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东省报告概览
疫情背景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更显重要。中山大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课题组持续追踪考察我国营商环境建设的新进展和新问题。2019年,课题组开展了第二轮全国营商环境实地调研,共实地走访24省、110市的281个政务办事大厅,从市场准入、市场监管、互联网+政务、服务效率等方面随机访谈8239家市场主体,考察市场主体眼中的营商环境。
在2018年对山东省调研的基础上,课题组继续在济南、青岛、淄博、枣庄、东营和滨州6个地级市开展调研,随机访谈成功的有效问卷为480份。表1为山东省营商环境的情况概览。
表1. 2019年山东省营商环境指标体系及最新进展
数据来源:中山大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课题组。“全国最大”和“全国最小”为省层面的最大和最小值。
现将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二、2018-2019年山东省商事制度改革最新进展
商事制度改革的重点是放、管、服。从调研结果来看,2019年,山东省市场准入更加便利,办理“照”“证”的时间和数量缩减;信用监管系统正在进入大规模使用阶段;以“最多跑一次”为代表的服务效率大幅提升,减费工作得到市场主体认可。
(一)便利准入:山东登记注册平均需1.4个窗口,达到全国最佳水平
如图1所示,在山东,2018年市场主体登记注册平均需要交涉1.6个窗口,到2019年时,下降到1.4个,达到全国最佳水平。这表明,与2018年相比,2019年在山东登记注册一家企业更加高效、便利,市场准入便利度进一步提升。
图1 在山东,登记注册所需交涉的窗口数从2018年的1.6个降至2019年的1.4个
(二)持续减证:山东平均所需办理证件1个,达到全国最佳水平
如图2所示,2018年,山东市场主体平均要办1.9个许可证,处于全国平均水平;到2019年,市场主体登记注册所需办理证件数下降至1个,比自身2018年的数量减少0.9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由此可见,2019年山东省减证工作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图2 在山东,市场主体登记注册所需办理证件数由2018年的1.9个降至2019年的1个
(三)信用监管:山东66%市场主体使用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比2018年增加了3个百分点
信用监管的起点是市场主体到国家信用信息系统查看相关企业的信用信息。如图3所示,在2018年时,山东63%的市场主体表示在与其他市场主体交易前,到2019年这一比例上升到66%,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这表明,目前山东已经有近七成市场主体使用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系统在山东进入大规模使用阶段。
图3 在山东,查看国家信用信息系统的比例从2018年的63%升高到2019年的66%
(四)提高效率:2019年,山东“最多跑一次”比例为61%,保持全国最佳水平
“企业和群众办事力争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是中央政府2018年初所提出的商事制度改革的目标,更是市场主体的诉求。如图4所示,从2018年调研来看,山东省的市场主体中有55%办事“最多跑一次”,达到全国最佳水平;到2019年,“最多跑一次”的比例从55%增加到61%,依旧是全国最佳水平。这表明,山东省2019年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上进展显著。
调研采访的济南市市场主体普遍表示,现在办理业务和以前相比确实是方便快捷了许多,“以前比较慢,可能要跑好几次才能办完,现在好了,很多时候一次就搞定了”。而且办事大厅的工作人员的态度也十分认真负责,若市场主体的资料不齐全,办事窗口工作人员会认真地回复他们应该准备哪些材料、办哪些手续等。
图4 在山东,市场主体实现了“最多跑一次”的比例到61%,领先全国
(五)减少费用:认为费用降低的市场主体比例从76%提高到79%
减费工作是2019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如图5所示,在2019年,山东省79%的市场主体认为,商改措施能够降低市场主体与政府打交道费用,与2018年相比,提高了3个百分点。
