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广州实验站开展广藿香病害普查

南方医plus
+ 订阅

近日,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广州实验站、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岭南药材生产与开发重点研究室发布了2019-2020年广藿香病害普查结果,为团队将要开展的广藿香病害防治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图片

广藿香主产于广东省和海南省,是藿香正气水、抗病毒口服液和小儿感冒冲剂等众多知名中成药的主要原料,是知名的道地南药,是广东省八个立法保护的中药材品种之一,在医药、化妆品、园林、香料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由于广藿香长期无性繁殖(扦插)导致其生长过程中易受病虫害影响,严重影响了药材品质和产量。为更好地服务广藿香种植,有序推进广藿香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广州实验站、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岭南药材生产与开发重点研究室、广东药科大学唐晓敏副教授、罗碧博士、廖沛然博士带领多名硕士研究生,于2019年-2020年对广藿香规模化种植基地进行了病害普查。

图片

普查发现,近几年广藿香种植产地有所变迁,肇庆市高要区由于经济效益差,几乎不再种植广藿香;四会市、阳春市、高州市由于种植企业牵头,广藿香得到了大规模发展。海南广藿香种植主要集中在万宁市,但是由于近几年的价格走势持续低迷,种植规模从之前的几千亩锐减到不足百亩。

经调研,影响广藿香的病害主要有青枯病、根腐病、斑枯病等。其中青枯病是危害广藿香最严重的细菌性病害,其致病菌青枯菌可在土壤中和非寄主植物上生存, 能从植物伤口或非伤口处侵染植物。发病初期个别枝条的叶片失水、萎垂,逐渐扩展至整株,最后根部腐烂、整株枯萎、死亡。该病可在整个生长期发生,以盛夏多雨季节发病最盛。一旦发生便迅速蔓延,发生过青枯病的地块, 次年不能再种植广藿香。

通过本次普查,研究团队初步摸清了广藿香的资源现状及病害情况,为将要开展的广藿香病害防治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通讯员】潘利民

编辑 朱斌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