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芷,外形柔美,气味芬芳,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千百年来,常是诗人墨客笔下美的意象,以及医家眼中的药用上品。今天便来读读盛唐“诗佛”王维的一首诗,聊一聊这一味良药。
原诗赏析
寒食城东即事
唐.王维
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绿蒲涵白芷。
溪上人家凡几家,落花半落东流水。
蹴踘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
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全诗交错着青春朝气的蓬勃力量和家常安宁的闲适气息。开头两句,写一道清澈的溪流,穿过桃李花林,水波荡漾着绿蒲滋润着白芷。古代习俗,三月上巳桃花水下时,王公以下,携眷聚于水畔洗濯,驱除不祥。这里表现的就是这个习俗,展现春的情调。
三四句接着写溪流边的几户人家和落在流水里的桃李花,是柔美宁静的意象,表现出浓厚的早春气息,有很强的画面感。
五六句是青春和力量的意象。寒食之时,豪门贵族的红男绿女常以斗鸡、蹴鞠、打秋千为娱乐。这两句在前四句写清溪桃李的背景上又添几笔不时飞上高空的秋千与皮球,使整幅画面更加充溢着清新灵动的青春活力。
最后两句意谓青春年少的人,应该每天都开怀耍乐,不用等到清明和上巳两个节日才出去游玩,含有及时行乐的意味。
与诗有关的中药——白芷
【来源】白芷,多年生高大草本,喜温和湿润的气候及阳光充足的环境,能耐寒。常生长于林下、林缘、溪旁、灌丛及山谷地,国内北方各省多栽培供药用。入药部分为白芷的干燥根。夏、秋间叶黄时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
【分类】白芷、杭白芷、川白芷、祁白芷、禹白芷、亳白芷。
【性味】辛,温。气芳香,微苦。
【归经】入肺、脾、胃经。
【功能主治】祛风,燥湿,消肿,止痛。治头痛,眉棱骨痛,齿痛,鼻渊,寒湿腹痛,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燥痒,疥癣。此外白芷还有美容功效,挑选大而色纯白无霉迹的白芷,取其根部,碾为极细末使用,有一定的增白效果。
【用法】内服:煎汤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药理作用】抗菌、解热镇痛、解痉。
【常用搭配】与石膏、黄连同用,用于牙痛;与苍耳子、辛夷、薄荷同用,用于治鼻渊头痛;与薄荷、菊花、蔓荆子同用,用于外感风热;与金银花、天花粉同用,可用于排脓不畅;与蒲公英,瓜蒌同用,可用于痈肿疮毒。除此之外,由于白芷独特的芳香,在夏天多蚊虫叮咬时,我们也可以用它来制作天然的防蚊中草包。取丁香、白芷、香茅、金银花、薄荷、艾叶各10克,将其清洗,除去杂质,然后烘干、打碎,装入麻质透气布袋里。
版权说明
本文系原创稿,版权归胡世云主任中医药科普团队所有,如需转载,请与本团队联系。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即删。编辑&排版:大思。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