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由市委宣传部指导,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及长安镇委、镇政府主办的叶挺、李秀文革命事迹陈列馆开馆仪式,在长安公园举行。该馆历经9个月筹建,以“初心无悔 家国与共”为主题,展示了叶挺、李秀文为国家统一、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惧牺牲、不懈奋斗的革命精神和家国情怀。
叶挺、李秀文革命事迹陈列馆位于东莞长安公园内,陈列馆展示面积 526平方米,展线130米,以“初心无悔、家国与共”为主题,通过300多张历史图片、70余件实物及文献史料,诠释一对革命伉俪的爱国赤诚。
南方+联合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对展馆的亮点进行梳理,以供读者参考。
对史料进行深层次挖掘
叶挺将军威名赫赫,革命事迹广为传颂,但鲜为人知的是他的夫人李秀文,祖籍东莞长安,伴随叶挺从北伐到抗战胜利,不离不弃、生死相随,是一位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的伟大女性。
当前,国内以叶挺为主题的展示场馆达十余家,为避免展陈同质化,策展团队深挖史料,大量充实叶挺、李秀文革命历程和感情经历当中与东莞相关的历史人物或事件。
(一)溯源长安乌沙李氏家族
乌沙李氏一族最早可追溯到陇西公李卓,宋代经珠玑巷南迁至长安獭步,李卓生长子景完迁居乌沙李屋,次子景宏一脉后分几支分别迁徙到东莞石鼓、白马等地,其中白马一支诞生了南宋理学名家李用、岭南名士李春叟两父子,两人都曾倾家支持抗元。乌沙一支则诞生了崖山护幼主抗元的李佳。据民国《东莞县志》记载,李佳去崖山抗元后,母亲陈氏为免除他报国的后顾之忧,毅然投水自杀。后来李佳修建望至堂纪念母亲,后壁镶《重修忠烈忠勤碑记》石刻记录陈氏事迹。
李秀文属李佳一脉,是乌沙李氏第二十六代,曾祖父李扬陞官至广东陆路提督,除寇安民,战功显赫,受穆宗皇帝钦赐“威宣岭表”匾额,至今挂在碣石镇玄武山元山寺大殿内。清光绪五年(1879),李扬陞回乡祭祖,其子李名涛督建 “勉学祖祠”以纪念七世祖勉学公,门前立旗杆夹和石碑。受祖风影响,李秀文自小养成知书达理、温婉恬静的性格和名门闺秀的气质。
(二)绘制叶挺、李秀文“东莞朋友圈”
叶挺、李秀文二人的相识相爱,与东莞有不解之缘。通过查阅大量的本土人物研究和回忆性文章,叶挺、李秀文与东莞革命志士的紧密联系逐渐浮现出来。
东莞莞城人李章达不仅是叶挺和李秀文的介绍人,还是叶挺一生的亲密战友。两人曾先后在援闽粤军任参谋;1922年5月分别担任孙中山总统府警卫团团长和营长,携手保卫总统府;1927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叶挺逃亡香港后在曾在李章达香港的住所避难。
李章达和李秀文父亲李少村是同乡好友,两家曾同住广州昌兴街,住所仅隔一条小石街,常有来往。叶挺向李秀文求婚时,李少村请李章达代言,要求叶挺先好好干事业,等当上团长后再议婚事。
东莞虎门人蒋光鼐也是叶挺和李秀文的介绍人之一,他和李章达是生死相托的挚友,两人在彼此的革命生涯中始终并肩战斗。1933年蒋光鼐、李章达一起参与策划福建事变,叶挺以客卿身份参加活动。1939年初,蒋光鼐经叶挺、廖承志介绍与周恩来会见于重庆。
石龙人黄侠毅与李秀文姑父莫纪彭是刎颈之交,他也是叶挺和李秀文的介绍人之一。黄侠毅与李文甫、林直勉、莫纪彭四人曾在莞城创办《东莞旬刊》及“醒天梦新剧社”。二次革命失败后又与李章达、蒋光鼐等一起成为患难之交。
(三)充实北伐战争中的东莞人
通过查阅大量本土文献,策展团队梳理出参与“铁军”和北伐战争的东莞人。