图5 在山东,认为能降低费用的比例从2018年的76%上升到79%
(六)获得感高:60%的市场主体认为商改对其经营有积极影响
在省内,60%的市场主体认为商改对其经营有积极影响。营商环境的改善、市场主体的认可,是商事制度改革的重要维度。如图6所示,从省内市场主体的评价来看,山东市场主体认为商改对经营有积极影响的比例从2018年的51%上升到了2019年的60%,省内市场主体对商事制度改革的获得感不断提升。
图6 在山东,认为商改对经营有积极影响的比例从2018年的51%上升到2019年的60%
(七)认可度:山东营商环境投票率为3%,排名全国第十
在省外,市场主体投票结果显示,山东营商环境投票率为3%。从其他省份市场主体的评价来看,山东省营商环境也取得了进步。如图7所示,从山东省外市场主体的投票来看,在2018年,省外2%的市场主体认为山东做生意的环境好;2019年,这一比例提高到3%,增加了1个百分点。这是全国市场主体对山东商事制度改革以及营商环境建设的肯定。
图7 山东营商环境的得票率从2018年的2%增加到2019年的3%
(八)小结
与2018年相比,2019年山东省商事制度改革取得显著进步,具体如下。
一是,山东省市场准入便利度不断提升。完成登记注册平均需要1.4个窗口,达到全国最佳水平;办理许可证数量从1.9个减少到1个,实现“一证”。
二是,山东省66%的市场主体会通过国家信用信息系统查看交易对象的信用信息,进入大规模使用阶段。
三是,山东省市场主体“最多跑一次”的比例从55%提高到61%,保持全国最佳水平。
四是,在减费工作上,认可费用降低的市场主体从76%提高到79%,绝大部分市场主体认可商事制度改革在减费工作上的成效。
五是,市场主体获得感高。省内七成市场主体认为商事制度改革为企业经营带来积极影响,省外3%的市场主体认为山东营商环境好。
三、山东省商事制度改革的宏观成效
山东商事制度改革能够支撑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吗?商事制度改革支撑经济发展,体现在促进新市场主体进入,创造新增就业岗位、增加业绩、结构转型、促进创新、改善营商环境等方面。从调研结果看,山东省商事制度改革有力支撑高质量发展。
(一)商改后,山东市场主体总量实现翻番
商事制度改革促进市场主体进行创业的一个直观体现是,在位市场主体中,在2014年至2019年登记注册的市场主体占比达到59%。如图8所示,在山东省随机抽样的调研样本中,2014年之前登记注册的比例为41%;在2014年至2019年间登记注册的市场主体占比为59%。这一结果表明,改革后登记注册、进行创业、进入市场的新市场主体数量占比接近全部在位市场主体的一半,实现市场主体总量翻番。
图8 商改后,山东省市场主体总量翻番
(二)商改后,山东服务业市场主体占比增加21个百分点
商事制度改革后,山东省服务业市场主体的比重从商改前的47%增加到68%。如图9所示,将市场主体划分为2014年商改前登记注册、2014年商改后登记注册两个集合,分别计算每个集合中不同产业的市场主体占比。结果表明,山东省在2014年商改之前登记注册的市场主体中,47%为服务业市场主体;在2014年之后新登记注册的市场主体中,服务业市场主体的比例为68%,增加了21个百分点。
图9 商改前和商改后,山东省各产业市场主体占比
(三)2019年,山东30%的市场主体创造了新就业岗位
在调研中,调研员询问市场主体的办事代表,在过去半年,公司的员工规模扩大、不变、还是减少。如图10所示,在2019上半年,有30%的市场主体中员工规模扩大,57%员工规模不变,13%员工规模缩小。本报告进一步把扩大员工规模的市场主体比例与缩小员工规模的市场主体比例之间的差值,定义为市场主体净增就业面。员工规模扩大的市场主体与员工规模减少市场主体之间,差值为17个百分点,即市场主体净增就业面17%。这表明,2019上半年,山东省市场主体创造了更多就业岗位,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
图10 2019年,山东省30%的市场主体扩大员工规模
(四)2019年,山东省54%的市场主体业绩提升
在调研中,调研员询问市场主体的办事代表,在过去半年,公司的销售业绩变好、不变还是变差。如图11所示,在2019上半年,山东省54%的市场主体表示业绩变好,业绩不变的为26%,业绩变差的比例为20%。这表明,2019上半年,近一半市场主体的业绩更好。
图11 2019年,山东省54%的市场主体业绩变好
(五)2019年,山东42%的市场主体进行创新
在实地调研中,调研员询问前来办事的市场主体办事代表,公司在过去半年是否有推出新产品或新服务。如图12所示,在2019年上半年,有推出新产品或新服务的市场主体为42%。这表明,全国近一半的市场主体中在过去半年进行创新。
