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潘亮平:身残志坚勤种养,奋力脱贫奔小康

河源广播电视台
+ 订阅

人残志不短,人勤地不懒。

潘亮平是河源市紫金县蓝塘镇建联村人,2016年夫妻俩的年人均净收入不足4000元。2017年,驻村工作队针对性地制定了“物质帮、精神扶”帮扶计划,帮助他发展种养业,从此,他一步一步开创了自己的新生活。

在紫金县蓝塘镇建联村的田垄上,村民正驾驶着花生收割机采摘花生。伴随着隆隆机声,一株株花生被接连拔起,饱满的荚果脱土而出。

童年时因为贪玩而落下终生残疾的潘亮平,干得最起劲。因为他承包的这150亩花生田,是一家四口脱贫奔康的希望。 

紫金县蓝塘镇建联村村民 潘亮平:“现在花生也差不多收完了,夏季的话我打算种西瓜和红薯。”

由于村里耕地多,土地平整,潘亮平出资15万元成立了联富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建联村上排小组承租了150亩耕地种植花生,眼下正是收成期。

他粗略地算了一笔经济账:预计此次花生收成有六万斤,前期投资能够回本。

此外,村里还提供了一台价值十万的花生收割机,大大提高了效率。

紫金县蓝塘镇建联村村民 潘亮平:“去年我给自己定了一个赚十万元的小目标,顺利完成了,下一个目标就是赚二十万元。”

如今对未来生活满怀憧憬的潘亮平,曾经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依靠养十几二十头猪维持生活,一度消沉。

2017年,在帮扶单位——深圳市龙华区福城街道办的帮扶之下,他扩大了养殖规模,终于在2019年初摘掉了“贫困帽”。 

紫金县蓝塘镇建联村村民 潘亮平:“因为有了资金就扩大了养猪规模,最多的时候养了七八十头猪,养了两年,赚了差不多10万元。”

养猪让潘亮平尝到了“甜头”,但好景不长,去年,非洲猪瘟蔓延全国,他寝食难安,所幸存栏的生猪只剩下四五十头,他果断低价出售,终于平稳度过了这一次危机。

2019年4月,他开始转产养鸡。但没想到,今年年初,他养的100只鸡也存在滞销困境。好在帮扶单位及时出手,帮他解决了难题。

紫金县蓝塘镇建联村驻村第一书记 刘传鲁:“我们进行了两季的消费扶贫,把他养的大部分鸡卖出去了,让他不至于血本无归。”

在帮扶单位的倾情帮扶下,目前,建联村贫困户89户370人全部达到“八有”指标,符合退出标准,2019年贫困户年人均收入16284元,村集体收入达到了54万元。今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建联村还要继续巩固产业基础,确保群众不返贫。

紫金县蓝塘镇建联村驻村第一书记 刘传鲁:“我们将重点发展产业,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有七个产业了,接下来我们会加大投入资金,再投资建设一个肉类加工厂,今年村集体预计可以达到80万元的收益。”

来源:河源广播电视台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