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考古没“钱”途?北大发声、樊锦诗回信…留守女孩成“考古圈团宠”

中山青年
+ 订阅

近日,湖南耒阳高考生钟芳蓉

以676分的好成绩

获湖南省文科第四名

50多位老师连夜进村报喜

村民们放起鞭炮庆祝

千万网友也送上祝福:

真·全村的希望!

报考专业时

钟芳蓉决定就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并透露这是她自己的选择

“我觉得跟文物打交道挺有意思。”

消息一出

网上却出现了另一种声音:

“考古专业冷门,不容易找到好工作”

得知有网友说考古没“钱”途

有一群人表示不服!

这些考古大佬决定罩她!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大V、彭山江口沉银遗址的水下考古领队@考古君 在微博写下这样一段话↓↓↓

为了表达对钟芳蓉的支持

各地博物馆、考古机构和工作者

纷纷为她送上“考古豪华大礼包”↓

△各地考古界为钟芳蓉送去的部分赠品

据不完全统计,已有多个省市考古圈联动,为钟芳蓉送去祝福↓↓↓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馆)@考古汇:赠《山西珍贵文物档案9》一本+山西省考古研究院t恤一件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考古:赠《发现湖南系列丛书》一套 +湖南文物贴布绣一套

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水下考古张瑞 :赠《再见经远—2018中国水下考古“经远舰”调查工作纪实报告》作者签名盖章版一本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君:赠江口沉银三件套 《江口沉宝》文物图录+定制版手铲+同款冲锋衣

@沈阳博物院:赠《新乐文化论文集》一本+新乐遗址的史上第一款木雕鸟的钥匙扣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李岩@考古大家谈:送出《解读南海I号-打捞篇》一本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考古:赠《黄淮七省考古新发现2011—2017》《考古河南》+定制标尺1套,手铲1把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考古:赠《早期秦文化系列考古报告之二:清水刘坪》《西戎遗珍:马家塬战国墓地出土文物》一本

@湖北省博物馆:赠方勤馆长签名本《曾侯乙》图录一本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赠《吴城——1973-2002年考古发掘报告》一本,《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一本

@广州考古:赠送《广州考古六十年》和《广州出土珠饰研究》各一本

陕西省文物局@汉唐网:赠送《陕西古代文明》一本

钟芳蓉回应:从小就喜欢历史和文物

钟芳蓉本人回应:“我从小就喜欢历史和文物,受到樊锦诗先生的影响,所以报考了考古专业。非常感谢微博上考古界老师们对我的鼓励!”

北大回应:

“愿你在北大考古,找到毕生所爱!”

@北京大学 官方微博转发钟芳蓉微博并回应称:“授业于田野之间,树人于实践之中,愿你在北大考古,找到毕生所爱!”

“偶像”樊锦诗先生回应:

“不忘初心,坚守自己的理想,静下心来好好念书”

更加惊喜的是,

钟芳蓉的“偶像”樊锦诗先生也回应了!

樊锦诗先生得知此事后,和北京大学顾春芳教授为钟芳蓉送去由译林出版社出版的《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一书,这本图书记述了樊锦诗在北京大学考古系的青春求学往事。50多年坚守大漠、守护敦煌,向世界展现中国传统艺术之美等动人故事,樊锦诗先生表达对钟芳蓉的祝福和希望,并写信鼓励她:

“不忘初心,坚守自己的理想,静下心来好好念书”

(资料图)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接受人民网文化频道采访

父亲回应: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会更开心

钟芳蓉从小就是“留守儿童”,一直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她的父亲每次回家,都会询问女儿的成绩,“孩子自律、听话、不用我操心。”在父亲的印象里,女儿从小就很有主见。他觉得,女儿喜欢历史,也跟她性格安静有关,比较能沉下心去学习。