在北伐的众多著名战役中,都闪现的东莞人英勇的身影。在攻克平江一战中,蒋光鼐率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师与叶挺独立团一起担任右翼;在攻克汀四桥一战中,蒋光鼐堂弟蒋光鲁也参与了这场激烈的战斗,时任第四军第十师二十八团连长;围攻武昌城时,蒋光鼐任副师长的第四军第十师亦是攻城主力。除了蒋光鼐、蒋光鲁,被誉为“铁军”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中还有任第十一师参谋长的李扬敬、任前方救护伤兵委员会主任的陈志仁,以及祖籍横沥的香翰屏等人。
(四)叶挺与东莞抗日的交集
叶挺曾在抗日战争中与东莞有过短暂的交集。1938年10月12日,日军登陆大亚湾开始入侵广东。得知消息,尚在云岭新四军军部的叶挺十分忧愤,产生南下家乡抗日的念头。
10月下旬,叶挺抵达广东,担任余汉谋委任的东江游击指挥,负责组织和领导东江一带武装力量,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东莞中心县委书记姚永光带领部分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的队员担任总指挥部警卫。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和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则成为叶挺所统管的抗日武装核心力量。
据1939年1月18日《申报》报道:“广九铁路樟木头至深圳一段,在华军扼守中,张端贵、谭邃、叶挺三部正分三路围攻石龙……叶挺所部由博罗罗浮山抄攻石龙。12月28日深夜,便衣队攻进石龙,将日军后方节节遮断……”
高质量的艺术创作
5组主题圆雕,11幅背景浮雕,2幅油画,5处艺术场景,在500多个平方的小型陈列馆中,有如此高质量、高密度的艺术呈现,实属少见。
在雕塑创作中,以叶挺、李秀文在北伐战争、新四军抗日、皖南事变后等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物形象为元素,进行细腻的人物刻画,向观众传递了两个人物的经典形象和生动情感。
在距馆舍约50米处,“大爱永存”户外主题雕塑,以新四军时期的叶挺和李秀文为原型,展示二人并肩携手,抗日救亡的形象,着力表现叶挺的坚毅睿智,李秀文的温婉刚毅。主题雕塑设计与公园生态环境融合为一体,艺术与自然共生,整体提升了长安公园的环境氛围和品质。
展览主序厅,竖立着叶挺将军和李秀文北伐时期相依相守的主题雕塑,展示二人初心相应,家国与共的形象,着力表现叶挺的意气风发,李秀文的秀雅贤淑。三面浮雕分别浓缩了展览三个篇章“为生民立命”“为家国而战”“虽身死犹无悔”的内容,展示了两人胸怀民族大义的革命情怀、并肩保家卫国的革命行动以及威武不屈的革命信念。
展览尾厅,以叶挺将军和夫人李秀文“四八空难”之前的人物形象为原型,创作了两手相握、生死相随的主题雕塑,寓意“在列火中永生”,两人的革命精神将在中华大地上永世传承!
情感升华具有力度
在展览的结尾,两面“缅怀墙”分别展示了毛泽东、周恩来、刘伯承、郭沫若等人及后世对叶挺、李秀文夫妇的评价和缅怀,以静默的展览氛围、感人至深的文字,展现叶挺、李秀文两人的品性、才华以及不忘初心、家国与共的赤子情怀,从而达到展览情感的升华。
叶挺、李秀文缅怀墙
关于叶挺的评价:
领导抗敌,卓著勋劳。
为中国民族解放与人民解放事业进行了二十余年的奋斗,经历了种种严重的考验,全中国都已熟知你对民族与人民无限的忠诚。
毛泽东
希夷!你是人民队伍的创造者,北伐抗战,你为新旧四军立下解放人民的汗马功劳。十年流亡,五年牢监,虽苍白了你的头发,但更坚强了你的意志,一出狱,你就要求重新入党。一见面,你就提到皖南死难同志,检讨皖南事变,要我交涉继续放人。我记住,我永远记住。我敢向你保证:我们要为保护人民队伍和释放一切政治犯而奋斗到底!
