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 普宁这个村,很给“荔”!

普宁发布
+ 订阅

火红的六月,蝉鸣荔熟,在素有“荔枝之乡”美称的普宁市赤岗镇赤岗山村,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正在举行:该村“两委”干部组织村里的果农将自家果园里采摘的荔枝集中起来举办展销会,既吸引游客前来购买,又借此机会打响赤岗荔枝品牌。

一时间,许多游客和采购商闻讯而来,有的边品尝荔枝边游览美丽的赤岗山文化公园;有的购买荔枝后拿回家送给亲朋好友;有的商贩将荔枝现场打包后“保鲜”,急急忙忙运往机场,空运到北京、上海等城市,让远在千里之外的人们也能品尝到赤岗山村出产的荔枝……

▲ 每年农历六月是荔枝成熟采摘季节,赤岗山村民天天有收入,个个喜笑颜开。

举办荔枝展销会,只是赤岗山村大力发展荔枝特色产业,促进村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 加强荔枝新品种培育,壮大荔枝产业,增加村民收入。

赤岗山村隶属普宁市赤岗镇辖下行政村,是赤岗镇政府驻地,位于普宁市区北15公里,榕江中游东南侧,全村户籍人口9346人。

▲ 召开村“两委”会议,研究部署村政工作。

近年来,该村在赤岗镇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把壮大特色经济、整治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发展社会事业、推动社会稳定作为振兴乡村的重要抓手,先后共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生产生活条件以及村容村貌、人居环境、民生福祉均得到明显改善和提升。

▲ 建设荔枝公园,发展乡村旅游,培育赤岗山村发展新动能,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同时,该村利用地处半丘陵地,盛产岭南名果荔枝的优势,大力培育壮大荔枝主导产业,成为远近闻名的“荔枝之乡”。

▲ 成立“赤岗山荔枝生产技术试验区”,促进荔枝生产。

在全村干群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该村先后被评为“广东省卫生村”“揭阳市卫生村”;2019年,该村被普宁市定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村;今年5月,该村被普宁市评为2018~2019年度文明村(社区)。

赤岗山村部分荣誉

突出党建引领 助推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用好党建这个‘法宝’,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近年来,我村对照揭阳市委‘提升组织力30条’要求,全面加强基层党建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有力地促进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在赤岗山村委会办公楼大厅里,村党总支书记李乐新正在为全村党员干部上党课,强化该村党员教育管理,鼓励党员干部把握发展良机,加快推动乡村振兴。这是该村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引领和带动党员干部群众共建美好家园的生动写照。

▲ 组织全村党员干部上党课,强化党员教育管理。

“推动乡村振兴,推进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关键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只有大力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体系中的核心作用,才能更好地促进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李乐新说。为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引领带动广大干群共建美丽家园,李乐新切实担负起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对党建工作计划、班子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等工作进行及时研究部署和督办落实。与此同时,该村党总支切实抓好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不断完善集体学习、个人自学、干部培训、专题研讨等制度,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强化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党员干部整体素质和干事能力,加强后备干部管理,实现分层次、分类别管理,不断完善后备干部人才库,同时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不断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目前该村有党员188名;加强阵地建设,建成赤岗山村党群服务中心,不断推动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创建活动,打造党建特色品牌。值得一提的是,为努力打造党建特色品牌,该村深入挖掘爱国主义教育素材,规划建设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党建宣教载体上不断创新,进行爱国主义红色文化教育。目前,该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即将建成投入使用。

▲ 设置赤岗山村党群服务中心,方便村民办事。

▲ 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学生接受红色文化教育。

完善基础设施 优化人居环境

在普宁市洪阳镇通往揭西县棉湖镇的洪棉公路赤岗山段,路边竖立着一块显眼的指示牌:赤岗山文化公园,顺着牌子指引的方向走一小段路就来到了目的地。走进公园,眼前是一个大池塘,池塘里是一片碧绿的荷叶,绽放的荷花挺出水面,或小荷才露尖尖角、或含苞待放、或美丽绽放,微风吹过,送来缕缕清香,沁人心脾。公园里环境优美,绿树成荫,许多村民正在这里游玩,有的带着孙子孙女在玩耍、观景,有的在打太极拳,有的在散步,有的在说笑……真是一派和谐的风景画。

▲ 盛夏时节,走进普宁市赤岗山文化公园,眼前是一幅和谐的风景画,令人流连忘返。

“自从村里建成这个公园后,每天清晨和傍晚,来自本村和周边乡村的群众都来这里锻炼身体,还可以欣赏美景。”赤岗山村民李伯感慨地说,村里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乡亲们生活环境改善了,心情更爽了,大家从心底里感谢党的好政策。

