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线上论坛系列活动之“说课获奖教师谈课程思政”】微处悟真理、润物细无声(十六):罗志慧老师体会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订阅

【编者按】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党委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上把握时机、把准方向,走在了前面。去年以来,该校党委充分利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有利契机,深入开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大思政体系”专题调研,形成了切实可行的落实方案,其中,就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成立了工作机构,先后两次邀请国内专家团莅校指导和开展培训,该校党委书记蓝祥龙等校领导经常到课堂听课、与上课教师在课后交流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学校实施系列举措,举办“思政融入课程——高职课程思政说课”观摩指导会,举行《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学习研讨会,开展网上课程思政及案例的评选,多部门协同发力,推动全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全面铺开。

在大力推进课程思政的过程中,该校开始涌现出一批具有扎实专业功底、良好政治素质和生动授课技能的非思政专业教师,他们积极响应党的教育要求和学校的部署安排,凝心聚力备课,生动有效地将思想政治因素融入专业课程的各个方面和环节,真正实现了借助专业讲思政、运用思政拓视野,达到微处见真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通过说课比赛脱颖而出,为落实“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探索新的路径和方法。

为此,编者专门邀请这批课程思政说课比赛的优秀教师代表将自己的实践历程和体会形成文章,以供借鉴、弘扬。

本篇是罗志慧老师的体会。

《导游基础》课程思政建设的心得与初实践

罗志慧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外语商务学院)

一、对课程思政的理解

“课程思政”是指依托、借助于专业课、通识课而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 或者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融入专业课、通识课的教育实践活动。课程思政的主要目的还在于培养什么人?作为一线教师,培养人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课堂。因此,在课堂上,结合专业特色,融入“思政元素”、“德美劳”等要素,培养学生的品德,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与坚定信念,就是我们课程思政的落脚点。优秀的课堂应该承载着知识、力量、德育美育劳动教育等价值内涵,促使学生在日后工作以及处世过程中的积极面对生活、甘于奉献、勇于创新。

二、《导游基础》课程思政的思路

课程思政要求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要求教师从全员育人的高度构建思政课程、专业课程相结合的教学体系,要求教师将“德育”等融合到教学过程中。

《导游基础》是学生从事旅游行业导游工作必学的一门课。学生必须掌握该课程的知识,因为它是导游人员为客人介绍祖国美好河山的知识储备。我个人在课堂上,融入课程思政的整体设计思路是以线上、线下教学课堂为平台,教师引导,融合典型案例,刺激学生参入,达到内化提升的目的。学生作为课堂主体,通过课程,实现思政目标、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走向社会后,通过内化的品德反馈社会,作为旅游人,秀外慧中,谈吐谦礼,自爱爱人,热爱岗位,热爱行业,热爱祖国,勇敢担当,持续发展,不辱使命。

三、《导游基础》课程思政的融合

以线上、线下课堂为平台:根据课本以及上岗需要定内容如考点,围绕行业定素材如视频资源,线上线下与学生多维度沟通,紧密地联系社会热点,灵活多样地吸引学生参与线上线下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内容,融入各思政元素,达到育人的目标。

以社会事件、突出人物为切入点:旅游行业中涌现出很多优秀的人物以及各类有影响力的事件,在课堂上可以利用这些社会热门事件以及优秀人物的典型事件为切入点,结合课程内容,进行讲解,提高感染力。

以德育内化为境界: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人格的完善与熏陶。学生有朝一日造福社会,感动人们,就是教师的欣慰。因此通过课堂上的课程思政案例如大国工匠、故宫云直播等新业态的引入,引起学生共鸣,启发学生思考。

四、课程思政的反思

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爱是滋养,教师不管是在课堂上,都应该传递爱给学生;情能动人,教师在课堂授课时,融入故事,融入情感,才能感染学生;行是根本,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的“一言一行”。

2019年通过参加学校“课程思政”说课比赛,与同事们交流、向同事们学习,发现“课程思政”是一项重要的系统的长期工程,需要各个教学环节相扣,教师需要更多地探究课程规律,深入挖掘并融合各要素,稳步推进。学无止境,唯有继续努力探究。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