周恩来
没有见过一个军人,在兵临城下万分危急的时刻,能够像叶挺那样沉着。
刘伯承
关于李秀文的评价:
她是和蔼可亲、温婉、而又刚强的一个好母亲。
经普椿《怀念叶夫人》
叶军长在皖南时,叶夫人时常往来于皖粤之间。皖南事变后,曾至重庆营救叶将军,为人和蔼可亲,温婉而刚毅。
《“四八”被难烈士纪念册》
李(秀文)端庄纯良,在家庭中对祖母和父母极为孝顺;对人谦虚和蔼,善慰人意,德貌兼优,性情贤淑,慈祥真诚,识者无不称誉。
黄海如《叶挺将军事略》
叶挺军长夫人李秀文女士,待人和蔼,敬长尊师。对待儿女,则身教重于言教,子女虽有不是,亦从无疾言厉色,有时只用眼瞧一瞧,或稍加劝谕。
梅文鼎《我和叶挺军长相处的日子里》
你是化成了灰,
但我相信你那每一粒的灰中都含孕着女性的自我牺牲与慈母的爱。
我愿你的圣灰吹进全中国人的心里,把一些死灭了的良心,苏活转来!
郭沫若
高成效的展品征集
国内已有多处关于叶挺的专题纪念馆,内容详实,实物丰富,能挖掘和展出的基本都已在其他场馆展出,且由于叶挺将军一生征战,又经历海外漂泊,资料散布各处,加上今年施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走访征集十分不便。
面对展品征集的重重困难,策展团队调整了展品征集的方向:适度弱化展品的历史印证功能,强化展品对展览内容的延伸扩展,以实地走访、网络沟通、委托查找等多种形进行广泛征集,共征集到实物展品、文献资料146件套,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延伸反映叶挺、李秀文家国情怀形成根源的实物展品。
以民国时期的典籍图书、进步书报刊、学校教科书等为主。叶挺、李秀文作为既受过传统教育熏陶,又接受新式教育的进步青年,其家国思想形成有祖辈家风的影响,也有时代的烙印,而这些都离不开阅读。
叶挺曾在致新青年编辑部的信中多次提到并引用王阳明、陈白沙、曾文正文论,后来在《囚语》中也写到少年时喜欢阅读前后《出师表》《正气歌》《民报》《猛回头》等古今圣贤书籍和进步书报。
(二)延伸反映叶挺参与的重要革命事件的相关展品
结合叶挺戎马一生的人生轨迹,如粤军、独立团、北伐、南昌起义、新四军等,征集相关实物及展品。经多方查找搜寻,征集到1921年粤军字样木匾、北伐时期的军帽、大刀,抗战时期的枪套、帽徽等实物16件套。
粤军是在中国近代史上发挥了重大作用的一支军队,叶挺1919年6月参加援闽粤军,被任命为粤军第一师第一支队参谋,受到总部参谋长、师长邓铿的赏识。北伐时粤军第一师扩编为第四军,由李济深任军长,其中陈铭枢第10师、张发奎第12师、叶挺独立团1926年参加北伐,战功卓著,第四军因而被誉为“铁军”,前粤军第一师也被称为“粤军之母”。
(三)对必要的展品进行复制。关于叶挺、李秀文革命事迹的见证物已在存留在各档案馆和纪念馆,我们对反映展览重要内容的部分历史见证物进行了复制。如叶挺在湖北第二预备学校毕业证、保定军校陆军军官学校毕业证、叶挺独立团团旗、“铁军”盾牌、《南昌起义作战命令》文稿、叶挺作《囚语》《囚歌》文稿、叶挺入党申请书及中共中央复电等。
【记者】龚名扬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