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好空调、格力造”,到“掌握核心科技”“让天空更蓝、大地更绿”,再到如今的“格力,让世界爱上中国造”,品牌口号的每一次革新都象征着格力的每一次飞跃。
格力的经营模式有何借鉴意义?近日,松山湖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第七期科技Corner为现场各位企业代表、创业青年进行了解答。
本次科技Corner邀请珠海市工业联网协会专家刘老师,从智能+战略、数字化转型以及未来的展望等多个方面,解码格力经营模式,向到场的企业家、创业青年、孵化器代表们作分享。活动由东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松山湖分局主办,深圳投石智库承办。
“企业最大的问题,一个是自主提升,第二个是技术创新。所有的机会都是由人创造的。”在分享中,刘老师对格力的文化基因、干部基因、品质基因、创新基因、管理基因等进行了分析。实干、创新、专注、坚守、奉献、创新,这些关键词构成了格力的基因,也是众多企业需要学习和提升的要点。
对于格力经营模式的内涵,刘老师为大家总结为“以创新为驱动,以实干为支撑,以品质为生命,以发展为使命,以文化为归依,让世界爱上中国造的经营之道”。格力的发展史就是其战略目标不断调整的映照。
创新驱动更需善用“智能+”战略。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智能+”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报告中强调,要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而在当前人才缺少、机遇与危机并存、万物互联等新环境下,为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企业家们也要更积极的拥抱智能+战略。
“智能+”不仅是政策的主流方向,其本身同样具有多重战略价值。“‘智能+’能够为客户提供更满意的价值,解放人力的同时满足企业发展,还能保障产品质量的一致性、满足社会与时代发展的需要。”
如何推进“智能+”?刘老师建议,一要量体裁衣,实事求是,生存第一,速度第二;二是在顶层设计上全面规划,也要样板先行,分步实施;三是要集中规划,进行垂直管理,并且从现实中来,从工序开始。企业想要进行智能制造与数字化转型,要保证彻底的精益化,聚焦数字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这些是最基本的要求。
跨界、降维、数据、流量、机遇、年轻、多快好省……对当前数字社会特征,刘老师概括为上述一系列关键词。
数字化是以价值创新为目的,用数字技术驱动企业业务变革的发展战略。刘老师同时指出,企业要用内生的力量打破原有的组织架构、思维模式、权力分配,还要通过掌握行业发展的规则,对自身进行洗牌和重构。
那么,数字化转型之路如何走?刘老师分享了数字化转型“五步法”。首先要进行顶层规划,接着在其指导下进行试点、评估效果,效果可行后则需进行复制扩大,辅以优化总结。
相关链接
在活动现场,各位企业代表、创业青年还参观了松山湖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展厅及展品,了解基地“一中心多站点”的发展模式、服务手段等。
作为粤港两地政府商定共建的一批区位优越、设施完备、政策优惠、契合香港青年需求的青创基地,松山湖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是粤港澳大湾区首批授牌的十大“粤港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之一,也是服务港澳及国际青年创新创业,加速港澳及国际优秀科创成果转移转化,有效促进当地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的国际化服务平台。
截至目前,松山湖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已举办七期科技Corner,这一旨在加深各方交流、了解企业需求,并邀请行家为企业解答经营与发展中所遇问题的活动,已聚集起一个线上社群,通过不断举办企业、创业者真正需要的科技Corner、人才沙龙等交流活动,营造松山湖企业学习与交流氛围,凝聚各方企业的智慧与力量,加速松山湖范围内资源要素的交流与对接。
【记者】张仕婷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