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深圳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4498.16亿元

南方+ 记者

今年上半年,深圳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4498.16亿元,为深圳交出逆势增长的半年经济成绩单贡献重要力量,这是记者日前从深圳市发改委获悉的最新数据。

深圳市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材料、海洋经济产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4498.16亿元,增长率较一季度回升8.7个百分点。

其中,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实现由负转正,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实现17.2%的高速增长,较一季度回升19.8个百分点,表现最为突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0.6%、0.8%,比一季度回升9.3个、14.1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深圳新登记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17234户,日均新增近百户,同比上涨38.5%。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9375户,同比增长41.5%;高端装备制造企业2088户,同比增长27.8%;数字经济企业2794户,同比增长67%;生物医药企业1909户,同比增长22.8%。

产业发展咨询专家郭磊认为,从市场环境分析,疫情催生生物医药领域和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发展,随着国际疫情形势的变化,导致市场出现产品技术空缺,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高地的深圳,势必吸引更多战略性新兴企业在深落地。

疫情期间,针对企业在复工复产过程中面临的资金短缺难题,深圳市发改委打造了“金融信贷支持+产业政策扶持”双轮驱动保障体系,与国家开发银行和市属担保机构、进出口银行分别签订《深圳市高技术中小微制造业企业贷款专项机制合作协议》《关于“稳定实体经济发展 促高质量增长”合作协议》,通过低息贷款以及“贷款+担保+贴息”等多种方式支持企业复工复产、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及中小微企业发展。截至6月底,通过两项合作协议累计发放低息贷款超过190亿元。

今年2月,深圳市发改委组织实施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诊疗防疫设备产业化专项申报。7月17日,拟资助项目进行了公示,深圳市爱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申报的红外测温仪、消毒防疫机器人、荧光PCR仪等9个项目名列其中,拟获得项目总投资40%的补贴,最高不超过1500万元的资助。

截至目前,深圳市发改委已在疫情期间组织实施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疫苗及相关治疗药品、诊疗防疫设备的研发及产业化三个专项,安排补助资金超过1亿元。深圳市发改委还构建起直接资助、风险补偿等方式相结合,事前、事中与事后资助相结合的专项资金资助体系,平均每年扶持项目超过200个,撬动社会投资逾百亿元。

【记者】张光岩

编辑 文洁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