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南省报告概览
疫情背景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更显重要。中山大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课题组持续追踪考察我国营商环境建设的新进展和新问题。2019年,课题组开展了第二轮全国营商环境实地调研,共实地走访24省、110市的281个政务办事大厅,从市场准入、市场监管、互联网+政务、服务效率等方面随机访谈8239家市场主体,考察市场主体眼中的营商环境。
在2018年调研的基础上,课题组在河南继续调研了省内7个地级市、16个区,收集有效问卷397份。这7个地级市分别为郑州、洛阳、安阳、许昌、漯河、信阳、周口。调研结束后,课题组整理了有关全国和河南商事制度改革的第一手数据与舆情反馈,并从全国视野考察了河南商事制度改革的新进展、新挑战以及新方向。
(表1 2019年河南省营商环境指标体系及最新进展)
(数据来源:中山大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课题组。“全国最大”和“全国最小”为省层面的最大和最小值。)
现将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二、2018-2019年河南省商事制度改革最新进展
商事制度改革的重点是放、管、服。从调研结果来看,2019年,河南省市场准入更加便利;办事效率大幅提高,“最多跑一次”改革进展显著;“数字政府”建设逐渐由大规模知道阶段向大规模使用阶段过渡;市场主体对商事制度改革的获得感显著增强。
(一)便利准入:河南登记注册平均需交涉1.8个窗口,比2018年减少1.4个
如图1所示,在河南,2018年市场主体登记注册平均需要3.2个窗口,到2019年,下降到1.8个。登记注册窗口数量得到大幅度缩减,表明与2018年相比,2019年在河南登记注册一家企业更加高效、便利,市场准入便利度进一步提升。
(图1 在河南,登记注册所需交涉的窗口数从2018年的3.2个降至2019年的1.8个)
(二)持续减证:河南平均办理证件2.0个,比2018年减少0.1证
如图2所示,2019年,河南省市场主体平均所需办理许可证数量约为2.0个,在2018年基础上进一步减少0.1个。河南省减证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图2 在河南,市场主体登记注册所需办理证件数由2018年的2.1个降至2019年的2.0个)
(三)提高效率:河南“最多跑一次”比例从17%提高到54%
“企业和群众办事力争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是中央政府2018年初所提出的商事制度改革的目标,更是市场主体的诉求。如图3所示,从2018年调研来看,河南省的市场主体中有17%办事“最多跑一次”,不足全国平均水平;到2019年,“最多跑一次”的比例从17%增加到54%,增加了37个百分点。这表明,河南省2019年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上进展显著。
(图3 在河南,市场主体实现了“最多跑一次”的比例从2018年的17%上升到了2019年的54%)
(四)节省时间:认为时间节省的市场主体比例从80%提高到91%
2019年,河南省91%的市场主体认为,商改措施能够节省市场主体与政府打交道时间,与2018年相比,提高了11个百分点。由此可见,2019年河南在节省市场主体与政府打交道时间方面的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图4 在河南,认为能节省时间的比例从2018年的80%上升到91%)
(五)数字政府:知晓率75%,使用率56%,均比2018年提高
“互联网+政务服务”是商事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如图5所示,在河南,2018年反馈知道网上办事大厅的市场主体占比为55%;2019年这一比例为75%,比例明显大幅增加。这表明,河南省对网上办事大厅的宣传取得了突出效果。
(图5 在河南,反馈知道网上办事大厅的市场主体占比从2018年的55%增加到2019年的75%)
如图6所示,在河南,2018年使用网上办事系统的市场主体占比为50%;2019年为56%,比例有所增加。河南有五成以上的市场主体使用网上办事系统,河南“数字政府”建设逐渐由大规模知道阶段向大规模使用阶段过渡。
(图6 在河南,使用网上办事系统的市场主体占比从2018年的50%增加到2019年的56%)
(六)获得感高:认为商改对其经营有积极影响的市场主体比例为76%,是全国最佳水平
营商环境的改善、市场主体的认可,是商事制度改革的重要维度。如图7所示,从省内市场主体的评价来看,河南市场主体认为商改对经营有积极影响的比例从2018年的69%上升到了2019年的76%,提高了7个百分点,是全国最佳水平。这反映了市场主体对商事制度改革的获得感不断提升。
