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多数学子而言
高考都是人生非常重要的节点
它就像一个扳道工
不能决定每个人的终点
但却可以调整每个人前进的方向
从古代的科举制度到现在的高考
许多人的命运都因为这一次考试而发生改变
其中不乏奇迹存在
一起来看下历史中的高考“传奇”
感受高考的独特魅力
钱钟书:数学15分上清华
钱钟书是我国著名的大作家,也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大学者,他的作品《围城》《管锥篇》等都已成为经典之作。
钱钟书毕业于清华大学,然而当初他“高考”报考清华大学时,却经历了一番曲折:他的国文考了第一名,英文满分,可是数学只考了15分。
在看到钱钟书的成绩后,当时的清华大学校长罗家伦拍板,决定破格录取。而后来钱钟书的卓越成就也证实了罗家伦校长的眼光果然精准。
▲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的钱钟书,成为一代文学大师
有趣的是,罗家伦的“高考”经历与钱钟书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他于1917年参加北大的入学考试时,数学0分,其他各科成绩平平,唯有作文得到满分。身为北大教授的胡适爱惜其才,找了校长蔡元培进行游说,最终蔡元培校长力排众议,破格录取了罗家伦——11年后,31岁的罗家伦成为国立清华大学的首任校长。
▲高考被破格录取的罗家伦,又破格录取了钱钟书
民国时期,因文学才华而获得破格录取的还有多位名人:
朱自清1916年参加北大招生考试,数学考了0分,但是国文考了98分(满分100),最后被北京大学哲学系破格录取了。
臧克家1931年参加青岛国立大学招生考试,数学同样考了0分,但是只有三句话的作文:“人生永远追寻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作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打动了阅卷老师闻一多,决定对他破格录取。
才女张充和1934年参加北大招生考试,数学0分,唯有国文考试凭借《我的中学生活》一文得了满分。最终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的胡适采用了“曲线入学”的办法,将张充和招为“试读生”,读完一年后再转为正式生。
▲民国时期“合肥四姐妹”中的小妹张充和
简评:民国时期的数学真的很难!许多都是沿用外国的教材,甚至是英文原版教材。而当时清王朝刚结束不久,许多考生原本接受的是旧式的教育,从来没有接触过数学,因此考低分乃至0分也是正常。不过仍然说明:文学才华很重要!没有国学(语文)上的高分,就算胡适、闻一多等名师再有伯乐之心,也不可能对学生破格录取。
陈丹青:交白卷被中央美院录取
1978年,全国恢复高考,25岁且只有初中学历的陈丹青报考中央美术学院的油画专业。在英语考场上,因为不会英语,他直接交了一张白卷,并在试卷上写了原委:“我是知青,没上过学,不会英语”。
本以为英语得了0分,陈丹青高考会失利,结果他却意外得到了央美的破格录取。
原来是招考老师发现了陈丹青在画画上的天赋,认为他在绘画上的才能足以掩盖不会英语的这点瑕疵。于是向招生办建议特招陈丹青。
特招的背景是:当时的陈丹青,已是全国有名的“知青画家”,出版过几本连环画,其大型油画《给毛主席写信》曾引起轰动,他创作的大型油画《泪水洒满丰收田》以及《进军西藏》,分别入选1977年的全国美展、全军美展,这两次展览让他的知名度迅速波及全国。这是中央美院破格录取他的真正原因。
陈丹青也以自己优秀的成绩回报中央美院的“美意”,毕业后以优异的成就留校任教,后来去了美国,如今是著名的画家和艺术评论家,也是身价最高的华人画家之一——他的一幅油画《牧羊人》拍出了3584万的天价。
▲陈丹青油画作品《西藏组图》之一
简评:陈丹青的“小确幸”,与当时社会急需人才的大环境有关,但最重要的,还是他个人在美术方面的出众才华。“是金子总会发光”,这是他最好的写照。
吕思清:8岁上中央音乐学院
吕思清可以说是当今世上最为知名的华人音乐家之一。出生于1969年的吕思清,被称为“东方的帕格尼尼”,几乎所有的音乐殿堂都留下他的琴声:维也纳金色大厅、美国纽约林肯艺术中心、渥太华国家艺术中心、英国伦敦巴比肯中心、法国巴黎香榭丽舍大剧院、日本东京三得利音乐厅、悉尼歌剧院、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阿布扎比酋长皇宫礼堂、中国国家大剧院等全球四十多个国家的音乐地标,吕思清都曾登台演出过。
