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热的七月,流金铄石
全国各地已陆续开启“暑假模式”
“神兽”出笼,“神兽”已“出笼”
各回各家,各气各妈
近日
儿童被卡安全事故不断发生
▼
案例一
7月27日10时44分,在连山县吉田镇妇幼保健院1楼,有一名小女孩不慎将脚卡在了医院座椅之间的缝隙中。在场的医生家长尝试帮助小女孩拔出左脚,但是都没有成功。由于被卡时间较久,小女孩情绪十分激动,如不尽快取出,长时间的挤压充血,后果将十分严重。接到警情后,吉田站迅速出动1辆消防车赶赴现场。
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后,指挥员立刻安排队员进行救援,一名指战员安抚稳定小女孩的情绪,两名指战员慢慢掰开座椅之间的空隙。10秒后,座椅缝隙被腾出空间后,迅速将小女孩的左腿慢慢移出。经查看,小女孩并无大碍,只是腿部略有红肿。
案例二
7月16日10时许,东城消防救援站接到报警称:在清城区东城街道天湖郦都小区有一名小男孩不慎被玻璃门夹住手,无法拔出,一旁的家长着急不已,立即报警求助。东城站接到报警后,迅速出动1辆消防车前往现场处置。
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后,发现小男孩的手掌被玻璃门的门缝紧紧“咬住”,由于被卡时间过久,手掌出现轻微的青紫色,如不尽快取出,血液循环将会受阻,后果将十分危险。根据现场情况,一名指战员脱下抢险服,遮挡住小男孩的视线,以免看到救援现场产生害怕的心理,导致情绪激动;两名指战员利用铁铤扩大玻璃门的门缝,缓慢的将小男孩的手掌取出。在救援过程中,小男孩因为紧张感到害怕,便开始哭泣,指战员不断安抚小男孩不要害怕。随后,不到一分钟,指战员将门缝扩大,将小男孩的手掌解救出来。经观察,所幸救援及时,小男孩的手指并未受到伤害。
说起熊孩子“打卡”的事情
全国各地家长有话要说
贪玩的熊孩子总是
无“孔”不入
熊孩子的好奇心是核能级别的
尽管周围危险重重
可丝毫不妨碍他们
把肉身当成试验品四处探险
于是各种熊娃花式被卡的照片令人大开眼界
今天就带大家见识一下
什么叫
“打卡洗衣机”
谁都不能怪
要怪就要身体长太快
可能只是短短的一个星期
就再也钻不出曾经那个洗衣机甩干桶了
“打卡道闸杆”
厌倦了站在楼上看风景
那就来点不一样的角度
万一真的能看到不错的风景呢?
嗯,确实新奇!
“打卡编钟”
对熊孩子来说
只有我们想不到的洞
没有他们卡不住的口
就比如一个沉寂了几千年的编钟
分分钟就成了孩子凹造型的“利器”
对于小朋友来说
世界就是一个游乐场
揣怀着对“游乐场”的无限好奇
在一次次对未知的探索中
练出一招“绝世武功”
万物皆可卡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
带娃的家长可一定要注意了!
▼
安全提示
1
门缝
家里的木门、防盗门,酒店、广场等公共场合的玻璃门、旋转门,最容易卡住小孩的手。
2
椅凳
这主要是指那些有孔洞或栅栏的铁质、木质凳、椅,小孩若是手指伸进去拔不出来,不仅会带来疼痛,还会对手指造成伤害。
3
栏杆
长条状的铁质栅栏,往往会给调皮的小孩带来麻烦。有的将手臂伸进去,或者脚踩下去,甚至把头伸进去,被卡住后的情况都非常危险。
4
健身器材
公共健身器材大小不一,但不是每一种器材都适合所有人,所以有些熊孩子乱玩就被卡住了。
5
玩具
儿童玩具也容易卡孩子。家长在选购时应购买一些安全性较高的玩具!孩子在玩耍时家长也应细心看护!
6
安检机
家长在带领孩子出入各类场所时,千万不能让小朋友触摸到各类机械设备的运动部位,避免发生危险。
7
蒸盘
一般人不会被这个东西卡住,但是孩子会......除此之外,还有铁环、螺帽等也要注意。
8
自行车
其实骑行时后座带孩子是非常危险的。一不留神,孩子就会被车后轮卡住。
9
自动扶梯
别让孩子单独乘坐,脚不要顶着边缘,穿有洞的凉鞋、拖鞋等鞋类搭乘扶梯比较危险,要特别注意。
预防,永远比急救更重要
如果发生被卡情况,千万别硬拉硬扯。首先应安抚孩子情绪,避免其嚎哭挣扎导致二次伤害。
★ 防止孩子窒息。
如果孩子身体悬空,一定要第一时间托起孩子身体。不要让孩子乱动,以免卡得更紧;
★ 认真观察被卡情况,寻找合适角度。
孩子头部往往比较大,身体反而很瘦弱,如果往外“拔”不出来,试试身子能否钻过去,但不要强行尝试;
★ 不要贸然采取“破坏解救法”。
特别是被卡在玻璃门窗中,贸然砸窗的话,锋利的玻璃碎片极容易造成二次伤害;
★ 及时拨打120或119求助。
孩子天生活泼好动
自我保护意识差
对一切事物都充满着好奇
父母不要忽视对孩子的监管和安全知识教育
预防永远比急救更有效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