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难于启齿?按这三穴位帮你缓解疼痛

广中医三附院
+ 订阅

痛经,几乎是每个女性朋友或多或少都有经历过,难于启齿,甚为恼人。轻者,只表现为小腹不适、腰部酸胀、乏力等,严重者,则出现小腹痉挛性疼痛、腰痛、头晕、恶心、呕吐、四肢冰凉等症状,而且每次月经光顾时都表现如此,难于忍受者常常需要被迫休息几天,严重影响生活、学习或者工作。

中医有妙招:三个穴位缓解痛经不适

缓解痛经,中医有没有办法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针灸推拿科陈波燕主治中医师表示,中医学认为痛经病位在子宫、冲任,其主要病机为“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该病主要由于平素体虚,或经期前后受致病因素影响,如情志所伤、起居不慎或六淫为害,导致气血不足,“不荣则痛”,或冲任气血不畅、胞宫气血流通受阻,“不通则痛”,引起痛经,造成身体的疼痛不适。

正所谓“痛则不通、通则不痛”,运用中医经穴理论和知识,通过适当的按摩手法刺激人体相应穴位,可以疏通任、督两脉,调畅经络,致使血气运行得畅,最终达到缓解甚至消除痛经不适的目的。日常痛经发作时,取三阴交、地机、血海三穴同用,能够起到疏通经络、调畅气血,缓急止痛的作用。赶快来看看是哪三个穴位吧!

穴位一:三阴交

三阴交穴系足太阴脾经腧穴,为足太阴、足厥阴、足少阴三阴经交会之处,主治功能甚广,大凡与脾、肝、肾三阴经相关疾病均能治疗。

《金针王乐亭》曰:“三阴交滋阴,健脾,助阳,为治血之要穴。”因此三阴交穴具有活血调经、健脾利水、疏肝益肾等作用,并有调三阴经经气,活血通络之效。

定位:在内踝尖上三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穴位二:地机

地机穴,是临床治疗痛经的有效经验穴,痛经病人此处常有压痛和自发痛。按摩时以食指指腹点按地机穴,周围扪按,寻找最敏感点。    

《针灸大成》:“三阴交主腰痛不可俯仰,溏泄,腹胁胀,水肿腹坚,不嗜食,小便不利,精不足,按之如汤沃股内至膝。”

定位:在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阴陵泉穴下3寸。

穴位三:血海

血海穴。别名百虫窠。属足太阴脾经。

“脾主裹血,温五脏”,穴为足太阴脉气归聚之海,是治疗血证的要穴,具有活血化瘀,补血养血,引血归经之功效,为调经之要穴,故名血海。

定位:此穴位于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穴位按压小技巧

可于经前数日及月经期间,用拇指的指腹由轻及重地按揉以上三个穴位敏感点,以能忍受为度,按压后局部可产生酸胀痛感,或向会阴及小腹部放射,每穴3~5分钟,左右交替,每日1~2次,疼痛会很快得到缓解或消失。

陈波燕医师指出,痛经的女性朋友除了按揉穴位之外,平时还要注意自身的饮食起居,比如注意保暖、忌食生冷、保持情绪稳定、合理平衡膳食。与此同时,也要加强生活运动的规律性,比如早睡早起、避免熬夜,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等。

把这篇推送分享给经常痛经的她吧~

【供稿】针灸推拿科 田菊升

【本期编辑】李镓洧

39健康网联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媒体中心出品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