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封侯”源于哪两种真实动物的什么故事?样子像“愤怒”的小鸟的长沙窑小雀是唐代小朋友的玩具,这玩意怎么玩?为何小孩子能亲切地枕在“老虎”身上?“顺博讲堂”将带你走进正在顺德区博物馆展出的《文物动物园》展览,去探秘文物与动物的那些有趣的故事。
首期“顺博讲堂”讲座请来彭哲老师,他是广东省博物馆“文物动物园——儿童专题展”策展人之一,他将带领我们一起寻找文物动物园里的故事。
2020年8月1日,顺德区博物馆将一座“动物园”搬进馆内,在这座“动物园”里,所有的动物都是穿越时空特意到来,这就是“文物动物园”。
在这个奇特的“动物世界”里,我们所见到的虽然都是文物,但这些文物却长着动物的样子。它们是我们先民智慧的结晶,它们的身上承载着各种各样神秘的故事。我们人类在历史的进程中,学习如何与这些动物共同生活和相处。一些动物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员,一些动物依然让我们惧怕着,一些动物变成了人类当作神灵来崇拜的物种……
2020年8月1日至9月20日展出的文物动物园展览,根据动物生活的场所,分为地上跑的动物、水里游的动物、天上飞的动物、家园里的动物和变形的动物共五个部分,第五部分变形的动物则是根据前面四种动物创造而成的。
通过讲述文物动物园里的故事,我们希望能让大家看到:这是什么动物;这些真实的动物是如何用艺术的方式创造成动物形的文物;这些动物形的文物与我们的生活有何关系;这些动物形的文物包含了怎样的文化内涵。
文物动物园,是一个动物与人、自然世界与人类文明相遇的地方。我们一起用儿童的视角去探索文物动物园里面的故事,与孩子们一起去组建动物与我们自己相关联的意义。我们也希望通过对文物动物园的探索,激发出同学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期望每一座博物馆都能成为儿童梦想孵化的摇篮。
彭哲老师的“讲堂”为我们开启了文物动物园的探秘之旅。
探秘1:唐代小朋友的玩具
唐长沙窑小雀
大家觉得这些小雀是否分外可爱?这些小雀到底有什么作用呢?原来,这些都是唐代小朋友的玩具,小孩子将小雀放在嘴上,轻轻地吹,这就是一个陶笛子,或者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陶哨。
探秘2:猴子和马什么时候成为好朋友?
在我们的真实世界里,我们都见过猴子,都见过马,可是猴子和马什么时候它们成为了一对好朋友呢?
在文物动物园里,我们通过单独的猴子——清石湾雄猴子、单独的马——清奔马和明三彩云马瓦可以看出,猴子表情呲牙咧嘴略带狰狞, 马儿在草原上奔跑发出撕裂的鸣叫,甚至马已经跑得飞奔在云端之上了。这些猴子和马的形象似乎都与现实中的它们比较相似。我们从它们单独的形象中,似乎很难找到它们成为好朋友的痕迹。
清石湾雄猴子 清奔马 明三彩云马瓦
然而,在文物动物园里,我们看到的马和猴子的组合却大不一样。通过清青白玉“马上封侯”带钩这件文物,我们看到一只猴子特别温柔可爱的趴在这只马背上,而马儿非常温柔地回头望这只猴子,显然是一对好朋友。
清青白玉“马上封侯”带钩
通过清玉雕猴子骑马这件文物,我们看到一只猴子抱在马的身旁,马儿的笑容可以显示出它非常温柔的与猴子在一块,显然是一对好朋友。
清玉雕猴子骑马
下面这件也是清玉雕猴子卧马的文物,我们看到马儿笑得非常欢腾,猴子非常舒坦地侧卧在马背之上,显然也是一对好朋友。
清玉雕猴子卧马
我们在和田约特干猴子骑马的陶俑上同样可以看到猴子和马在一块的场景。
和田约特干陶俑
陕西西安一张陶俑的线图上也看到猴子骑在马背上。
陕西西安陶俑线图
我们日常生活中有“马上封侯”的说法,指的是即刻就要受封爵位,做大官。原来,松猴的尿液可以杀死马身上的细菌, 马就不会生病。“马+松猴”是大自然动物共生的奇妙现象。因此,人们就将猴子在马上,引申为“马上封侯”,用来寓意功名指日可待。
探秘3:从兕甲和犀牛的外形能看出什么?
我们在文物动物园里找到两件文物,分别是唐陶彩绘兕甲和明铜卧犀牛。兕,指古代犀牛一类的兽名。从二者外形来看,明铜卧犀牛比唐陶彩绘兕甲头上少了一个角。
唐陶彩绘兕甲 明铜卧犀牛
在100多年前,犀牛也是中国野生动物大家庭里面的一员,仍然可以在野外看到犀牛。在更远的年代,犀牛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动物。那为什么犀牛到今天却变成了一种非常罕见的动物呢?这与人类的活动有关。
人们去猎取犀牛,以为犀牛角有珍贵的药用价值,然而今天的科学告诉我们,它的成分和我们手指甲的成分相当。那人们猎取犀牛为了吃肉吗?不!古人对它的形容是味如嚼蜡。事实上,人们是要将它们的皮晒干做成皮甲,这种皮甲非常坚韧。随着冷兵器的时代的进步,武器越来越厉害,皮甲似乎失去了它的防卫价值,人们在历史上也就逐步放弃了猎取犀牛。
这个历史反映了我们对动物从不知道到知道、再到今天我们学会了和平相处、最后学会与动物和谐共生的一个过程。
文物动物园里藏着太多的故事了,你知道小孩子为何能枕在“老虎”的身上吗?为何我们有“鱼跃龙门”的说法?你想知道这个展览是如何一步一步做出来的吗?带着一系列的问题,我们走入文物动物园,走进顺博讲堂,去学习文物知识、历史知识、自然知识。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故事,在这里我们或许能构建与过去历史的一份链接,能找到和自己梦想有关的一种联系,甚至能成为孩子梦想的孵化地……
素材来源:顺德博物馆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