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火星 | 我们为什么要去看你

廉洁深圳
+ 订阅

我国首个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已经进入最后的发射倒计时。

当火星冲日,太阳、地球与火星连成一条直线,是欣赏火星的最佳时机。仰望星空,人们很容易就能发现一颗最明亮的橘红色星星,这就是火星。

火星表面是一望无垠的荒芜沙漠,富含赤铁矿的沙丘和砾石,让这颗星球看起来是红色的。作为地球的邻居,火星也位于太阳系的宜居带,与地球有很多相似之处。

火星上同样有四季之分,一天时长与地球只差40分钟。大气稀薄,有时会刮起猛烈的沙尘暴,地形地貌有与地球相似的水流痕迹,南北极覆盖的水冰和干冰冰盖会随季节变化消长。科学家们在火星发现过冰、含水矿物、有机物和甲烷等等,认为火星曾经也是一颗蓝色的行星,拥有大规模的海洋。

这些都引起人们的无限想象……

火星是地球的过去?

还是地球的未来?

火星是否存在过生命?

现在是否存在孕育生命的条件?

长久以来,人们一直在追寻这些问题的答案。

然而火星探测史上,44次探测任务的成功率不到一半。因为着陆时存在“恐怖7分钟”,火星甚至被戏称为探测器的墓地。

即便这样难,人类在火星探测的道路上从未因畏惧而止步。

“人类在地球、太阳系都是很渺小的,不走出去,我们注定难以为继。”2019年10月,刚获得人民科学家荣誉的叶培建接受采访时说。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类不会永远生活在摇篮里。走出地球摇篮,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秉性和精神追求。

而与地球比邻的火星,有着无限的探索可能。

著名探月工程科学家欧阳自远的办公室里,挂着很多的图片。其中,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全月球影像图,是目前世界上最完整、最清晰的一幅全月图。

“重要的是,它是中国人的全月图!”欧阳自远并不满足于此,“火星表面的图是别人做的,以后我们上去火星后一定会比他做得更好。”

从载人航天,到探月工程,再到火星探测,我国深空探测之路越走越远。

现在,我们有了更大推力的火箭、能适应更广泛环境的探测器、更大口径的深空测控站、精度更高的自主管理和控制技术、科学载荷越来越小型化智能化……这些都是我们开展火星探测的技术底气所在。

“东方红一号”没有一个外国的元器件,都是中国人自己造的。“天问一号”和搭载它的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胖五”,从研制到发射也都是我国全自主的。

老一代航天人当年是解决“有无问题”,别人有的我们要有;新时代航天人要解决“别人有的我们要做得比他们好,他们没有的我们也要有”的问题。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刘洋研究员2008年留学美国,师从美国火星科研领域专家工作学习多年。“以前,我们都是靠国外网站的共享资料来研究火星。”他说,“等我们自己的‘天问一号’上去后,我们就能第一时间拿到自己的第一手科学探测数据,做原创性的科研。”

现在国内深空探测的前景和科研环境越来越好,所以去年收到中国科学院抛出的橄榄枝后,刘洋毫不犹疑地选择了回国。

这是中国航天人梦想成真的大时代。

今年的7月、8月恰逢火星发射窗口期。从地球上随时可以发射探测器到达火星轨道,但想让探测器走最近的路,去和火星在轨道上相遇,这个机会26个月才有一次,就是人们常说的火星发射窗口期。

现在搭载着“天问一号”的“胖五”火箭已经整装待发。

火星,我们要来了!

来源 |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作者 | 周振华

编辑 | 纪律君·黄鑫

(注:本微信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任何涉及版权方面的问题,请及时后台留言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妥善处理。)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