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走读深圳看40年巨变,小记者茅洲河采访实践来了

南方+

从当年的小渔村到如今的现代化大都市,深圳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深圳不少中小学生将化身小记者,走进不同领域、行业,近距离探寻深圳40年发展巨变、感受这座城市的魅力,用自己的亲身行动为深圳40年送上一份特别的礼物。

小记者“走读深圳看40年巨变”系列活动由深圳市教育局联合南方日报深圳新闻部发起、举办。

今天(7月31日),小记者们的第五期课程,走进茅洲河碧道试点段(宝安段)参观采访。在这里,了解深圳河流水域知识,学习水污染治理奥秘及水环境治理与城市发展关系。


活动开始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小记者们今天探访的茅洲河的“脱胎换骨”情况。

干流全长31.3公里的茅洲河,是深圳第一大河,被称为深圳的“母亲河”。发源于羊台山北麓的她,流经深圳市光明区、宝安区和东莞市长安镇,最终汇入西部海域。流域总面积388平方公里,干流全长31.3公里,一级支流33条,其中深圳侧24条,东莞侧9条。

40年来,深圳经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环境承载力不堪重负,茅洲河水污染问题更是触目惊心。2014年2季度至2016年2季度,广东省发布重点河流水质监测报告9次,茅洲河污染严重程度全部位居全省第一。可以说,茅洲河曾是广东省污染最严重的河流。

如今,“母亲河”已停止“哭泣”,重新焕发生机,河道变得干净、河水变得清澈,绿草如茵、鱼鸟成群、百舸争流。

2018年12月29日,茅洲河宝安段(自塘下涌至白沙坑水之间)6.1公里范围被纳入第一批省级碧道试点。

何谓碧道?碧道是以碧水为魂,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各种生态要素,兼顾生态、安全、文化、景观、经济等功能,进一步优化生态、生产、生活空间格局,努力打造成广大人民群众喜游乐到的美好去处。

如今,茅洲河碧道试点段(宝安段)西起塘下涌,东至南光高速,全长约6.1公里,今天小记者主要考察其2.1公里示范段。漫步其间,沿路可经过燕罗湿地、茅洲河展示馆、碧道之环、亲水活力节点、洋涌河水闸、啤酒花园等地。尤其是呈弯月状的燕罗湿地,通过自然积存、自然渗透、水质净化等措施,使得污水、雨水经处理达标后就近回补河道,营造动植物栖息地,构建了人水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


9点30分

来自深圳全市的31名中小学生抵达茅洲河碧道试点段(宝安段),领取马甲、签到。因为正值溺水高发期,学生们也领取了"预防溺水"手册。

深圳市茅洲河流域管理中心河道管理员余国华、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师幸畅、广东河海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监理负责人张星、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管养负责人蒋侠等四人担任本次茅洲河碧道之旅的讲解员。

小记者

小记者

小记者

小记者

小记者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小记者们来到第一站——啤酒花园。

漫步在啤酒花园,空气里仿佛可以闻到啤酒花的味道。

"啤酒花园的命名,是由于其是依托临近的深圳青岛啤酒朝日有限公司,利用茅洲河与啤酒公司之间的带状水岸空地,打造的一个体现啤酒文化的景观休闲节点。"讲解员介绍,啤酒花园将和青岛朝日啤酒厂配合,在这里建设啤酒屋,售卖啤酒,如果进展顺利,还将学习“青岛啤酒节”的模式,打造属于深圳的、属于茅洲河的节日。

讲解员说,以啤酒花园为例,碧道建设不仅仅是打造公园、慢行步道,而是与周边特色企业和文化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共同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知名度。

小记者

小记者

小记者

小记者

小记者

小记者

随后,讲解员带小记者们走上了3层楼高的洋涌河水闸。凭风而望,河道干净,河水清澈,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你们肯定想不到,以前这里的河水跟墨水一样,河道跟‘石油’一样,垃圾成堆,臭味熏天,在河边走的时候,要么戴口罩,要么捂鼻子,窗户和门一天到晚不敢开,该通风的时候也不敢通风。”讲解员说到此处,小记者们一个个惊讶得张大嘴巴。

洋涌河水闸是茅洲河上的至高点,可在此一览茅洲河的一江春水、两岸风华。同时,经改造提升,洋涌河水闸已具备水利、环境、休闲、文化功能,成为茅洲河上人气很高的“网红打卡点”之一。

小记者

小记者

小记者

小记者

今天小雨绵绵,天气不像前几天那样酷热。小记者们坐着电瓶车,一路经过了"亲水活力节点"。作为碧道客厅片区最具活力特色的片区,此处设置了市民舞台、龙舟看台、风筝草坪、儿童及运动活动场地等休闲活动场所。

