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中心副主任医师陈耀龙表示,跺脚正常看来是心急的一种表现,其实它还是一项有助预防骨质疏松的运动。通过跺脚运动,骨骼承受的应力能从腿部上传到脊柱,再到全身,满足身体的基本运动所需,从而将自身的血钙浓度维持在稳定的水平之中。
跺脚有助预防骨质疏松
临床研究表明,单纯补钙既不能明显增加骨密度,也不能改善骨质量。而经常运动能人使骨骼承受的应力增加,同时增加肌肉的力量,有利于刺激成骨细胞的活性,可获得较高的骨峰值量和较好的骨质量。
此外,在进行跺脚运动时,不妨配合晒太阳同时进行。晒太阳可使人体皮肤合成维生素D,而维生素D是骨骼代谢中必不可少的物质,可以促进钙的吸收,从而使摄入的钙更有效地吸收,有利于骨钙的沉积。
跺脚属于开链运动
陈耀龙表示,我们在运动时,人体参与动作的各个部位通过相关的肌肉、关节、韧带、神经等要素,连接而成一个复合、连贯的运动链。
根据运动方式的不同,又分为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而从运动医学的角度来看,跺脚则属于一种开链运动。
“开链运动指的是运动时肢体或躯干远端呈游离状态,即远端肢体,足部或手部在空间中的自由运动。”陈耀龙说,“相比之下,跺脚锻炼无需肢体远端在固定状态下承受身体重量,能减少下肢关节因过度承重而受损的情况。因此,开链运动比闭链运动更适合老年人在日常进行锻炼。”
身体越“跺”越年轻
陈耀龙告诉记者,想要身体越“跺”越年轻,大家不妨参照以下方式进行跺脚运动。
第一式
敲击跺脚
动作要领:取坐位,将脚抬离地面15~20厘米,然后用力跺脚。先跺左脚,再跺右脚,两脚轮流互换起落。同时,手握空拳,两拳有节奏地敲击大腿根部外侧,重复进行4个八拍。
第二式
摩擦跺脚
动作要领:取坐位,将脚抬离地面15~20厘米,用力跺脚。先跺左脚,再跺右脚,两脚轮流互换起落。同时,两手十指张开,配合跺脚节奏,左手前后摩擦同侧大腿前侧,右手摩擦同侧大腿外侧,重复进行4个八拍。
第三式
捶擦跺脚
动作要领:取坐位,将脚抬离地面15~20厘米,然后用力跺脚。先跺左脚,再跺右脚,两脚轮流互换起落。同时,左手握拳、右手张开,配合跺脚节奏,左手捶击同侧大腿前侧,右手摩擦同侧大腿前侧,重复4个八拍。
第四式
站式敲击跺脚
动作要领:取站位,将脚抬离地面20~30 厘米,然后用力跺脚。先跺左脚,再跺右脚,两脚轮流互换起落。同时,手握空拳,两拳有节奏地敲击大腿根部外侧,重复进行4个八拍。
第五式
前后敲击跺脚
动作要领:取站位,将脚抬离地面20~30 厘米,然后用力跺脚。先跺左脚,再跺右脚,两脚轮流互换起落。同时,手握空拳,两拳有节奏地前后交替,敲击腰部及腹部,重复进行4个八拍。
第六式
肩背敲击跺脚
动作要领:取站位,将脚抬离地面20~30厘米,然后用力跺脚。先跺左脚,再跺右脚,两脚轮流互换起落。同时,手握空拳,两拳有节奏地前后交替,敲击对侧肩部及腰部,重复进行4个八拍。
链接:警惕4种错误方式
此外,在进行跺脚运动时也要警惕4种错误方式。
抬脚过高:有的人觉得高抬脚才能使上劲。脚抬得越高,跺下去越有力,效果越好。其实抬脚过高易导致人的下盘不稳,容易摔倒。
落脚不实:跺脚落地时劲力只停留在地表面,没有实用价值。正确的跺脚落地后,劲力直透地面,深入地下,声音沉闷、浑厚,听起来声音像是从地下发出的。
力点不明:跺脚时脚趾、脚掌、脚跟、脚掌外侧等部位用力不清,或产生错误的局部用力,易造成脚跟、踝等部位损伤。在练习跺脚时,应根据不同的动作需求和用途,而使着力点有所变化。
劲力不合:跺脚不应该只是腿脚局部用力的动作,而是整体发力时把腿脚跺下去的。腿脚用力与整体劲力、屏气不协调,会致使内气不能下贯,劲力无法下沉。所以,跺脚这种简单的动作也要受整体劲力的支配。
【来源: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