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同招”观察:生源“洗牌”,九年一贯制办学或成新趋势

佛山大课堂
+ 订阅

排队、注册、确认入读……近段时间,家长邓娇娇成功搭上摇号新政“末班车”,为孩子领到了难得的入读民校“入场券”。自此,佛山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第一轮统一招生录取工作的步入尾声。

这个夏天,不少小升初的家长们表示“很煎熬”。为切实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从国家到地方明确提出全面推行公办和民办学校同步招生。从以往忙给孩子报培训班到忙摇号,转发锦鲤求中签,到如今公办和民办学校实行同步报名、同步录取、同步注册学籍,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让不少家长和孩子的“名校梦”变成了一场“运气战”。

与此同时,摇号也带来优质生源的重新“洗牌”。佛山实施“公民同招”的第一年,公办和民办学校如何进行“质量竞争”?这场招生新政,正带来一场全新的教育变局。

“名校梦”变“运气战”?

“录取学校:佛山六中。”7月16日,当看到报名系统的公办学校录取显示,家长熊艳心情五味杂陈。时间倒回一个月前,全市数万名家长奔跑在各种民校摇号路上,研究志愿,确认时间,生怕错过任何一次机会和报名。

“佛山市南海实验中学区内招生,公开招生计划数746人,报名人数6353人,开始摇号!”6月27日,南海区义务教育民办学校举行招生第一轮第一阶段电脑随机摇号现场,家长池女士紧盯大屏幕,对摇号实况进行同步录像。后续到石门实验学校、南海外国语学校,心更是提到了嗓子眼。

南海区义务教育民办学校电脑随机摇号现场。王雅铄 摄

南海区义务教育民办学校电脑随机摇号现场。王雅铄 摄

“一间都没有摇中。”池女士叹气说,孩子成绩基本稳定在班级前十名,虽然班上也只有四分之一孩子摇中,但知道结果后还是很失望,安慰了好几天。“最近联系的几间心仪学校都说没有剩余名额可以补录了,孩子很大概率会去读公办。”她说。

早在禅城区义务教育民办学校招生第一轮第一阶段电脑随机摇号报名时,熊艳就给女儿越越报了佛山市华英学校、南海实验中学和南海外国语学校三大热门初中,同样无一摇中。

按照佛山市民办学校公开招生的两轮规则,在第一阶段报名未完成招生计划的学校,可继续通过第二阶段报名录取。第二轮实行补录,滚动进行,录满为止。

“我们没有再参加第二轮或者补录,不折腾了。今年政策一变,摇号流程公开透明,民办学校的生源也会存在参差,其实反倒没那么焦虑。倒是女儿,一知道结果,‘哇’的一声就哭了。”熊艳说。

班级稳定前五,不时跻身年级前十,越越告诉记者,华英学校是她一直以来的目标。“我的两个好朋友一个摇中了华英,一个去了南外,明明我平时的成绩会比她们要好一些的。”她说,去到公办学校还是会继续努力,毕竟能摇上的学生只占少数,就是觉得有点“不甘心”。

“牛娃”们和家长为去不了名校而发愁,而就读于九年一贯制民办学校的家长,校内直升成为他们的首选。佛山市外国语学校提供445个校内直升计划数,445名六年级家长全部报名直升,邓秋月的孩子就是其中之一。

“我们更倾向于读回原来的学校,孩子毕竟在里面学习成长了六年,学校环境和育人氛围已非常熟悉,家长之间彼此的教育理念也比较相似,减少了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邓秋月说。

韦先生的孩子就读于佛山市实验学校六年级,全年级共有466人报名校内直升。由于报名人数大于直升录取的292个招生计划数,同样需要进行摇号录取。幸运的是,63%的中签率,其孩子就在名单当中。

生源层次改变倒逼民校教育回归

数据显示,2020年佛山全市公开招生的小学阶段民办学校89所,计划招生23538人;初中阶段民办学校59所,计划招生19336人。通过报名资格审核的民办小学报名学生27033人、民办初中报名学生29351人。佛山市华英学校、南海实验中学、石门实验学校等几所热门民校报名火热,招录比均超10:1,有其历史原因。

2001年10月起 ,佛山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新型办学体制。自此,佛山民办教育发展迅猛,成为佛山教育中一支不可低估的生力军。南海实验中学、石门实验学校也在这一阶段开始办学,在近20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品牌,打响社会知名度。

“生源层次改变,确实会给我们带来挑战。”不少民办学校坦言,如今和公办学校站在同一起跑线,如何实现从“严进优出”到“宽进优出”,给学校发展带来新的考验。

南海区义务教育民办学校电脑随机摇号现场。王雅铄 摄

如何破局?相关负责人不约而同提到三个字:“强内功”,即要实现从“挑好学生”到“教好学生”的教育回归。

“‘公民同招’大方向是促进教育公平和优质资源均衡发展。个性化教育就显得更加重要。”石门实验学校校长阳智平表示,学校将更加注重学校内涵发展,把个性化的扬长教育做到极致,终极目标是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套适合自己的个性化课程和生涯规划。