(图7 在河南,认为商改对经营有积极影响的比例从2018年的69%上升到2019年的76%)
(七)小结
与2018年相比,2018年河南省商事制度改革取得显著进步,具体如下:
一、河南省市场准入便利度不断提升。登记注册所要交涉窗口从3.2个减少到1.8个;办理许可证数量从2.1个减少到2.0个。
二、河南省市场主体“最多跑一次”的比例从17%提高到54%。
三、认可商改降低与政府打交道时间的市场主体比例从80%调高到91%。
四、网上办事系统的知晓率从55%提升到75%;网上办事系统的使用率从50%提升到56%。
五、市场主体获得感高。河南省76%以上市场主体认为商事制度改革为企业经营带来积极影响。
三、河南省商事制度改革的宏观成效
河南商事制度改革能够支撑河南经济高质量发展吗?商事制度改革支撑经济发展支撑度,体现在促进新市场主体进入后,创造新增就业岗位、增加业绩、结构转型、促进创新、改善营商环境等方面。从调研结果看,河南省商事制度改革有力支撑高质量发展。
(一)商改后,河南省市场主体总量实现翻番
2019年调研随机访谈的河南省全部在位市场主体中,在2014年商改后登记注册、进入市场的比例约为52%。这一结果表明,改革后登记注册、进行创业、进入市场的新市场主体数量赶超改革前的市场主体总量,占比超过全部在位市场主体的一半,实现市场主体总量翻番。
(图8 河南省2014年至2019年登记注册的市场主体占全部市场主体的52%)
(二)商改后,河南服务业市场主体占比增加18个百分点
商事制度改革后,河南省服务业市场主体的比重从商改前的58%增加到76%。如图9所示,将市场主体划分为2014年商改前登记注册、2014年商改后登记注册两个集合,分别计算每个集合中不同产业的市场主体占比。结果表明,河南省在2014年商改之前登记注册的市场主体中,58%为服务业市场主体;在2014年之后新登记注册的市场主体中,服务业市场主体的比例为76%,增加了18个百分点。
(图9 商改前和商改后,河南省各产业市场主体占比)
(三)2019年,河南省36%的市场主体创造了新就业岗位
在调研中,调研员询问市场主体的办事代表,在过去半年,公司的员工规模扩大、不变、还是减少。如图10所示,在2019上半年,有36%的市场主体中员工规模扩大,51%员工规模不变,13%员工规模缩小。本报告进一步把扩大员工规模的市场主体比例与缩小员工规模的市场主体比例之间的差值,定义为市场主体净增就业面。员工规模扩大的市场主体与员工规模减少市场主体之间,差值为23个百分点,即市场主体净增就业面23%。这表明,2019上半年,河南省市场主体创造了更多就业岗位,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
(图10 2019年,河南省36%的市场主体扩大员工规模)
(四)2019年,河南43%的市场主体业绩提升
在调研中,调研员询问市场主体的办事代表,在过去半年,公司的销售业绩变好、不变、还是变差。如图11所示,在2019上半年,河南省43%的市场主体表示业绩变好,业绩不变的为30%,业绩变差的比例为26%。这表明,2019上半年,近一半市场主体的业绩更好。
(图11 2019年,河南省43%的市场主体业绩变好)
(五)2019年,河南42%的市场主体进行创新
在实地调研中,调研员询问前来办事的市场主体办事代表,公司在过去半年是否推出新产品或新服务。如图12所示,在2019年上半年,推出新产品或新服务的市场主体为42%。这表明,全国近一半的市场主体中在过去半年进行创新。
(图12 2019年,河南省42%的市场主体推出了新产品或新服务)
(六)小结
从调研结果来看,河南省商事制度改革通过促创业、保就业、稳增长、调结构、促创新、改善营商环境,有力支撑高质量发展。具体如下。
商事制度改革促进大众创业,改革后登记注册的市场主体占比占52%,市场主体数量翻番。
商事制度改革创造更多就业机会,2019年上半年36%的市场主体扩大员工规模。
商事制度改革徐进市场主体成长。2019年上半年43%的市场主体业绩变好。
商事制度改革促进万众创新,2019年上半年,42%的市场主体在进行创新。
四、河南省商事制度改革面临的问题
基于本次调研,河南商事制度改革与营商环境建设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市场主体登记注册所需时间不减反增;第二,办事标准不统一;第三,网上办事系统尚不完善,缺乏专门人员指引使用;第四,市场竞争激烈、劳动力成本高和招工困难成为市场主体面临的主要困难。
(一)市场主体登记注册所需时间不减反增,“一次性告知”不到位
由图13可知,2019年,在河南登记注册所需要的平均时间为8.2天,比2018年增加了0.4天,这意味着,市场主体登记注册所需时间没有缩短,反而增加了。同时,2019年,在河南省仅有9%的市场主体在1天内完成登记注册,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5%),与全国最佳水平(64%)相差55个百分点。
(图13 在河南,登记注册所需时间从2018年的7.8天升至2019年的8.2天)
在河南省调研的7个市中,只有许昌市民之家的市场监督局窗口提供了“企业开办,一日办结”的承诺,但也必须是现场办理,市场主体反馈大概需花费7个小时的时间。其他的地区则一般是承诺三天之内。但即使这样,很多市场主体反馈实际需要花费的时间远超承诺时间。