图12 2019年,山东省42%的市场主体推出了新产品或新服务
(六)小结
从调研结果来看,山东省商事制度改革通过促创业、保就业、稳增长、调结构、促创新、改善营商环境,有力支撑高质量发展。具体如下。
商事制度改革促进大众创业,改革后登记注册的市场主体占比占59%,市场主体数量翻番。
商事制度改革创造更多就业机会,2019年上半年30%的市场主体扩大员工规模。
商事制度改革徐进市场主体成长。2019年上半年54%的市场主体业绩变好。
商事制度改革促进万众创新,2019年上半年,42%的市场主体在进行创新。
四、山东省商事制度改革面临的问题
(一)在“互联网+政务”上,对标全国最佳水平,表现为“两低一不足”
“互联网+政务服务”是信息化时代的必然趋势,山东省在2019年高度重视数字政府建设。不过,从市场主体反馈看,山东市场主体 “互联网+政务服务”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山东省的经济地位不匹配。与最佳省份对比来看,主要表现为“两低一不足”。
一是,网上办事大厅的知晓率低。如图13所示,山东网上办事大厅的知晓率为67%,全国平均水平为66%,山东省低于全国最佳水平17个百分点。
二是,网上办事系统的使用率低。如图13所示,山东网上办事大厅的使用率为50%,全国平均水平为48%,山东省低于全国最佳水平23个百分点。
图13 山东网上办事大厅知晓率为52%、使用率为37%
不足指的是“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不够充分。在山东,有17%知道网上办事系统的市场主体选择不使用网上办事系统。根据受访者的反馈,原因如下:第一,网上办事系统业务不全,且部分业务不能实现全流程办理。如图14所示,分别有28%和24%的市场主体因网上业务不全及网上未能完全办理而不选择“数字政府”。济南市历下区一位市民表示,她认为网上办事非常便捷,但部分业务不能全部在网上办理,需要线上线下两边跑,反而更加不方便了。淄博市临淄区的工作人员也表示,目前网络办事系统正在不断完善中,可能现在会有一些不方便之处,但随着山东省“数字政府”建设的不断完善,这一问题会得到较好的解决;第二,市场主体对电网上办理的适应程度不高。在东营市垦利区自助服务区,部分群众从填写到打印签字都需要工作人员实时指引,即便如此也经常出现系统报错现象,办事效率依然不高。
图14 山东市场主体未选择数字政府的原因
(二)市场竞争激烈、劳动力成本高、招工难,是山东市场主体面临的主要困难
山东省市场主体面临的困难,与全国市场主体面临的困难是基本一致的。商事制度改革一直围绕着解决“办照难”、“办证难”、“退出难”等问题不断深化,不过,从市场主体反馈看,这些问题已经不再是市场主体目前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如图15所示,山东市场主体反馈,2019年最主要的三个困难分别是:市场竞争激烈、成本高和招工困难。这三个困难被提及的比重分别为26%、19%和15%。这三个困难也是全国市场主体所普遍面临的主要困难。
图15 市场竞争激烈、劳动力成本高、招工难是山东主要面临的困难
图16 2018、2019市场主体经营面临的主要困难对比
与2018年相比,2019年劳动力成本高的问题明显加剧。如图16显示,相较于2018年,2019年市场主体经营面临市场竞争激烈、劳动力成本上升、招工难、融资难的困难加剧。需要明确指出的是,这些新困难一定程度上是商事制度改革不断取得巨大成效过程中,所伴随的必然现象。山东市场主体倍增,既是商事制度改革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又为商事制度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因为市场主体的倍增,意味着,在产品市场上,市场供给可能是倍增的,必然导致产品市场上竞争越来越激励;在生产要素市场上,市场需求可能是倍增的,必然导致招工越来越难,生产要素价格不断上升,企业成本不断上升。
因此,山东市场主体目前所面临的新困难,根植于商事制度改革带来的市场主体倍增,却不在目前商事制度改革的范围之内。
统筹:徐现祥、毕青苗、马晶、金奕彤、朱育余
调研:魏锦萌、谢明倩、马晶、金奕彤、纪昕冉、蒋孟芸、钟子健、苏逸宁、邓贤升等
执笔:魏锦萌、李子君、申广军
资助:研究阐述党的十九大精神国家社科基金专项课题《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18VSJ069)
排版编辑:肖泽林
【24省份营商环境报告往期回顾】
「24省份营商环境报告」更新中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