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在热播电视剧《三十而已》中饰演许幻山的出轨对象林有有,演员张月这几天频繁出现在热搜上,却不是什么好事——她是被一众“热心”网友骂上了热搜。更有一些入戏过深的观众将对林有有的不满带入到演员的身上,在微博上恶意攻击张月本人,称其“不要脸”、“恶心小三”。
无奈之下,张月只好将微博设置为仅允许关注她7天以上的人进行评论,但仍有不理智的网友为了留下恶评,特意关注了她7天。
出演影视剧中的“恶角”,对每个演员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不仅在于诠释角色有难度,还可能因为角色“讨人厌”的人设,容易让观众入戏过深,出现将对角色的厌恶上升到演员本身的情况。
张月已经不是第一个因为角色“太坏”而被骂,并被上升真人的演员,像是几年前《我的前半生》中凌玲的扮演者吴越、《延禧攻略》中饰演尔晴的苏青都因为在剧中的角色太过“招恨”而遭到“网络暴力”。就连老戏骨冯远征也因十八年前在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中饰演的家暴男安嘉和过于传神,至今仍被“念念不忘”,甚至于有人曾经特意找到他家堵他,把他的车胎扎破。在《还珠格格》中饰演容嬷嬷而成为观众心目中“童年阴影”的李明启老师,也曾因此到菜场买菜被拒绝。
《三十而已》中张月饰演的林有有,介入了顾佳和许幻山的婚姻,又因一系列“绿茶”表现,在微博上被网友们轮番“轰炸”,有网友表示“林有有动摇了凌玲在我心中的位置”。
就连被称为“渣女”专业户的演员张萌,也因看剧上头,在微博上发表了“林有有这样的角色我是绝对不会演的,真的太cheap”这样不尊重演员的过激言论。
观众之所以会将对角色的感情投射到演员身上,是因为剧作给观众带来的真实观感和感情,尤其是像《三十而已》这样现实题材的剧作,即使是虚拟出来的剧本,但也更容易让观众在情感上误以为真。林有有之所以引起群愤,不仅有演技方面的原因,更因为这个角色触及了观众对于“小三”、“绿茶”这些负面形象的怒点,作为打破人物关系平衡的冲突性人物出现。
像林有有这样的“反派”形象,他们的思想行为往往违背了人们心中一般的价值准则,因此会受到观众的批判,但他们同时也是故事矛盾的助推者和情节发展的推动者。所以说,反派人物对于故事情节来说是必要的,而他们在观众心目中留下的坏印象,根本上来源于剧本设定,与演员本身并无关系。因此将对“反派”的怒气发泄在演员身上是非常不理智的,更不要说“演了这个角色就得做好被骂的准备”这样道德绑架式的言论。
网络时代,在情绪大于理性的舆论生态,不仅是针对角色,其中也夹杂着不少为了排解个人情绪的“键盘侠”,让角色上升演员的趋势不减反增,面对因角色带来的恶评,演员们也十分无奈。张月在微博上发文感谢观众们的关注和肯定,希望下次能做个好人,求网友们“放过”,并录制调侃视频回击剧中林有有的“绿茶”言论,但也抵挡不了评论区上升人身攻击的“辱骂”,最后被逼到设置评论。
一部好剧,可以让一个演员一夜爆红,也可以让一个演员因为角色的设定被众人唾骂,在本质上,这两者都是基于剧作而被观众熟知,只不过幸运的是,前者获得的是观众的喜爱。
小南曾采访过多位演过“反派”的演员,他们中有人表示,选择演“反派”是为了挑战、突破自己;也有人表示,如果可以,谁不想演正直善良,能博得观众喜爱的角色?有的时候,演员并不能自己掌控对角色的选择,更多的是导演、编剧认为他们适合哪个角色,便让他们出演。好的角色人人抢着要,但不讨喜的角色也总要有人演。有的人甘愿成为绿叶,甚至是玫瑰花茎上那根扎人的刺,大家都是兢兢业业演自己的戏,做自己喜欢的事,凭什么要遭受无端的人身攻击?
出演“反派”如何自保?面对势如洪水的谩骂,演员们即使求生欲满格,却也难逃一劫。但好在,仍有观众是保持理智的,在微博评论区中逐渐出现了不少客观、暖心的声音,把安慰鼓励演员的评论顶上热评,呼吁大家理智追剧,勿上升真人。不少网友都认为“反派”之所以被观众如此厌恶,是因为演员演技过关,诠释得好,大家在讨论角色的时候不应该上升到演员。
角色虽坏,但能够引起观众热议,充分调动大家的情绪,正是说明了大家对剧作和演员演技的肯定,演员将角色演得令人恨之入骨,也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予观众最大的尊重。追剧容易上头,希望大家都能文明观剧,理智评论,别再将对角色的怒气发泄在演员的身上啦~
【撰文】南方+记者 张思毅 实习生 朱嘉祺
【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