小记者

小记者

小记者

小记者

走过亲水活力水岸,下一个映入眼帘的是碧道之环和梯田湿地。

碧道之环是融合科普、教育、便民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碧道地标式建筑,以坡地景观建筑方式展现,与面向茅洲河的梯田湿地、水下森林等融于一体,并与对岸的赛艇训练场所遥相呼应,其环形挑台是茅洲河最佳景观点之一;梯田湿地也将是白鹭等栖息地。

讲解员介绍说:"梯田湿地将通过茅洲河支流龟岭东水作为水源取水,利用原有地形高差及生物净化原理,对水质进行多层次过滤及水循环利用,净化后的水体可用于园区内绿化灌溉及市民亲水体验,也将成为生物栖息地之一,最终成为生态廊道的示范点。"

小记者

小记者

小记者

小记者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燕罗湿地公园对岸的住宅小区挂着的这两幅巨大红色横幅,就是对茅洲河岸人水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的感叹。

"你们知道吗,深圳皮划艇队成立于1994年,以前深圳缺乏训练水域,这支队伍长期在外地依托广东省船艇中心、肇庆国家水上训练基地开展训练。"讲解员指着茅洲河一江春水说道,随着茅洲河治水成效的显现,深圳皮划艇队将在8月份结束在外流浪的日子,回到深圳自己的“家”。

小记者

小记者

小记者们对此次采访饶有兴趣,有些人拿出本子做笔记,有些人不断地向讲解员抛出自己的疑问,有些人当起了小讲解员,给伙伴讲解。

不知不觉中,小记者们来到了今天的最后一站——茅洲河展示馆。

茅洲河展示馆由40多家小散污危企业聚集的工业楼改造而成。里面一是展示厅,通过多媒体等方式,集中展示茅洲河污染治理的历程、主要经验做法、阶段成果、未来蓝图等。二是产业办公区,引入“润加速”及研发类高新企业入驻,成为“5G+环保科技”前沿科技成果转化高地、绿色工业“新生产”研究与孵化加速平台。

展示馆以丰富鲜明的图片对比展示治水成效,教育引导市民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营造全民爱护生态、珍惜生态的良好氛围。

小记者

小记者

小记者

小记者

小记者

小记者

看着展示厅里茅洲河河水如墨的旧照片,当时的淤泥污水仿制品,听着讲解员讲说施工人员如何下水治污的故事,小记者们都陷入了思考。

小记者

小记者

小记者

在展示馆最后一个主题展区——碧连粤港澳大湾区,展示了茅洲河碧道对治水,治产,治城的意义。

据了解,2020年是深圳市全面铺开碧道建设的开局之年,抓好2020年碧道建设工作,助力深圳当好美丽湾区标兵和可持续发展先锋,意义重大。治水与治产、治城互为一体,要做好治水和碧道建设工作,让治水成效在市民获得感的提升以及沿河产业的转型升级上充分体现。

小记者

小记者

目前,通过水环境整治,茅洲河流域已释放出15平方公里土地,拓展了重大产业项目、重要基础设施的布局空间,天安数码城、长江股份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和上市企业相继入驻,逐步成为片区产业转型发展的“新引擎”。茅洲河畔全至科技创新园通过改造升级,吸引180多家科技企业进驻,年产值由原来的1.2亿元增加到80亿元,推动河道两岸产业转型升级,让治水成效带来更大经济价值。

活动最后,进入了小记者的采访实践环节,小记者们都感觉本次活动收获满满。其中一位小记者表示,参加这次活动才知道,深圳的变化如此之大,源于一些建筑工人或工作人员为大家服务,她很感谢这些为大家服务的人,希望深圳的环境,河水流域环境越来越好。

滚动|走读深圳看40年巨变,小记者茅洲河采访实践来了

另外一位小记者感叹,今天有两个地方印象深刻。一是在燕罗湿地公园时,看到一个工作人员的下半身中浸泡在水里,清理河道,捡垃圾,这些前线工人为大家服务让自己知道,大家也应该担起环境的重任。二是在展示馆里,看到了2017年时,茅洲河污染严重的旧景。

"这次活动,让我认识到了治水的重要性和必须性,很震撼,很感动,有很多人为我们负重前行。"小记者说道。

滚动|走读深圳看40年巨变,小记者茅洲河采访实践来了

今日活动就此结束,小记者们合影留念。

“河流”主题课程圆满结束啦!让我们相约下次,青山不改,绿水长流!

【文字】苏国锐
【摄影】王玮

编辑 李定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