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农业人才培育,广东大力培育高素质农民

南方+ 记者

“截止2019年底,全省已培训高素质农民68723人,其中农业经理人共3000多人,顺利完成了年度高素质农民培育任务;2020年,广东将继续分层分类培育农业经理人3000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1万多人,满足我省乡村振兴对不同层次人才的巨大需求。”

7月30日-31日,2020年高素质农民培育管理培训班在江门市新会区开班。开班仪式上,据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科教处、广东省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站相关负责人介绍,广东省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已全面启动,全省各地市高素质农民、农业经理人培育课程已陆续开班,通过邀请地方政府代表、科研院校、培训机构等代表现场授课,组织学员开展走访考察等形式,本次培训全面总结交流2019年全省高素质农民培育取得的经验成效,同时布置好2020年项目工作,切实提高各市县农业农村局科教部门,及教育培训机构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大力培育高素质农民的部署要求,扎实做好高素质农民培育各项工作。

据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科教处副处长李振柱表示,目前广东已基本形成农业农村部门牵头,公益性教育培训机构为主体,市场力量和多方资源共同参与的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培养了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充分挖掘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人才振兴的突出亮点。今年上半年,建设完善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广东还继续新增加了148家省级高素质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并大力实施高素质精勤农民培育工程,突出“精”“勤”理念,加大投入、整合资源、创新方式,依托职业院校等各类培训主体,培育各类农业职业经理人、合作社管理人员、家庭农场主、创业致富带头人、专业技能和专业服务型高素质精勤职业农民,把培训送到田间地头、千家万户。

“接下来,为进一步完善高素质农民培育机制,完成高素质农民培育总体任务,2020年中央财政继续安排我省补助资金用于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服务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为导向,以满足农民需求为核心,以提升培育质量效能为重点,分层分类培育农业经理人3000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1万多人,满足我省乡村振兴对不同层次人才的巨大需求。”

适应数字时代

培育数字农业新农民

“去年以来,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和数字乡村建设,成为了广东省委、省政府的重要工作部署。”在全省唯一的数字农业示范县——阳西县副县长陈以霜看来,随着广东数字农业农村发展的异军突出,我省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也需适应新时代,重点培育数字农业农村时代下的新型高素质农民。

据悉,今年5月为贯彻落实中央《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精神,切实推进广东省数字乡村发展和乡村振兴,广东省委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贯彻落实〈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的实施意见》,为我省数字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此背景下,如何适应现代农业新业态、新模式,成为了摆在新时代高素质农民面前的重大课题之一。为此,本次培训班特意邀请阳西县副县长陈以霜,现场分享阳西县推进数字农业建设与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相结合的独特经验。

据陈以霜介绍,阳西县是全省唯一的数字农业示范县,按照实施数字中国战略、数字乡村战略以及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的总体部署,该县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为发展主线,以数字技术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为主攻方向,结合省委常委叶贞琴提出的“三个创建、八个培育”要求,在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的指导下,先行先试,探索数字农业发展路子,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发展数字农业,基础建设要先行。因此,阳西县以建设数字农业示范县为契机,加快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以点带面,阳西重点建成‘一馆一云四园’示范项目,其中的一馆是广东数字农业(阳西)展览馆,主要建设农业大数据、数字技术农业展示、农产品交易和数字农业培训四个中心;一云是数字农业云应用,主要建设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农产品流通大数据平台、区块链安全追溯系统、VR+互动体验系统、农产品销售云店、数字农业大讲堂。”陈以霜表示,借助数字农业培训四个中心与数字农业大讲堂的建成,该县建成了阳江市首个县级人才驿站,打造了数字农业培训基地,顺利培育了412名数字农业时代下的新型职业农民。

而在此基础上,阳西县还充分发挥全省“一村一品”短视频矩阵试点县的优势,创新农产品数字化营销新模式,大力开展短视频+网红直播带货。“让新型职业农民适应现代农业新业态、新模式,学会直播带货,让手机成了新农具、数据成了新农资、直播成了新农活、地头成了直播间。”据陈以霜介绍,目前该县已全面建立了面向农产品的数字化营销培训体系,推动“一村一品”短视频矩阵全覆盖,并已成立网红直播协会,扶持本土农业电商11家、网红达人130名,于疫情期间开展“百县直播助农”“微爱助农”“消费扶贫”等活动,让辣椒、莲雾、玉米、圣女果等农产品由卖难转为供不应求。

