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远差干镇三达村:农户深山种灵芝,村民齐撑“致富伞”

平远发布
+ 订阅

差干镇三达村在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引导下,创新“公司+基地+农户(贫困户)”发展模式,依托当地“八山一水一分田”、山高木密、且无任何污染的自然禀赋,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形成特色食用菌产业,在做强村级集体经济的同时也帮助村民掌握种养技术,增加其收入,为脱贫攻坚赋能。

在差干镇三达村灯头坑仿野生灵芝种植基地,茂密的树林下面,一朵朵巴掌大的灵芝肥厚有型,像一柄柄小伞散落在各处山坡及平地上,灵芝周围到处落满阔叶林落叶,由合作社聘请的贫困户谢远扬正在认真查看灵芝的长势及检查有无病虫害。

差干镇三达村贫困户 谢远扬:平时主要是巡山,看看灵芝有没有发病,还有草有没有遮住(灵芝),日常工作就是这些,工作不会很辛苦。

三达村为原省定贫困村,去年5月,该村驻村第一书记杨晴经过市场考察和分析后,使用扶贫引导资金20万,贫困户自筹资金3.9万,带领村内有劳动能力的11户贫困户抢期把6500棒灵芝菌棒种在了灯头坑20亩山地上。当年便采摘干灵芝1300斤,获利10万元左右,为林多地少的三达村蹚开了产业扶贫的路子。

差干镇三达村驻村第一书记 杨晴:从地理条件,自然条件各方面来讲作为种仿野生灵芝这一块是一块天然的宝地,去年我们是种了6300棒,今年我们加种了7800棒。去年我们大概收了干灵芝是1300多斤,去年的货基本上就是销售完毕了。

在发展林下仿野生灵芝产业的过程中,该村注重贫困户的参与度以及增强造血功能,大部分贫困户实现了从种植、选芝、管理、采摘、晾晒、销售的全过程参与,并完整掌握了一整套灵芝种植、管理的技术,扶贫从“输血”向“造血”模式转变。

差干镇三达村贫困户 谢远扬:第一我加入了产旺三达的合作社,年终有分红,取得一定收入;还有合作社聘请我们来管理,也有一份工资。

差干镇三达村驻村第一书记 杨晴:我觉得在我们村做这个行业还是比较适合的,目前贫困户的积极性也很高,也会主动去帮我们种植和售卖,我们这里平均每天可以带动5到15户贫困户务工。

下一步,三达村将依托产旺三达农业专业合作社做好以灵芝茶为主的系列灵芝产品深加工以及产品推广工作。同时,依托年初建造的纯椴木香菇大棚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让原是省定贫困村的三达村在脱贫致富路上越走越宽,“林下经济”、“绿色经济”生态文章做得更加有声有色。

差干镇三达村驻村第一书记 杨晴:我们在年初的时候还建设了这个香菇大棚,目前采收香菇大概是2万斤左右。这个项目我们主要是以增加村集体经济为主。

记者:雪玲、迎辉

制作:平远县融媒体中心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