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岁阿婆心肺衰竭濒死,ECMO将她从“鬼门关”拉回来

南方医plus
+ 订阅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阴影之下,一款名为ECMO(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的体外生命支持设备,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期待。其实在之前,ECMO就一直被当作“救命神器”。2019年12月,在高州市人民医院收治了一位73岁的患者,在心衰一度心跳骤停后接上了ECMO,最后成功救治过来。

 据介绍,ECMO作为近年发展起来的顶尖体外生命支持技术,代表了一个医院甚至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危重症急救水平。高州市人民医院从2018年起自主开展ECMO,目前总例数接近100例。成功撤机的患者年龄从不足1岁到70多岁,让更多患者获得了生的希望。

心肺衰竭濒死,ECMO火线救命

在高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ICU病房,73岁的钟婆婆安静地躺着,身边一台仪器将暗红的静脉血引出,置换成鲜红的动脉血又返回他体内,心电监护提示,生命体征平稳。钟婆婆因瓣膜病导致心力衰竭而住进医院,随后一度心跳骤停,经医护人员抢救处理后,她恢复了心跳,但其病情仍十分严峻,多器官出现功能衰竭。这时候,只有手术才能保命,而她此时的却又不适合接受手术,该怎么办?作为最后一搏,医护人员为钟婆婆接上了ECMO。

“当时如果没上ECMO,病人肯定救不过来了。”心血管外科ICU朱春磊副主任医师介绍,当病人心脏不好,不能正常工作,这时候评估还有机会就要立马上ECMO,把心脏的血引出来一部分,通过机械换氧后,再把血从腹主动脉打回去,尽量为心脏减轻负担,让她的心肺等器官得到充分休息,为手术创造条件。

ECMO辅助治疗5天后,钟婆婆病情好转,达到手术标准。由曹勇副院长主刀的心脏中心专家团队为她实施了二尖瓣修复、主动脉瓣置换、主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术后,钟婆婆生命体征平稳,渡过了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肺水肿、多器官功能衰竭、超级细菌感染、败血症等难关,于今年2月14日康复出院。

据悉,ECMO主要由血管插管、循环管路、血流泵、氧合装置、加温器组成,核心设备是“体外膜肺系统”。根据患者的需求,可以进行完全的心肺功能替代(V-A ECMO,静脉-动脉模式)或者仅替代肺功能(V-V ECMO,静脉-静脉模式)。前者起到类似心脏“泵动”全身血液循环的功能,被誉为“人工心肺”,为重症患者心肺功能恢复和疾病治疗赢得宝贵时间。后者可以替代人体内肺脏的呼吸换气功能,让氧气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身体各处,血氧能够上去,使肺得到休息,减轻肺损伤,配合药物维持,待肺功改善可考虑撤机。

朱春磊指出,ECMO主要针对心肺功能衰竭、难以纠正的心源性休克,常规治疗无效的患者,尤其对成人暴发性心肌炎效果最好。去年在户外竞技活动中不幸猝死的高以翔,如果能够及时上ECMO,或许就有生存的机会。ECMO也应用于肺栓塞、肺部重症感染、病毒性肺炎等危急重症,以及小孩子休克性肺炎、白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透明膜病)的抢救,有效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高州医院是粤西地区最早应用ECMO抢救危重症患儿的医院,病例中最小的出生只有3天。

有了ECMO,心脏技术突破很大

作为大型心肺术后病人的生命支持手段,是ECMO在临床的另一重要作用。包括心脏术后突发休克的抢救,心、肺移植手术后过渡期的使用,具有重大意义。

“有了这个技术,心脏很多技术就敢做了。”心血管外科ICU程国栋主任说,心脏手术需要借助体外循环,让心脏停跳,以前术后体外循环6-8小时不能停机,病人只能宣布死亡。现在,病人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在手术室上了ECMO再出来。ECMO技术为心脏手术提供了多一层保障,也是医院开展器官移植手术一个必备的条件,资质之一,带动了整个医院水平的提升。

临床开展ECMO有硬性要求,一般需要重症医学专科医师、呼吸科医师、体外循环医师、麻醉科医师、外科医师、高年资护士以及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工程师等众多人员,团队成员需要进行多次的理论培训和模拟演练,才能安全有效地实施ECMO技术。

高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ICU ECMO团队于2018年正式成立,由心外科、ICU、体外循环团队、超声科等医院心脏中心的核心人员组成。基于心脏中心每年心脏手术超1000台,体外循环超1000例,以及成熟的术后监护管理经验,集中力量、设备,规范开展ECMO,技术水平、抢救病人数都得到了明显提升。