总结实践经验

创新高素质农民培育模式

此外,为总结交流2019年全省高素质农民培育取得的经验成效,提炼、创新高素质农民及农业经理人培育模式,本次培训还专门邀请了华南农业大学、阳江市农民科技教育工作站等高等院校、机构的专家、学者,现场分享高素质农民培育的创新举措及有效经验。

“作为全国重点农业高校,我校已顺利完成2018和2019年的培育工作,实现良好培训效果,达到了预期的培育目标和绩效目标,培训的总体评价及培育效果、组织管理和师资水平各项评价指标均接近满分。”据华南农业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 经过该校培育,学员的生产经营能力和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并积极投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建设热潮中。如:学员董购良、李友桂通过培训学习,从石斛种植的门外汉变为种植能手,带动当地石斛种植行业,其助农增收事迹在《学习强国》发表;学员张艺强(越王贡米创始人),推行“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和订单农业模式,在龙川县各镇设立30多个“三农服务点”;学员韦畅满、易志强被评为2019年“广东十大杰出新型职业农民”。

其中的关键是建立形成“规范化、实效化、多样化、特色化、全程化”的农业经理人培育模式。据悉,为树立起华南农业大学农业经理人培育的特色品牌。该校精心设计培训方案,通过五个精心,使培训日程、课程、教师、现场教学点、教学方法的设计和选择更加贴近农业经理人培育的需要,增强培育质量实效化。

一是精心设计培训日程,注意解决工学矛盾。在培训时间安排上,充分考虑学员的实际情况,尽量避开农忙时节,并分成三个阶段间隔进行,每个阶段培训一周,有效的提高了课堂到课率;并注意“劳逸结合”,在每个阶段的中期都安排了一天现场教学,课前安排热身操,课后安排一些文体活动,有效的保持住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二是精心编制培训课程。结合培训需求调研、当前农业发展趋势及热点,设计了热点课程、拓展课程和特色课程,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治国理政”、“互联网+现代农业”、“一村一品建设模式”、“有效沟通与领导力修炼”、“团队建设”、等专题学习,并邀请专家对课程方案进行论证,有效的拓宽学员的视野、提高政策把握能力,弥补了学员的短板。今年围绕“电商网红”的热点,该校还安排了3天的时间到省电子商务商会进行实训,课程安排更实用、具体、全面,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前瞻性。

三是精心选聘培训教师。

四是精心遴选现场教学点。现场教学主要以企业为主,围绕着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农产品品牌塑造和现代设施农业等学习要点,在教学点的选择上,优先选择有典型性、代表性、启发性的电子商务企业和农业龙头企业,优先选择有理念先进、善于交流的现场教学讲解教师的企业,同时注重大中小结合,既有高大上企业,也有中小微企业。选择了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会陈皮村、英德市电子商务产业园、英德市上茗轩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广州绿聚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现场教学。

五是精心选择教学方法。为充分作好农业经理人培育工作,在整体培训设计方面力求创新、务实、有效,在课程学习方面突破单一理论面授,充分结合案例教学、研讨教学、模拟教学、沙盘演练、现场教学、分享教学等多样式学习方式,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专家在教学时多采取互动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避免单向的灌输,同时还建议专家预留出20分钟进行对话式教学,就学员关心的问题进行深度交流,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此外,通过延伸培训课堂学习,该校进一步推动学员之间的思想交流与碰撞,加强学员业内交流,增强学习兴趣,相互借鉴共同提高,推进培训效果的转化,我们鼓励学员唱主角,延伸培训课堂学习,采取了微课堂、展示会、沙龙论坛等培训方式,使得培训有特色、接地气、重实效,全方面增强农业经理人的生产经营能力,实现培训方式多样化。

编辑 冼伟锋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