针对一些网友的“担忧”,钟芳蓉的爸爸说也曾担心过,有人说这个专业就业狭窄还赚钱少。“农村人最主要是担心钱的问题,但是她金钱看得比较淡,我也认为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会更开心。”

专家:考古专业就业率不低

网友:又是羡慕别人的一天

对于关于考古专业“冷门”的讨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钱国祥表示:

考古是一种事业,不能仅凭“赚了多少钱”来计算价值,文化传承同样也是一种价值。考古学确实是一个冷门的专业,但是就业率并不低。和其他专业一样,同样面临人才竞争大的挑战。

内蒙古大学考古文博系系主任孙璐表示:

每一个行业都有被人误会的点,说我们是合法盗墓的,摸金校尉的大有人在,担心我们吃不上饭的也不少。事实上,考古所和博物馆以及文物管理部门等事业单位都是考古专业学生就业的选择,薪资水平跟当地的普通公务员一样的,不存在收入过低的问题。

甚至,@考古君 甚至发出邀请:

“毕业后,欢迎来四川做同行。”

对于热爱考古的网友来说

“酸了,又是羡慕别人的一天!”

中青评论:留守女生选北大考古被质疑该反思的是谁?

留守女生”“北大”“考古”等几个概念堆在一起,难免刺激到舆论的敏感点。不少网友对这个女生的选择十分疑惑:好不容易考上北大,自己又不是“富二代”,为什么选择一个极其冷门又不赚钱的考古专业?

这些网友的看法,其实代表的是当前社会上常见的一种“成功学”观念。一些人会完全用物质利益层面的标准来定位自己,也会凭此臆测他人的想法,评判他人的选择。暂不说“成功”的定义本来就丰富多彩,仅是这种偏执狭隘的价值观念,就实在令人难以苟同。

每个人面对人生关键十字路口时的选择,其实都是心中价值观念的呈现。这位女生虽然年纪不大,却很有自己的思想。她曾表示,自己选择考古专业,是受到文博大家樊锦诗先生的影响,她也希望自己将来能在历史与文保领域潜心研究。一个不到20岁的年轻女生,能有这样的人文情怀与崇高理想,这难道不是极其可贵的吗?难道不是应该引起外界赞叹吗?

进入北大考古专业后,她能够享受顶级名校的教育水平与教育资源,也有助于她实现自己的学术梦想。从现实层面看,从北大考古专业毕业后,她可以继续在本校读研读博,或者去海外名校深造,将来可以进入大学或科研机构工作。相比很多人的工作与生活,这依然是一条非常有前景并真正有希望“自我实现”的道路。可以说,这位女生的选择,既有理想情怀的一面,也兼顾了现实的一面,有何不可?

事实上,社会的发展,历史的进步,往往离不开一些具有理想情怀的年轻人的努力。这些年轻人或许无法成为舆论聚光灯下的“名人”,也或许无法取得与自己智力相匹配的物质报酬,但他们为社会做出的贡献,却是无法用名利标准来衡量的。就像有的年轻人从名校毕业,却没有留在大城市,而是扎根在农村,为当地百姓的脱贫事业贡献一份力量;还有年轻人毕业后奔赴大西北,为国家航天科研事业默默奉献。

这些年轻人的“志愿”,并非出于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学”考虑,而是真心把自己的生命与整个社会民众的福祉融为一体。虽然我们还不能断言,这个年轻女生将来一定可以成为其偶像樊锦诗先生那样的大学者,但单凭这份情怀与热情,我们就应该为之而欣喜。事实上,她的精神已经感染了身边人,她的弟弟也以她为榜样,还有一些网友也对她的选择肃然起敬。舆论场上那些对这位女生的专业选择表示质疑的人,真的该反思下:是不是自己的价值观出了问题?

现实和理想并不对立

出身贫寒

也有资格投身所爱

何为热门?何为冷门?

“钱途”不应该是

唯一或第一标准

而敢于追寻人生梦想的人

值得我们点赞!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