“强内功关键是要抓特色和抓教学。”石门实验中学副校长邹湘林认为,未来的学校也应该更加往特色化方向发展,当不同学校具有不同办学特色,家长在选择学校的时候就会形成报名倾向,能够根据孩子的特质选择最适合的学校。

针对生源参差问题,在学生入学前进行学情摸底成为各民校应对的首要举措。“初中孩子可塑性很强,我们将根据孩子不同特性不断细化教育方式,正视群体结构差异,推行更有针对性的分层教学,帮助孩子更有效成长。”佛山市华英学校相关负责人说。

“与其说给学校带来挑战,不如说新政是对整个民办教育的一次冲击。”作为一所初、高中六年一贯制的完全高中,佛山市超盈实验中学校长杨元认为,这更考验的是民办学校对未来路径的设计以及未来民办教育的发展走向,对民校可持续发展和精益管理提出新的命题。

与带来的挑战相比,南海区翰林实验学校校长魏克雄认为,摇号新政对像翰林一样才开办不久的新学校来说有一定利好。全市统一摇号平台让所有民校统一亮相,无形中给学校带来品牌效应,在全区生源平衡中达到招生最大化。

“未来民校的好名声不会仅看升学率,更多在于对教育的理解、对教育品质的追求和服务意识。学校也将做好未来5—10年长期发展规划,注重品牌特色打造,以教科研课堂改革为阵地,让每个孩子在高效课程中受益,得到个性化发展。”魏克雄说。

九年一贯制办学或成新趋势

在今年的首年摇号中,作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去年才正式办学的南海区翰林实验学校参与了第一轮两个阶段的摇号。其中今年启动招生的初中部计划招收120人,报名人数达到616人。

记者进一步梳理发现,佛山具有校内直招条件的九年一贯制民办初中共44所。其中31所学校报名人数差额或等额,学生可全部直升,13所由于报名人数大于计划人数,需要摇号。

可见,在佛山民办教育发展体系中,九年一贯制甚至十二年一贯制渐成趋势。今年4月,石门实验学校成功获得全日制中小学办学资质,将延续初中的“扬长教育”和SMES育人理念,把个性化课程体系延展到小学阶段,培养生源“蓄水池”。另一边,创办两年的狮山实验学校也将在明年开设初中部,为生源提供小升初衔接出口。

“这种贯通式培养在全国很多地方其实并不鲜见,其中不仅有摇号政策的影响,更强调的是育人的连续性。”狮山实验学校校长许贤苏指出,现代教育中最缺的就是个性化衔接教育,教育不是现代工业,对学生的培养不能是流水线上的标准化生产,而应该是像农业一样,进行精耕细作的个性化定制,这才是一种更深刻的教育服务,也是未来教育需要做出的根本性改变。

不仅在民办学校,佛山不少公办学校也在探索集团化办学等相似发展路径。禅城区着力打造佛山三中、环湖小学、铁军小学、佛山九小四大教育集团,推进优质均衡教育;顺德成立顺德一中教育集团,集小学、初中、高中优质教育于一体,并推行“壮腰工程”,补齐初中教育“短板”;为促进小学、初中育人方式改革与高中有效贯通,南海区则引入华东师范大学专家资源,力推高中新课程改革。

一些注重特色化办学的公办学校也“崭露头角”。比如,顺德区凤城实验学校以分层走班、教师职级评价、家长学分制、学生学分制、“为先”课程体系建构等为主体进行全方位的教学改革,在基础教育改革领域打响声誉。在2019年中考中,南海区公办学校屏蔽生共10人,占全市1/5,儒林中学成为其中的一匹“黑马”,高分被屏蔽人数多达3人。

“新的摇号政策从根本上改变了公办生源结构,对公办学校而言是一种利好。相信随着政府对公办学校扶持力度的加大,公办学校上升速度会加快。但均衡不是为了‘削峰填谷’,学校同样也需要有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个性化、特色化发展,才能更好地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发展。”顺德区凤城实验学校原校长刘丽华说。

“自90年代末20世纪初民办教育兴起以来,由于民办学校在生源上具有自主招生选拔等各方面优势,造成‘民办强于公办’的社会普遍认知。”佛山市政协常委谭伟亮认为,当摇号给“择校热”注入“退烧针”,公办学校不能再以生源差为借口,换言之,这也是公办学校扬眉吐气的重要窗口期,如果能够抓住未来2—3年的发展机遇,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有望实现“弯道超车”。

【南方日报记者】王雅铄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 熊琳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