网上登记注册还不完善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据市场主体反馈,网上登记注册,需要通过网上数字政府或“河南掌上工商”APP提交材料,然后由工作人员进行审核。因为办事大厅业务的繁多,一份材料可能要在提交后的1到3天才能受理审核。3天内办妥的承诺实际上是指所提交的材料在3天能被审核,若是材料出现问题还需要修改后重新提交再等3天。很多办事群众对网上的办事系统不熟悉,对电子政务操作并不熟练,网上办事系统也未能将全部需要修改的地方列示出来。
另一个原因是“一次性告知”落实不到位。在漯河市源汇区行政服务大厅,一位市场主体向调研员反映,他在网上提交申请材料,但每次总是遇到新的问题,修改完再提交上去往往还要再等上两三天才能出结果,出了结果不通过还要再修改。他为办理工商营业执照的事情已经耗费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前前后后也跑了好几次。就在调研员调研当天,这位市场主体提交的材料又出现了错误,网上系统也没有显示错误具体是什么,办事大厅的工作人员也都不知道怎么解决,只能再次无功而返。
办事标准不统一也是市场主体的抱怨。在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回族区调研时,一位年轻的市场主体向调研员反映:他所在的行业比较特殊,办理工商营业执照所需要提交的材料比较复杂。第一次提交材料被打了回来,工作人员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但等他修改材料再来重新提交时,又有另一位工作人员给他办理业务,这位工作人员又提出了一些新的修改意见。虽然已经按上个工作人员的要求改好了,但却收到了“那你就去找你说的那个工作人员去给你办理呀”这样的答复。最后来来回回跑了好多次,花了快一个月的时间,才把营业执照给办理下来。
(二)“数字政府”需求侧建设不充分
如图14所示,从市场主体的反馈来看,河南“数字政府”吸引力不是很高主要源于在“数字政府”上不能全流程办理、“数字政府”业务不全、市场主体习惯现场办理以及“数字政府”操作不便等问题。
数字政府的普及,需要的不仅仅是墙上巨大的显示屏,更需要有专门的帮办人员辅导群众操作。在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行政服务大厅,志愿者的配置就十分完善。一位阿姨连连向调研员夸赞这里的志愿者:“我平常电脑用得少,这系统我也不会操作。一个志愿者可热情了,直接全帮我操作办理了,一会儿就给办完了。”
而在信阳市浉河区行政服务中心,就缺少能够帮助群众操作网上系统的志愿者。有两位五六十岁的阿姨,她们要办理的业务必须要在网上才能办理,然而她们之前却并没有接触过这个系统。工作人员业务繁忙,也无法抽出时间去教导她们如何去使用,只是让她们去看贴在旁边的使用说明。阿姨们看了半天也是摸不住头脑,最后还是另一位来办事的群众带着她们一步一步进行操作。虽然阿姨在学会如何使用手机办事APP后也觉得方便快捷,但如果能让办事大厅中有志愿者能够主动帮助群众学会如何使用网上办事系统则应该会更好。
(图14、河南未选择“数字政府”的原因与全国均值对比)
(三)市场竞争激烈、劳动力成本高和招工困难成为市场主体面临的主要困难
商事制度改革一直围绕着解决“办照难”、“办证难”、“退出难”等问题不断深化,但从市场主体反馈看,这些问题都不是河南市场主体目前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如图15所示,对于“在本地做生意目前遇到的主要困难是什么?”,河南市场主体提及开办企业难、办理许可证难、退出市场难的比重分别为3%、9%和2%。
河南市场主体反馈目前最主要的三个困难分别是市场竞争激烈、劳动力成本高和招工困难。这三个困难被提及的比重分别为32%、14%和14%。而且,这三个问题也是全国市场主体所普遍面临的主要困难,不是目前的商事制度改革所能够直接解决的。
(图15 市场主体经营面临的主要困难)
如图16所示,相比于2018年河南省市场主体面临的主要困难及其比例,2019年河南省市场主体面临的市场竞争更为激烈,招工困难也有所提升。而在“办照难”、“办证难”、“退出难”三个方面,办理许可证和退出市场难度都有所降低,而开办企业难度却有所上升。此外各类困难中变化最大的是“税负重”,占比由2018年的10%下降到4%,反映了河南省减税降费措施取得的成效。
(图16 在河南,2018和2019年市场主体经营面临的主要困难)
统筹:徐现祥、毕青苗、马晶、金奕彤、朱育余
调研:肖淇泳、黄天华、马晶、金奕彤、纪昕冉、蒋孟芸、钟子健、苏逸宁、邓贤升等
执笔:肖淇泳、隋婧媛、申广军
资助:研究阐述党的十九大精神国家社科基金专项课题《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18VSJ069)
排版编辑:喻楚凌
【24省份营商环境报告往期回顾】
「24省份营商环境报告」更新中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