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山说海|陈鸿宇:深圳优势资源外溢,选择汕头有哪些原因?

山海观
+ 订阅

0

编者按

近日,深圳市党政代表团到汕头考察,全面开启深汕两地深度协作。

同为经济特区,在建立40周年之际,两地以“核+副中心”的方式结缘。两地发展差距大,并非是大问题;能否找到契合点,形成“默契”和协作长效机制,进而打造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是各方关注的焦点。

为此,我们与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陈鸿宇进行对话,谈一谈深汕协作的动因,深度协作的机遇以及未来前景。

陈鸿宇

陈鸿宇

山海观:深圳和汕头开展深度协作,有什么背景?

陈鸿宇:广东提出“双核+双副中心”的动力机制和发展思路,凸显汕头在沿海经济带东翼的地位和作用。在广东的区域发展布局中,汕头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汕头这一棋子下活,则整个粤东活,沿海经济带活。深圳和汕头推动深度协作,成为水到渠成的事情。

今年是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经济特区再出发,深圳和汕头,都面临新的机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双区”利好叠加,对深圳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更高的目标。

汕头也在抓住“双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立足“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新格局,建设名副其实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内秀外名的活力特区、和美侨乡、粤东明珠。

深圳优势资源外溢,必然要选择最经济的地方。深圳向东走,比向西走更现实。

深圳优势资源外溢,必然要选择最经济的地方。深圳向东走,比向西走更现实。

山海观:你如何理解“协作”一词?与一般地区之间的对接合作,有什么异同?

陈鸿宇:深圳和汕头的深度协作,不同于扶贫性质的对口帮扶,汕头不属于欠发达地区。深汕深度协作,是为了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好、办出水平。不是单纯一方帮另一方的关系,而是双方在互有优势、互相提供空间的情况下开展深度合作。深圳和汕头的深度协作,共同瞄准和努力的方向的是推动高质量发展。

山海观:汕头距离深圳300余公里,时空上的距离并不近。就自身因素而言,深圳为什么看中汕头?

陈鸿宇:当前,深圳的发展受制于地域空间等问题。深圳优势资源外溢,必然要选择最经济的地方。深圳向东走,比向西走更现实。

向东走,之前已经有一个深汕特别合作区,但这是第一步。我认为,更大的平台和发展空间在汕头。汕头环境优美,有比较好的深水港,背靠的腹地大,作为深圳向东部辐射的通道,十分合适。

这几年,参与汕头重大项目和重大平台建设的企业,很多来自深圳,像中海信、宝能等。市场力量之下,汕头对深圳的吸引力是比较强的。

汕头环境优美,有比较好的深水港,背靠的腹地大,作为深圳向东部辐射的通道,十分合适。

汕头环境优美,有比较好的深水港,背靠的腹地大,作为深圳向东部辐射的通道,十分合适。

山海观:2019年,汕头经济总量是2600多亿,而深圳经济总量为26000多亿,相差十倍。两地经济发展的差距很大。

陈鸿宇:与深圳比规模、比总量,汕头肯定没法比,要跳出现有的参照系。汕头的发展结构比较合理,靠民营经济支撑经济发展,老百姓得实惠。

也就是说,汕头依靠民营资本、市场优势、特区政策,不是依靠央企等,走出了一条内生发展的道路,这在省内非珠三角地区的发展进程中属于先行先试,并且被实践证明是有效的、可持续的。

山海观:汕头的短板和不足在哪里?

陈鸿宇:汕头当前最大的问题是,市场经济发展还在路上,要素市场化的水平还比较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的制约比较多,营商环境在东部沿海和广东核心区域不算优越。加上既有的区位劣势,距离建设高水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还有一定差距。汕头拥有华侨经济文化试验区、中以(汕头)科技创新合作区等响当当的招牌,但是内容有待完善,有待提质增效。这是汕头需要深圳的地方。

汕头也是著名的侨乡,现有500多万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汕头也是著名的侨乡,现有500多万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山海观:“核+副中心”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令人期待。两地如何共同发力?

陈鸿宇:两地应加深对接联系,建立稳定成型的“核+副中心”协作机制,争取国家、省对“双特区协同发展”的支持力度,争取将这种合作方式作为国家、省深化改革开放的试点,争取国家、省的授权赋权。

山海观:两地的对接和了解,是不是还不够?

陈鸿宇:两地要加深了解,列出“需求清单”。这个清单,既体现“深圳所需”又要体现“汕头所需”。深圳要推动各种要素资源到汕头,汕头也要到深圳去,比如办各种孵化器等。需求清单还应包括:两地可供合作的商机、短板和不足,自贸试验区与综保区有没有什么合作可能,两地港口怎么联系协同起来等等。

山海观:两个经济特区开展深度协作,最终要达到什么局面?

陈鸿宇:两地深度协作要服从于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深度协作的主题是高质量发展,合作基本依据是广东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通过深度协作,深圳的要素资源通过汕头辐射到粤东地区、闽南、赣南甚至东部沿海,从而促进新发展格局的形成。

【策划】严亮 辛均庆 陈丹佳

【记者】辛均庆

0

编辑 刘晓维
校对 李冠洁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