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8月1日凌晨,在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前敌委员会领导下,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在党直接掌握和影响下的军队2万余人,举行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经过4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起义军全歼守敌3000余人,占领南昌城。
起义部队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的番号,下辖第九、第十一、第二十军共3个军。革命委员会任命贺龙为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代总指挥,叶挺为代前敌总指挥。8月3日,起义军按照中央在起义前的决定,开始撤离南昌,南下广东。
1933年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通过决议,指出中国工农红军是由南昌起义开始组建的,因此“批准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建议,规定以每年‘八一’为中国工农红军纪念日”。这是8月1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的由来。今天,“党史精读”南方号推出“八一”特别策划,讲述与南昌起义相关的一些不为人所熟知的故事。
南昌起义的战火硝烟早已散尽,但起义的枪声似乎仍在耳畔回荡。当年南昌起义革命元戎周恩来、贺龙、叶挺等使用过的珍贵文物,以其所特有的内涵故事,见证了当年南昌起义的艰难历程。
周恩来佩戴过的手表
周恩来佩戴过的手表。
这块金色劳力士手表,是共和国第一任总理周恩来曾经佩戴过的,现珍藏于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这块表通长3.9cm,宽3.6cm。面盘已磨损,表带已经脱落。1961年9月17日,周总理来南昌时将该表赠送给了魔术团演员张芳飞。2009年5月18日,张芳飞的爱人李雅春老人将这块珍贵的手表捐赠给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
周恩来是领导南昌起义的前委书记。1927年7月27日,周恩来受中共中央的指派,秘密赶赴南昌领导起义。起义期间,周恩来夜以继日地工作,对起义的各项准备工作进行了周密的部署。 8月1日凌晨,起义成功打响并占领南昌城。8月3日,起义军按照预定的计划,南下广东,以期占领出海口,取得国际援助,建立革命根据地,然后重新举行北伐。在南下途中,起义军虽然取得过重大胜利,但终因敌强我弱,在潮汕地区遭受严重军事失利。在广东普宁流沙的一个教堂里,周恩来抱病主持召开紧急会议,即“流沙会议”。会上,周恩来总结了起义军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指出此次起义在土地革命、改造部队以及放弃国民党左派旗号等问题上存在一系列不彻底性和不及时性等失误。
会议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为保存党的干部,决定解散组织,党政军领导干部由出海口分赴香港或上海,继续领导革命斗争。周恩来等领导的南昌起义虽然遭遇严重挫折,但其敢于打响第一枪,创建人民军队的丰功伟绩却为世人所铭记。
贺龙的党员登记表
贺龙的入党申请表。
这份贺龙的党员登记表为统一印制的表格,手写部分详细登记了贺龙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籍贯、婚姻状况、家庭关系、参加革命群众斗争情况,三次被捕的情况,革命斗争小史等等。在个人信息一栏,可以看到贺龙曾用名为贺镇南,籍贯为桑植,年龄44岁,职业为军人。在职业一栏,贺龙写担任过:营长、团长、旅长、镇守使、师长、军长等职。在“参加革命小史”一栏,贺龙写道:参加同盟会,参加1926年北伐,参加南昌暴动、东江事变回湘鄂西参加苏维埃运动创立红军。这份登记表填写的时间为1938年11月,证明人为关向应。
在这份登记表上,有些细节令人感动。例如填写“动产、不动产、现金各多少”时,贺龙写道:什么都没有了。填写“在工农军政各界有什么社会关系?他们对革命的态度怎样”时,贺龙写道:以前的社会关系,参加革命后都不来往了。南昌起义之前,贺龙是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的军长,可谓位高权重。南京、武汉的两个国民党反动集团都极力拉拢他,许以高官厚禄。可他不为所动,还放弃了荣华富贵,毅然决定加入共产党。
这份登记表上记录了贺龙入党的时间为1927年,介绍人为周逸群、谭平山。1927年9月,起义部队行至瑞金时,周恩来向前委建议:鉴于贺龙自南昌暴动到会昌战役,都表现了真诚合作的精神,而本人又一再提出入党的要求,因此,应该满足他的愿望,批准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周恩来的建议被采纳,贺龙等人的入党宣誓仪式在瑞金县绵江中学内举行。这份党员登记表是贺龙入党的历史见证。
叶挺使用过的帆布
叶挺使用过的帆布。
这块白色帆布,长92cm,宽52cm,十分窄小,为叶挺在南昌起义期间使用过的。行军途中,叶挺将帆布当做毯子铺在行军床上。该帆布原收藏于广东惠阳叶挺纪念馆,由叶挺妹妹叶珠捐献。1976年,这块帆布由惠阳叶挺纪念馆移交到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
1927年7月下旬,叶挺率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从九江来到南昌参加起义。当时正值学校放暑假,叶挺将指挥部设在南昌心远中学(苏圃路1号)。
叶挺是北伐名将,他率领的部队经历了北伐的洗礼,战斗力和革命纪律性都很强。1927年7月30日下午,担任起义前敌总指挥的叶挺,在指挥部二楼会议室召开营级以上干部会议,传达中国共产党关于起义的决定及前敌委员会对形势的分析。与会军官大多是共产党员,他们对前委的部署一致表示拥护。7月31日战斗前夜,周恩来也赶到叶挺指挥部,和他一起指挥战斗。起义中,叶挺指挥第二十四师主攻驻守在天主教堂、匡庐中学、贡院、新营房一带3个团的敌军。战士们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所向披靡,又一次显示了“铁军”的威力,很快取得了战斗胜利。
【内容来源】
1.刘小花:《南昌起义革命先驱使用过的文物》,《党史文苑》2017年第11期。
2.《八一南昌起义》,刊于2012年10月10日《经济日报》。
【栏目指导】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
【内容整理】王聪 章丽娟
【党史精读栏目主持人】王聪 张丽红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