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菜·广府篇】
老广的一天从喝早茶开始,相比其他菜系中点心的配角地位,粤菜中的茶点早已发扬光大、自成一派,本周我们邀请粤菜面点大师聊聊点心那些趣事。
美食家蔡澜先生有一个绰号叫“猪油佬”,他曾总结出一份《死前必食清单》,列数天下美食,猪油捞饭便是其一。
在清贫的日子里,一碗猪油拌饭、一块猪油年糕,就是人间至味;但在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今天,猪油因胆固醇高,被健康人士所“嫌弃”。
纵然有美食大家背书,现代菜单中的猪油用料还是在悄悄减少。
①
粤菜中,传统榴莲酥一直是用猪油来油炸,大概20年前尹兴通的师傅、国家烹饪大师利永周建议团队们对榴莲酥烹制进行改良,在多次试验后,猪油改成植脂酥油、黄油,烘烤取代油炸。
“我们改良的初衷是,让榴莲酥口感不那么油腻,提高烹饪出品的稳定性”,尹兴通解释,因为20年前,油炸榴莲酥的温控、时间控制主要靠人工,不同师傅做出来的口感有差异,而且油炸是反复用油,会造成品相变差、口感变味。
“当时,消费者的健康意识还不强”,不过尹兴通感受到,2000年以来,患糖尿病、高血压的人越来越多,大家开始关注食物的油腻感、卡路里、脂肪含量。
“改良版的榴莲酥戳中了食客们的心,经推出后越来越受到欢迎”,尹兴通说,到现在已成为我们广州半岛投资集团的餐厅招牌茶点。
②
对传统油炸榴莲酥进行改良的时候,尹兴通佩服师傅利永周的大胆创新,但心里并没有底,“我也喜欢猪油的香味”。
上世纪90年代以前,粤菜茶点基本都是传承老一代,保持传统口味,少有人去做突破。
一部由日本龟甲万株式会社策划制作的纪录片《中国之食文化》,记录了上世纪80年代中国餐桌文化,其中介绍,广州人的早茶有椰皇苹叶角、奶油百篇糕、小兔虾饺......
尹兴通说,那时多以肠粉、叉烧包、虾饺、米糕等为主,酥类点心是十多年后,借鉴西点创新而成的。
随着南来北往、国内外交流增加,毗邻港澳的广式茶点,也被融入了中国北方面点、西式糕点的“血液”,呈现更多元、丰富的口味元素。
【粤厨推荐】
千层榴莲酥
推荐人:
广东省食文化研究会名厨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广州半岛投资集团点心总监 尹兴通
尹兴通
材料:
1.面皮
材料:低筋面粉500克,高筋面粉50克,白糖75克,吉士粉30克;
植脂酥油50克,鸡蛋一只,清水350克;
做法:用打面机揉搓至顺滑后摊开放盘冷藏。
2.酥心
材料:植脂酥油450克,黄油50克,低筋面粉450.克,拌匀放盘摊开冷藏。
制作方法:
将冷藏后的皮和酥心叠在一起,先叠三层,扞开再叠三层,重复做三次成为九开酥酥皮,再冷藏一小时拿出来扞开至1cm的厚度,切成所需要的大小,两片酥皮中间放入榴莲肉馅,夹紧,酥面扫上蛋黄液,烘爐面180度,底180度烘十五分钟。
【记者】李劼
【实习生】刘辰辰
【策划】蔡华锋 李劼 马华
本栏目由南方+美食频道、广东省粤菜师傅大师工作室(广州半岛名轩餐饮有限公司)联合出品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