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高压电线遭雷击发生闪爆,警惕雷电“杀手”!

中山应急管理
+ 订阅

昨天(3日)下午

辽宁沈阳铁西区一小区附近

雷击高压电线引燃草坪内杂草起火

现场迸射出大量火花

落下来的火花

像瀑布一样散落在积水里

令人惊叹的是,在爆燃发生后

该楼顶处仍不时有烟冒出

据介绍

由于事发地点距离居民小区距离较远

雷击发生后并未造成人员伤亡

由于大雨一直不停

将可见明火基本浇灭

从这则通报中了解到

沈阳市消防救援支队报告,2020年8月3日17时53分,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沈辽西路荣盛锦绣天地小区附近雷击高压电线引燃草坪内杂草起火,过火面积约10平方米,消防及公安部门到场时明火已经熄灭,现场无人员伤亡,居民用电未受影响。

当小编昨晚刷到这个视频的时候,

一度以为这是假滴,

可能是哪位电脑大神的“特效之作”吧?

万万没想到,这是真的!!!

小编也在这里提个醒,

雷雨天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

夏季,也是雷电多发季节,

遇到雷电天气,

怎么做能避免雷电的伤害?

来来来,

小编告诉你有关雷电的一些防护常识。

一、如何估计雷电来了没有?

在认真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同时,还可以通过自己的感官来估计雷电来了没有。

(1)仰望天空:当天空中的浓密乌云(积雨云)开始堆积变大变黑、云顶发展很快时,就有可能发生雷暴,此时就要想办法尽快到安全的地方躲一躲。

(2)倾听杂音:如果您从小型收音机中听到刺耳的杂音,即表示附近可能有雷雨云。

(3)估计距离:判断何时雷暴将到达,最简单的方法是,当看到闪电时,通过计算看见闪电与听到雷声的间隔时间长短,来判断你所处位置与落雷的距离。如果间隔长,代表雷电离你远,反之则离你近。

二、雷电天气怎么避险?

01 当雷电发生时,不要在山顶、山脊、建筑物顶部以及其他空旷场地停留。

02 不要在铁栅栏、金属晒衣绳、架空金属体及铁路轨道附近停留。

03 不要在室外游泳池、湖泊、海滨游泳,不宜进行户外球类、攀爬、骑驾等运动。

04 不要在空旷场地上打伞,不宜把金属工具、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杆等扛在肩上。

05 不要触摸或者靠近防雷接地线,如自来水管、家用电器的接地线、大树树干等可能因雷击而带电的物体。

06 迅速躲入有防雷设施保护的建筑物内,或有金属顶的各种车辆内,不宜进入低矮建筑物。

07 远离树木、电线杆、烟囱等尖耸、孤立的物体。如果找不到合适的避雷场所,应找到地势低的地方,蹲下,双脚并拢,手放膝上,身向前屈。

08 应关好门窗,防止雷电直击室内或者防止球形雷飘进室内,尽量远离门窗、阳台和外墙壁;不要触摸任何金属管线。

09 尽量不要拨打、接听电话或使用电话上网,应拔掉电源、电话线及电视馈线等可能将雷电引入的金属导线。

10 要尽量避免使用家用电器,并将家用电器的插头全部拔掉,切断电源。电源系统要进行重复接地,三极插座按规范接入保护接地线,对家用电器进行保护接地。

三、遭遇雷击后如何自救互救?

01 起火

被雷电击中后,如果衣服着火,要立刻躺下,就地打滚,或者爬到有水的洼地和水池中,切不可惊慌奔跑,奔跑只会使火焰越烧越旺。救助者可以往着火者身上泼水灭火,也可以用外衣、毯子将伤者裹住在地上滚动,以隔绝火焰燃烧所必需的氧气。

在躺下滚动灭火的同时,伤者要用手护住脸部,以免火焰袭面,导致呼吸道烧伤而窒息。

02 烧伤

烧伤后要及时进行冷疗。冷疗就是将烧伤的部位放在流动的水里冲洗或放在大盆凉水里浸泡,如果没有自来水可以将肢体放入井水、河水中。冷疗可降低局部温度,减轻创面疼痛,阻止热力继续损害及减少渗出和水肿。冷疗持续的时间以停止后创面不再剧痛为准,一般为半小时至一小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在水中放些冰块来降温。

冷疗对创面还有一定的机械清洗作用,有水疱的不要弄破,也不要撕掉疱皮,以减少创面受污染的机会。创面不要涂有颜色的药物或覆盖有油脂的敷料,以免影响医生对创面深度的估计与处理。用干净的被单或者布料包裹保护创面,然后尽快送医。

03 晕死

雷电发生时,有人突然倒下,口唇青紫,叹息样呼吸或者不喘气,大声呼唤也没有反应,表明伤者意识丧失、呼吸心跳骤停,这时应首先呼叫120,然后抓紧时间进行现场心肺复苏。

伤者心跳骤停的6分钟内若能有效进行心肺复苏,抢救成活率可达40%以上,若延误时间,成活率明显下降。

现场的心肺复苏也叫初级生命支持,包括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

具体做法如下:将伤者转移到安全的地方,然后将伤者仰面平放,将伤者颌部抬起,保持伤者呼吸道畅通,施救者跪在伤者胸部一侧,一只手的掌根放在伤者胸骨和两乳头连线的交叉点上,另一只手重叠在手上,用力垂直按压。心脏按压30次,停下来做口对口人工呼吸2次,人工呼吸时要捏住伤者的鼻子,用自己的口将伤者的口包住,用力吹气到伤者的肺部。这样按压和人工呼吸交替进行,争取抢救伤者生命。

素材来源:中国气象报社、广东公共DV现场、

中国安全生产网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