▲ 修筑赤岗山村桂花路,让村民出入更方便。

“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我们以完善基础设施为重点工作,不断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大家的获得感、幸福感。”赤岗山村委会主任李础声说。据介绍,该村通过广泛发动乡贤捐资、争取上级补助资金等方式,先后实施了一系列民生工程:在实现7个自然村村道硬底化的基础上,投入资金30万元修筑通往下园大寨前文娱场所的硬底化道路,投入资金20万元拓宽粮所后顶角村道,投入资金180万元修建了长1000米、宽10米的桂花路并配套路灯,进一步完善村庄路网,方便村民出行;投入资金300多万元,实施自来水改造工程,让村民喝上“放心水”;投入资金580多万元修建赤岗山文化公园,为村民休闲健身提供好去处;投入资金500多万元,对新置寨、老寨前片区的排洪沟进行改造升级,建成长1500米的“三面光”石篱化排洪沟,解决了2个片区容易出现内涝的问题……一系列项目的建成,极大地改善了赤岗山村的村容村貌,提升了村民的生活质量,受到了广大村民的称赞。

▲ 建设体育活动场所,方便村民休闲健身。

加强环境整治 提升生活质量

翠绿的果林,油绿的耕地,如新的楼房,整洁的村道。走进赤岗山村,放眼望去,便是一幅美丽的乡村图画。“我们村自2014年起就已实现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村里配备保洁员,定时定点巡查,打扫卫生,生活垃圾日产日清,保持村容干净整洁。”李乐新说。

搞好村容村貌,改善村民生活环境,是看得见、摸得着、惠及群众的民心工程,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突破口和切入点。赤岗山村以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为导向,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着力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提升村民生活质量。

▲ 开展农村“厕所革命”,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据介绍,该村将文明创建和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统筹推进,互促共进。该村将村里的大池塘进行改造建成文化公园,使之呈现“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景观,同时将公园周边的民居外墙粉刷一新,画上以创文创卫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墙绘,营造共建美丽家园、弘扬文明新风的浓厚氛围;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将村里的旧厕池全部铲除、填埋,建设公厕,实现7个自然村都有公共厕所;为改善村民生活环境,计划建设3个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目前已建成1个并投入运营,其他2个正在加紧筹建中。阶段来,该村还投入资金140多万元,全力全域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对村主干道沿路可视范围内危房旧房、乱搭乱建、破旧栏舍进行拆除,种上绿化植被,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提升人居环境。为保持村庄干净、整洁、有序,该村还经常组织干群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行动,对村头地角、村道两旁等进行清理,为村民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

改善民生福祉 建设幸福家园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赤岗山村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致力多办利民实事、多解民生难事,筑牢民生底线,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 完善敬老院配套设施,让村民老有所乐。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要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检验、得到人民认可,就必须强化“群众思维”,守住民生底线。赤岗山村在社会保障、公共卫生服务、脱贫攻坚、人居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千方百计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落实各项惠民举措,让发展更有“温度”,让群众生活更有“质感”。该村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全面走访了解41户贫困户的衣、食、住状况,解决贫困户基本生活问题;凝聚脱贫攻坚力量,2019年,在上级财政、帮扶挂钩单位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帮扶下,共投入资金28万元,脱贫攻坚工作有序推进。

▲ 建成赤岗山村卫生站,方便村民就诊。

搞好农村社会治安,保一方平安,是群众的强烈愿望,是村民自治的重要内容。赤岗山村以社会协同、公众参与为着力点,广泛发动群众,大力开展群防群治活动,为维护一方平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该村还深入开展扫黑除恶和禁毒等专项行动,营造优良的社会环境;充分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进一步落实村务、财务、民主管理、群众监督制度,增强工作透明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 配套治安设施,确保全村社会治安稳定。

文明乡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赤岗山村着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擦亮乡村振兴的美丽底色。为弘扬传统历史文化,该村突出文化过年,在每年的春节期间,该村及早安排潮州大锣鼓(镖旗游行)、潮剧票友会、灯谜、广场舞、篮球赛等文体活动,让村民过一个祥和快乐的春节。该村是革命老区村,大革命时期当地群众就成立了农会,在地方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为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精神,该村整合资源,投入资金90多万元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目前工程已进入扫尾阶段,建成后将成为该村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平台。同时,该村还计划利用该基地,在寒暑假期间邀请退休教师义务为村里青少年讲授书法、文学写作,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生的文明行为直接影响村民的文明行为,是乡风文明建设的“后来人”。赤岗山村把推进赤岗山小学的建设和发展作为提升村民素质和乡村文明程度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之一。该村小学因年久失修,破损严重,影响了学校正常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学水平,该村千方百计争取上级资金补助,并发动乡贤和社会热心人士捐款,计划投入资金近3000万元对赤岗山小学进行改扩建。

▲ 计划投入资金近3000万元,对赤岗山小学进行改扩建,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学水平。

潮平两岸阔,扬帆正当时。近年来,通过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赤岗山村环境大为改善,村庄变美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村民文明素质和幸福指数大幅提高。“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不是造些典型或干几年就可以大功告成、收官交账的。乡村振兴讲究的是实干。必须真刀真枪地干、持之以恒地干,必须有真金白银的‘硬投入’、有更加健全的制度‘软环境’。”李乐新表示,下一步,该村将努力干好几件好事实事:加快推进赤岗山小学改扩建工程建设;计划投入资金400多万元修建第三洋、沈厝竹林公园;推进赤岗山荔枝生产技术试验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扫尾工程建设;推进赤岗山单元工业区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打造一条长5000米、宽25米的村外环路。

来源:揭阳日报

整理:“普宁发布”政务微信编辑部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