输航空按人机比100:1、通用航空6.6:1计算,到2025年,全国运输航空需新增各类人才约25万人,通用航空约1.7万人,无人机约需驾驶员100万人;飞机的研发制造和使用维护及服务保障等形成的产业链方面,还有大量的人才需求。在各类航空人才中,岗位需求量最大的仍然是航空工程人才。

欢迎你们考报吉珠的航空工程学院,我们一起亲历、见证中国航空由大到强的伟大征程!

来源 SOURCE

党委宣传部、航空工程学院

撰文 WRITER

王佳嘉

采写 WRITER

方舒婷

排版 EDITOR

黄佳瑶

责编 RESPONSIBLE EDITOR

汤义和、陈宇、林志扬、林悦、廖阔

版权 COPYRIGHT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