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日历 | 人身诸病,多生于郁,治病更要治“心”

广中医三附院
+ 订阅

“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

——《丹溪心法》

解读:

这句话出自于《丹溪心法·卷三·六郁》。《丹溪心法》是元代著名医家朱丹溪的弟子根据其临床经验和平素所述编撰而成。朱丹溪通过多年临床实践,自创新说,在医学理论的发挥及杂病的治疗作出突出贡献,与刘完素、张子和、李东垣并列为“金元四大家”,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中医学认为,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有赖于气血功能的协调来维持。这句话的意思是气血协调、运行通畅,就不容易生病;倘若气血壅遏、郁滞不舒,则各种疾病纷沓而至。所以,人体很多疾病,都是由于气机郁滞、传化失常导致的。

所谓“郁”,就是壅滞结聚而不能流通,以至于气机不能正常升降出入和传导变化,而发为疾病。临床上导致郁的病因有很多,比如气郁、血郁、痰郁、湿郁、热郁、食郁等,不同的郁病常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比如气郁常表现为胸胁疼痛、喜欢唉声叹气;血郁常表现为四肢无力;痰郁常表现为动辄气喘;湿郁常表现为周身或关节疼痛;热郁常表现为头晕眼花、小便短黄;食郁常表现为腹胀、打嗝酸臭、胃口不好等。但是诸多郁病之中,又以气郁最为关键,尤其是肝气郁结居多。

临证启示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各种压力的骤增,临床上表现为各种郁病的人群显著增多。很多患者,尤其是慢性病和女性患者,都或多或少的合并焦虑、抑郁等情况,均可以参照朱丹溪的郁病学说予以辨证论治。

作为临床医生,在用药的时候要“用心”,治病的同时更要“治心”。“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生一世,不可能总在顺境之中,在无力改变环境的情况下,要勉励患者尽量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在心中保持那份美好,必会看到不同的风景。“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面对困难,顶风冲雨,从容前行,要引导患者不断修炼那种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

作者:

宋盛青

副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内科疾病,中医经典理论防治心血管病及治疗内科疑难杂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