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92年!一组天河公园珍贵的老照片,哪一张属于你的记忆?

广州天河发布
+ 订阅

野餐、游湖、拍照、玩耍

天河公园成为不少街坊们

放松休闲的好去处

但你可曾知道

天河公园至今已有92年的历史?

天河公园南门 唐玮摄

夕阳下的天河公园 胡建军摄

天河公园位于广州市天河区员村,南临黄埔大道,北接中山大道,总面积为70.7公顷,水体面积占10公顷,以自然生态景观为主要特色,园内草坪舒展,山丘起伏,林木苍翠,湖波粼粼,吸引不少市民前来休闲游乐。

历史与由来:92年时光与5次易名

天河公园前身为石牌林场。时光倒回到1929年,广州市国民政府决定在这兴办林场,因为此地大部分属石牌村,故称石牌林场。一年后,广州市国民政府拨款在林场的基础上修建公园,称石牌公园。天河公园的雏形就此诞生。

1931年,为纪念孙中山,公园易名中山公园,占地172公顷,是当时市内面积最大的公园。园内建设有林场、苗圃、马场、射击场、亭台、气象台等。

石牌中山公园规划图

民国时期的石牌中山公园

民国时期,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广州有多处中山公园,除了石牌中山公园外,还有黄埔中山公园(今蟹山公园)、黄埔军校中山公园、河南中山公园(后改名海幢公园)等。为了实现孙中山“花园都市”的构想,政府还一度计划仿照市区竹丝岗、马棚岗等模范住宅区,在石牌中山公园规划住宅区。

黄埔军校中山公园,此凉亭毁于战火,1986年重建▲

建国初期,石牌中山公园交由市建设局园林科接管,分为中山林场和中山果园场。1957年,两场合一,重设公园,名为森林公园。当时,因此地属于郊区,所以,1960年改称东郊公园,1975年后逐步添建游船码头、办公室、避雨亭、西门、北门等。

1997年东郊公园南门

1997年东郊公园北门

1997年东郊公园东门

1997年东郊公园西门

1994年12月27日,市政府发文“同意将东郊公园下放移交给天河区管理”。1995年3月28日,天河区政府发出《关于加强东郊公园管理的通告》,指出:“东郊公园从1994年12月27日起,已由天河区政府接管,归口区园林绿化管理办公室管理。”1996年9月,东郊公园改名为天河公园。2000年6月,公园产权移交天河区政府。至此,天河区正式接收和建设天河公园。

1998年天河公园首期建设工程竣工

1999年天河公园首届巨型园林景观奇石展览

1999年天河公园郁金香花卉展

1998年后,天河区委区政府投入了4000多万元,完成了公园西门、新塘湖堤、天府路沿线林相改造等工程,园内复建了获国际园林博览会多项大奖的“粤晖园”、 “粤秀园”等园林精品,并进行扩建,扩大了游乐陆地范围,并新建东、南、西、北4门,以及中轴广场、百花园、奇石馆、新塘湖堤等景点和设施。

1999年天河公园鸟瞰图

2019年天河公园鸟瞰图 陈汉添摄

拆围透绿,繁华都市里的绿野仙踪

90年代初期,天河公园开始进行收费,价格为每人每次五角,但由于围墙建设不完善,收费一般以自觉为主。直到1997年,天河公园正式开始规范收费,定价为每人每次3元,费用主要用作公园运营与维护。

天河公园的旧门票

天河公园2006年月票

而自2009年7月起,天河公园正式向市民免费开放,由封闭式管理向开放式管理转变,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天河公园北门,唐玮摄

2018年,天河公园因地制宜开展拆除围墙、绿化升级改造、完善基础设施三项建设内容,拆除天河公园南面、北面和西面的围墙,园内大量种植宫粉紫荆、黄花风铃木等观赏性花卉,成为广州首个实施“拆围透绿”工程试点综合性公园。一改过往相对封闭的状态,市民朋友进出公园不设限,使公园真正融入城市。美景如斯,近在咫尺。

天河公园美景,唐玮摄

另外,为了更好满足市民运动健康的需求,天河公园新增缓跑径,配套完善园区视频监控系统、夜间景观照明系统。该路径从公园西门开始,沿着天府路至中山大道方向,止于公园小北门,全长1430米、宽2米。缓跑径两侧花草锦簇,远处大树成荫,市民朋友可边慢跑时边观赏美景,感受这名副其实的“绿道”。

天河公园缓跑径

除此之外,园内景点众多,有粤晖园、粤秀园、翠竹园、中轴广场、廖冰兄艺术广场、湖心亭等。

天河公园中轴广场

获奖园林佳作——荣获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室外庭园最佳展出奖的“粤晖园”,布局以水池和画舫为构图重心,重点突出岭南园林建筑与亚热带花木结合的南国风情,融合传统文化与西式园林设计,相得益彰,充分展现了岭南文化内涵和清雅晖盈的造园意境。

2000年在天河公园复建中的“粤晖园”

粤晖园,唐玮摄

让人流连忘返的美景——湖心亭,自岸边由一条长廊弯曲延伸至大湖中心,在亭中可饱览整个天河湖优美的自然景色。

湖心亭,崔冬梅摄

人文科教特色景点——邓世昌衣冠冢,这里记载着民族英雄邓世昌事迹,是广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民族英雄邓世昌(1849~1894),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番禺县人,1894年9月17日在抗击日本侵略者海战壮烈殉国。1994年,适逢甲午战争百年纪念,广州市政府将邓世昌衣冠冢迁至东郊公园(现天河公园),立像以崇英烈,留作后人敬仰。

乐在心中,叶秉新摄

白驹过隙 沧海桑田

历经92年

虽置身繁华闹市中

天河公园内

却有别样的幽静与雅致

这周末

不妨约上三五知己

带上好友亲朋

来感受天河公园的一抹风光

素材来源: 广州市天河区博物馆

撰文:陈家健、谢丽燕

投稿邮箱:gzthfb@163.com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