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762分,为今年中考东莞全市最高分;广东省理科前50名,成绩被屏幕。两份成绩单,分别来自今年的东莞中考、高考,成绩单背后有一个共同的属性,他们都是寮步籍学子。
前者为今年寮步中学初三毕业生纪源,后者是东莞中学高三毕业生何秉翔,三年前他从寮步香市中学毕业,他考取的731分中考成绩,是三年前寮步镇中考最高分。
纪源
不仅如此,来自寮步镇教育管理中心数据今年寮步中考再创新高,今年全镇超过710分学生共计65人,其中香市中学37人、寮步中学18人,宏伟中学3人、中大附校4人、华衍学校3人,全镇超过675分人数达323人。
从平均分来看,该镇2所公办学校、5所民办学校平均分均超市均分。其中,香市中学平均分超22.24分,寮步中学平均分超18.34分。除了纪源总分762全市最高,寮步中学另一名学子陈贝以757分排名全市第六。
寮步中考喜报
成绩单的广为流传,也让外界好奇为何一所镇街公办初中能够异军突起?为此,南方+记者多方采访,看寮步中高考“黑马”背后的教育逻辑。
营造重视教育的社会氛围
随着中高考放榜的尘埃落定,连日来在寮步家长、学生圈高考奖学金领取的消息已经刷屏。今年由镇财政拨付的200万专项资金,将用于奖励2020年高考、继续深造教育等取得优异成绩的学子。其中,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录取的高考学子,将获得最高5万元的奖励。
奖励,是对教育重视的直接体现。南方+记者获悉,为了激励广大学生发奋读书、励志成才,营造重视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自2010年起,寮步镇推行奖学办学,今年是奖学的第十个年头。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需要持续的关注重视,更需要长期投入。
近年来,教育扩容提质是东莞教育的写照。值得一提的是,在2018年9月全市教育扩容提质会议之后,寮步镇在东莞各镇街率先召开镇级教育扩容提质推进工作会议,从全局对寮步扩充教育资源、提升教育品质进行整体谋划,并出台了推进教育“扩容提质”的“1+7”政策体系。
今年3月11日,东莞推出“一号文两攻坚”,围绕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着重推进品质交通与教育扩容提质,由此正式打响了公办学校建设千日攻坚行动。而寮步镇也3月25日给出了教育扩容提质的目标——
在未来三年,寮步将投入超过18亿元,新建和改扩建11所公办中小学校,新建5所公办幼儿园,预计新增优质学位1.5万个投入11.2亿元新建改扩建11间学校。
今年,香城小学、香市第一小学和西溪小学3个项目总投资近7.02亿元,预计9月份投入使用,届时将增加5130个公办学位。不仅如此,未来三年,寮步将从学校建设和打造特色学校两大方面,共21个项目为抓手大力实施教育扩容提质工程。
“一直以来,寮步镇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 寮步镇教育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透露,对教育的重视不仅表现在投入,更在对教育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的探索与尝试,比如推出了“一校一品” “三名工程”“民办教师津贴”等一系列创新举措。
充分发挥学校优势与活力
有了剧本、搭好台,将投入的每一分钱用好、用实,也直接体现了该镇教育综合治理能力。以目标为导向,实现水到渠成,从全面搭台到学校创优,学校的活力、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
今年学校两名毕业生中考进入全市前十名,在寮步中学分管教学教研工作的副校长李杨威看来,“这是偶然,也有必然”,政府对教育的重视,是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而落实在学校品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则离不开学校的师资团队及课程体系的支撑。
“作为一所镇属公办初中,学生生源整体素质差别较大,学校管理团队、老师的奉献精神敬业态度也是取得成绩的基础,丰富的课程是成就孩子全面发展的手段。”李杨威说,寮步中学将培育“健康,快乐,全面发展的人”作为育人目标,通过丰富的课程体系,想方设法让每位孩子在学校里都能得到最适合的发展。
此外,寮步中学坚持打开校门办学,让家长充分参与到教育管理,也为学校取得好成绩提供了支持。李杨威说,“比如纪源家长三年来坚持参加家委工作,也让我们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
寮步辖区内另一所公办初中——香市中学,今年该校中考平均分超出全市平均分22.24分。该校除了有亮眼的中考成绩,同时也是东莞第二批品牌培育学校,寮步香市中学教育集团校。
寮步香市中学教育集团举办英语单元复习教学研讨
2002年,寮步镇政府以寮步二中为基础,融汇寮步中学分流过来的部分师生,兴建了高标准、高起点的新型现代化学校寮步香市中学。去年4月,组建由香市中学、石龙坑小学、华衍学校组成的辐射小学和初中、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的新型教育集团。
寮步香市中学教育集团举办语文科专题研讨(华衍专场)
以研促教,如今在教育集团内三所成员学校,各学科之间的教学研讨活动已经成为常态。以今年6月为例,当月教育集团内部举办了近10场教师校际交流研讨活动,涉及化学、历史、数学、物理、生物、音乐、语文、体育与健康、道德与法制等多个学科。
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资源优势和品牌效应,实现资源共享,是教育集团化办学成立初衷。在不断研讨与交流活动中,同样也进一步强化教师团队内功,由此形成良性循环的教育氛围,保证了学校优质发展的师资动力。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看得见的教育成果背后,实则是更多教育基础性工作叠加总和,是着眼未来的教育规划的布局,而中高考“黑马”背后是教育沉淀的综合呈现。
【记者】黄婷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