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又添一全新的文博“打卡点”。阔别近半年,广州南越王宫博物馆又开新展。7月24日,由南越王宫博物馆、四川博物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绵阳市博物馆以及平武报恩寺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土司遗珍——四川平武明代土司家族墓出土文物精品展”在南越王宫博物馆陈列楼北二楼临展厅开幕,展期至10月15日结束。
海报
走进南越王宫陈列楼二楼新展,四川平武明代土司家族墓出土文物精品展可谓亮点纷呈。展出精选平武明代土司薛继贤夫妇合葬墓和宣抚司佥事王玺家族墓出土的173件/套文物,包括金银、玉石、陶瓷等生活用器,葬具和墓室石刻等,系统展现了一幅平武明代土司金玉满堂、雍容别致的生活画面。
据专家介绍,土司制度是古代中央王朝推行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一种特殊的地方政治制度,在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大的积极作用。
随着秦汉时期大一统思想和夷夏观思想的形成,历代王朝都曾就如何处理中央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关系进行探索。13世纪始,中央政权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推行土司制度,委任当地首领担任土司,允许世代承袭管理当地,实现了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制度化管理,体现了古代中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西南民族地区独特的“齐政修教、因俗而治”的管理智慧。
“尤为难得的是,这次展览所展示的土司薛、王两家都是汉族,他们的家族墓葬出土文物向人们展现了我国历史上承袭时间最长的汉族土司和他们背后的土司文化。”专家介绍道。平武,古称龙州,位于四川盆地西北边缘,是少数民族与汉族的杂居之地,属多民族、多文化交融与冲突的地带。平武土司始于南宋末期,以王、薛两家族为主的客籍汉族土司历宋、元、明、清、民国至新中国,统辖了当地长达近八百年之久,创造了独特的土司文化,在土司制度史上具有独特价值。
在四川省文物局和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的大力支持下,这批丰厚的土司文化遗产首度来穗设展,分为“羁縻徕远”“土司制度”“土司尊荣”“信仰崇奉”和“改土归流”五个展区,带领观众一窥明代平武土司的政治、文化风采。
展览时间:2020年7月24日-10月15日
展览地点:南越王宫博物馆陈列楼北二楼临展厅
【记者】刘丹颖
【摄影】刘力勤
【通讯员】梁艳萍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