吕思清还有另外一个人生标签:中央音乐学院年龄最小的学生——他在8岁时就被中央音乐学院破格录取。
1977年是全国恢复高考的第二年,报考中央音乐学院的人超过17000人,但原本只计划招收100多人,后来国家特批,把招收名额扩大了一倍,还计划录取一批少年音乐人才。
少年音乐人才设定的最低年龄为11岁,当时的吕思清只有8岁,并不符合录取规定,但见过他的小提琴演出之后,中央音乐学院创始人之一、时任中国歌剧院书记的李凌特别欣赏,有心栽培他。
同年12月,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在接见外宾过程中,提到了吕思清:“我们有个8岁的娃娃,已经能拉外国的、大的小提琴曲。我看学校可以提前录取。”
原本就对吕思清“心有所属”的中央音乐学院,于是借势将吕思清招收入校,吕思清也成为学院有史以来年龄最小的学生。
同样地,吕思清也没有辜负学院的期望:11岁被选入英国梅纽因天才儿童音乐学校,17岁获得帕格尼尼小提琴大赛金奖,是第一位获得国际小提琴艺术最高奖的东方人。如今的吕思清,一把琴陪伴他行走中西音乐殿堂,用音乐讲述中国故事,打开了中国音乐与世界的交流之门。
简评:吕思清的传奇经历,同样是特殊时代所造就。当时的国家,有意加大对人才培养和教育的重视程度,而年仅8岁且富有音乐天赋的吕思清,就成了一个非常好的突破口。“时势造英雄”,但同样也会淘汰掉假英雄。只有真才实学,才能让自己行走得更远。
茅盾:因字潦草差点落榜
前面几位,都在人生的高考中获得幸运加分,而著名文学家茅盾,本是学霸却险些被高考减分,一切的根源就在于他的字……
茅盾是笔名,他的原名沈德鸿。在学生时代,他是妥妥的一枚学霸,在学校中功课永远名列前茅,作文更是极为出色。12岁时,茅盾参加会考,在作文中写下“大丈夫当以天下为己任”的句子,中学更是写了一篇《志在鸿鹄》,得到先生的夸赞与赏识,说他“将来能为文者”。
▲青年时期的茅盾
1913年,茅盾高考报考了北京大学预科第一类。考场上,他发挥顺利,自认为必上无疑。可是到了发榜的时刻,自信满满的他,仔仔细细将名单从上至下看了一遍,都没有找到“沈德鸿”三个字。
遭受重大打击的茅盾失魂落魄地回到了家,后在家人的安慰下振作了起来,决定第二年再继续考。没想到不久之后,在家中潜心读书的茅盾居然收到了北大的录取通知书。
峰回路转,茅盾喜出望外的同时也大感意外。他打开通知书后,发现上面写的并不是“沈德鸿”,而是“沈德鸣”——原来他写字时习惯龙飞凤舞,字迹十分潦草,填高考报名表时写的“鸿”字看起来特别像“鸣”字,这才闹出了一个大乌龙。
后来费了一番周折,茅盾总算找学校改回名字。这件事给茅盾的触动非常大,此后他改正了自己写字潦草的习惯,无论写什么都是端端正正、一笔一划写就。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了他80多岁,在撰写回忆录时,他都是用正楷书写,字迹端正又隽秀。
简评:茅盾用他“血淋淋”的教训再一次告诉我们一个真理:考试时,字迹清楚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才华再高,字写不好也是白搭……
云端游艺之“艺术课堂”,为你的才华加分
看了以上多位名人的高考经历,你是不是对于“才华加分”有了深刻认知?
虽然他们的经历都有着特定的时代烙印,很难再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所复制,但是毋庸置疑,拥有优秀的艺术才华和欣赏能力,会让你的人生加分许多。
如果你想提升自我的艺术修养,欢迎扫描下方的二维码,进入由南方日报、南方+发起云端游艺之“艺术课堂”,线上学习绘画、书法、诗词、篆刻、古琴等艺术课程。
云端游艺之“艺术课堂”课程包括:
秦光明老师《毛笔书法:翰墨飘香书神韵》
刘笔华老师《古琴:古韵与今风》
朱复融老师《古典诗词:典雅入童年》
康毅老师《朗诵:余音绕梁 演绎经典》
钟瑞军老师《中国画:写意国粹之美》
刘希言老师《古典音乐:弦乐声动童心》
“艺术课堂”将为三至六年级的小学生开启艺术美育之门,让学生们足不出户,即可接触到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熏陶,启迪心智,筑梦未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