心血管外科ICU。

心血管外科ICU。

目前,科室有两台ECMO机器,最紧张时因重症、肺移植的病人撞在一起,试过4、5台一起开机,机器不够,就用体外循环机替代。程国栋主任解释道,ECMO本来就是从体外循环技术演变而来,但机器小很多,同样的技术操作也方便很多。灵活应用体外循环机救急,是医院的一个特色,也是在有限资源里发挥最大能力,抢救更多的病人。这需要团队有高超的体外循环技术和丰富经验,能够灵活应对,熟练掌握插管、机器的运行维护、维持核心参数等专业技能。

“一般情况下,插管成功,ECMO就成功了一半。”程国栋主任说,还有病人后期管理,包括治疗原发病,出血、栓塞、感染等问题的处理,何时能撤机,都需要团队密切协作。

移动ECMO提升区域重症救治能力

据统计,2019年,高州医院开展了50例ECMO抢救,包括两例肺高度纤维化等待肺移植的患者,心跳停止5.5小时、突发脑疝的湛江产妇,以及误吞瓶盖堵塞气管致严重肺感染的化州男童等等。患者情况都十分凶险,在ECMO辅助下顺利完成手术,转危为安,并成功撤机。

朱春磊表示,ECMO机器可以移动,对于病人等不及到院治疗的情况,可以由医护带着机器出诊,经评估具有适应症即安排开机,实现急救转运。“ECMO早期介入,对危重病人很有好处,2019年团队共出去8次参与抢救病人,接回来6名病人,其中最远的来自徐闻,湛江产妇最危重,也是抢救最成功的。”湛江心跳停止5.5小时产妇康复出院后送锦旗致谢。

湛江心跳停止5.5小时产妇康复出院后送锦旗致谢。

现在,移动ECMO成为院外转运的“高配”,也是衡量区域医疗中心水平的指标之一。在关于危重症急诊研讨的学术会议,必定有一个ECMO专场,是学界热切讨论的议题。

“医院具备ECMO急救技术,意味着区域辐射的病人有机会得到更为及时的救治。可以说,ECMO代表了一个医院、地区的危重症急救水平。”朱春磊说。

链接:“烧钱”ECMO用不起?别放弃,有医保!

ECMO因其“人工心肺”的独特优势,在抢救危急重症中屡建奇功,但因其费用昂贵,一开机就是以万元计,一度也让许多人望而却步。究竟ECMO有多“烧钱”?

朱春磊介绍,ECMO最“烧钱”的地方,是它的专用耗材。最普通的机器采购需100多万元,好的要300多万,本身就是较为昂贵的医疗设备。ECMO的核心部分是膜肺和血泵,分别起人工肺和人工心的作用,都是一次性使用,也是耗费最高的部分。还需要用到套管、插管,第一天开机,原装的耗材(含离心泵头、管道、膜肺和体内穿刺套包)至少就需要5万多元。此后,机器运行的每天,按每小时130元,一天就需要花费3000元以上,每天还需承担各种药物以及呼吸机支持等的费用。

如果患者在短期内能够好转撤机,可能花费十几万。如果不能撤机,需要换新的耗材,费用可能还要再翻倍,若迟迟不能撤机,费用就更高了。

“目前医保可以报销大部分,很多家属还是愿意搏一下。”朱春磊表示,ECMO能报销多少,与地方医保政策、病人具体耗材有关。临床了解到基本报销6、7成还是有的,最高的可以报到8成。“我们会详细告知病人家属情况,尊重他们的选择。现在病人家属基本不会因为费用的问题放弃使用ECMO抢救,特别是对急性病的患者。” 

高州市人民医院体外生命支持中心介绍

高州市人民医院体外生命支持中心成立于2018年,是以医院龙头科室心血管外科为主导,联合重症医学科、体外循环科、心脏超声科、麻醉科等专家组建的多学科诊疗(MDT)团队。团队核心成员10名,其中博士1名,主任医师4名,均为高级职称专科人才。主要负责开展体外生命支持技术,重点推广应用ECMO(体外膜肺氧合)技术。

基于心脏中心每年心脏手术超1000台,体外循环超1000例,及成熟的术后监护管理经验,团队技术水平、抢救病人数都得到了明显提升,是粤西地区唯一能开展婴幼儿及儿童ECMO技术的团队。

团队还具备远程ECMO救治及转运的能力,可以带着机器出诊,救治能力覆盖粤西,多次携带ECMO设备到湛江、茂名、电白等医院开展院外救治工作。

自2018年至今,该院已多次运用ECMO技术挽救危重症患者(心源性休克、重症肺炎、心跳骤停、呼吸衰竭、脓毒性休克、农药中毒、肺移植等)近百例,其中包括一名心跳停止5.5小时湛江产妇,成功率达国内先进水平。

【统筹】邓思淼

【记者】朱斌 江玲

【通讯员】林巧文 李光建

编辑 方壮玮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