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11人疑似吃河粉中毒!里水开展湿米粉类产品突击检查,结果是……

梦里水乡
+ 订阅

近日,广东揭阳惠来一肠粉店发生一起疑似食物中毒事件。11位顾客食用河粉后先后出现呕吐、腹泻等疑似食物中毒症状,其中1人身亡,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

很多网友发出灵魂拷问

那我最爱的干炒牛河还可以吃吗?

里水的河粉、米粉还安全吗?

里水君带你到检查行动现场看看

为加强湿米粉类产品生产和销售的监管工作,8月4日下午,南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同里水镇市场监管局,开展湿米粉类产品专项检查行动。

在里水一河粉生产厂,执法人员重点检查该厂家是否落实原辅料的索证索票制度,生产加工过程使用食品添加剂是否符合相关规定,是否存在使用非食品原料、超过保质期的、腐败变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食品原料的行为,产品标签标识标注是否规范,是否在外包装显著位置标注食品名称、生产日期或生产批号、保质期以及企业名称、地址、食品生产许可证号等相关信息。

检查发现该生产厂家能较好地落实食品安全相关工作,河粉成品包装上标签信息齐全,且特别标明了食用注意事项。

南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颜振中提醒该生产企业,食品的生产加工必须符合卫生要求,不得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同时应加强质量监测,出厂时应明确告知销售企业、单位、个人,产品的贮存及销售温度,确保食品安全。如生产经营中存在违法行为,一旦发现,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专项检查进行时

8月1日起,南海区镇两级市场监管部门重点检查湿米粉类生产加工企业,农贸市场内湿米粉销售者,加工经营湿米粉的餐饮服务提供者等。

截止目前,里水已检查销售湿米粉餐饮单位7家、农贸市场湿米粉销售单位8家,湿米粉类生产加工企业3家,暂未发现违法违规行为

下一阶段,里水镇市场监督管理局将继续强化综合整治,加速对食品经营单位进行全覆盖检查,全面规范湿米粉经营单位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确保市场健康运行。

此外,里水通过微信群等方式,向3000多间监管对象发布相关信息和注意事项,督促学校、养老机构、超市、餐饮店等各类食品经营单位开展自查工作,禁止使用问题河粉制品,要求各单位做好食品及原料采购的索证索票、进货查验等工作,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同时加强湿米面制品食品安全风险提醒。

如何预防米酵菌酸毒素中毒

消费者选购湿米粉等食品时要选择正规渠道。

要认真阅读产品标签,留意产品感官性状和保质期。在选购河粉、肠粉(卷粉)、陈村粉、粿条、米线(米粉)、濑粉等湿米粉,尤其是散装销售的,要留意产品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条件以及是否在冷藏条件下;

在选购木耳、银耳时,要选取具备正规资质的食品经营者进行购买,同时要注意销售环境的卫生状况,选购有生产许可的正规产品,并注意产品标签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和储存条件。

食品经营者在购进上述食品时,落实经营主体责任,做好进货查验及索证索票工作,确保来源可追溯,质量有保证;冷藏保存并在保质期内销售完毕。储存销售散装的湿米粉、银耳、木耳等食品应当在储存位置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

家庭制作要注意冷藏储存和及时食用。

湿米粉、银耳、木耳等食品一旦储存不当受到污染产生了米酵菌酸毒素,加热烹制也无法消除,食用后仍可引起中毒。湿米粉要冷藏储存且应在当天食用完。泡发木耳、银耳前应检查其感官性状,发现受潮变质的不应食用;泡发木耳、银耳时间不宜过长,泡发后应及时加工食用;不能食用隔天泡制加工的银耳、木耳及其制品;不要采食鲜银耳或鲜木耳,特别是已变质的鲜银耳或鲜木耳。

出现可疑症状,立即就诊。

米酵菌酸毒素引起的中毒发病急,潜伏期一般为30分钟至12小时,少数为1至2天。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头晕、全身无力。重者出现黄疸、肝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少尿、意识不清、烦燥不安、惊厥、抽搐、休克甚至死亡,一般无发热。

如果发生疑似中毒,应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尽快催吐,排出胃内容物,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和对机体的损伤,并及时送医院救治,对症治疗。

来源:粤菜里·水乡味

编辑:里水镇宣传文体办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