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老佛山”陈亮,来到禅城区人民医院(下称“禅人医”)向阳院区二楼,处理牙齿问题。“原来的治疗大厅有点杂乱,现在变成了独立的治疗室,比以前整齐漂亮多了。”他说。
这是禅城强基创优工程的其中一幕场景。强基创优,提升禅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卫生设施设备,是近年来禅城区医疗系统的重点工作之一。今年,禅城还将开启智慧医健卫一体化建设项目,探索“云医疗”解决信息互通等问题。还将提升儿童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缓解看病难。
禅城区委四届八次全会报告显示,禅城今年要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其中,针对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要以“堵漏洞、补短板、强弱项、上水平”为目标,联通“预防-控制-治疗”全链条、各环节,规范发热门诊设置,大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点标准化建设,完善医养服务体系,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
聚焦三大“痛点”和全会报告的新要求,禅城今年将着力描绘医疗健康的新蓝图。
将新建区级公立三级甲等医院
“老佛山”陈亮家住燎原路,是禅人医向阳院区的“常客”。他表示,原来的向阳院区设施老旧,经过改造后,越来越“现代”了,市民就医看到如此环境,心情也“很靓”。
禅人医向阳院区的门诊大楼,是上世纪80年代建成的老建筑。最近一次改造是去年底。陈亮去得最多的口腔综合科,从原来的“格子治疗间”变成了独立的治疗室。
“2018年起至今,禅城区人民医院在基建装修方面已投入近860万元。”禅城区人民医院总务科科长叶丽涓告诉记者,这些改造资金投入到了环市院区四楼住院部,向阳院区口腔综合科、口腔正畸科、建设口腔科,朝阳院区口腔科、住院部、手术室,澜石院区B超室、胃肠镜室和港口院区一楼消毒供应中心等处的改造提升,更新了部分医疗设备,从环境、医疗设备等方面改善了就医条件。
禅城区人民医院向阳院区,改造后的口腔科为市民带来更好的就诊环境。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摄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同济康复医院同样接受了“大改造”,迎来了“大变身”。据悉,该医院的康复病区在开展提升改造后,就医环境不断升级,患者对就诊环境的好感度、满意度也在不断提升。“近期我们就收到了康复患者送来的四五面锦旗。”该院有关负责人说。
据悉,禅城区自2016年开始启动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标准化改造提升项目,目前石湾镇街道深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湾华社区卫生服务站、城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完成标准化改造,就诊环境明显提升。禅城近年开展的强基创优项目,则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卫生设施设备进行提升。
“2018-2019年,禅城区公立医院共计投入894.20万元对医院内外观、重点科室等基础设施环境进行改造提升,共计投入6457.65万元购置和更新包括CT、DR、负压救护车、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负压救护车等在内的医疗设备,大大改善和提升禅城公立基层医疗机构的形象和服务能力。”禅城区卫生健康局有关负责人表示,2018-2021年禅城区、镇两级财政预计投入2.2亿元,用于基层公立医院强基创优项目的基础建设和医疗设备购置。
而在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上,禅城也有新部署。据悉,在“十四五”期间,禅城区拟加大财政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扩大公共卫生服务设施投资,新建区级公立三级甲等医院,并将其作为禅城区公共卫生医院和公共卫生应急储备中心,提高禅城区公共卫生服务和应急保障能力。
按三级甲等医院的规模建设禅城区人民医院总院,附设公共卫生大楼、医疗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区级公共卫生数据中心。同时,该医院将作为禅城医联体建设的龙头医院,通过三甲医院的平台,建设培养禅城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提升学科建设水平,不断完善和提高禅城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禅城区人民医院总院主体楼将设置800张床位,禅城区公共卫生大楼除承担传染病救治外,还承担区域疾病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卫生健康宣教、优生优育等职能,同时设置200张床位用于传染病救治需求。
禅城区人民医院向阳院区,改造后的口腔科为市民带来更好的就诊环境。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摄
推出智慧医健卫一体化项目
基于禅城医疗健康事业发展过程中的“痛点”,一系列的“云医疗”项目陆续在禅城上线。
据悉,前期禅城区卫生健康局已对相关医疗机构开展了大量的沟通、调研,并到上海、成都、宁波等区域信息化建设较为先进的地方开展考察。该局透露,整个禅城区的医疗卫生系统,缺乏统一的平台。作为医疗机构的监督部门,卫健部门也难以实时掌握医院的运营情况、区域的疾病发生情况。
“机房残旧和信息系统落后是不少医院的通病,已满足不了各医院的业务需求和信息安全等需求。”该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禅城的“痛点”亟待被击穿。
“云医疗”项目的建设被认为是击穿“痛点”的“利器”。
此前,禅城已推出“互联网+医疗”的核心健康交互平台——禅城健康服务平台,完成了对禅城区人民医院、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同济康复医院、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禅城医院、佛山市中医院禅城高新区医院以及各个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接入,实现了在线挂号预约、在线检验检查报告查询、在线缴费支付、健康教育宣传等基础医疗流程的互联网化。
未来,电子就诊卡、电子处方、空中药房、商保理赔等系列的便捷服务,或将从梦想照进现实,给禅城带来新的就医场景。
记者了解到,未来禅城还将推出智慧医健卫一体化建设项目,建设区级卫生平台和更新医院核心业务系统。
禅城区卫生健康部门可通过平台,动态掌握卫生服务资源和利用效率信息,实现科学管理和决策,从而达到有效地控制医院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减少医疗差错、提高医疗与服务质量的目的。
该项目的推出,对于疫情的防控,也将起到有效的数据监控等作用。
增加儿科服务供给,孩子“看病”不再难
近年来,儿童“看病难”现象突出,引发了社会对儿童医疗问题的审视。禅城区卫生健康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儿童“看病难”问题主要原因是各医院儿科医师配置缺口较大,儿科医师招聘难,个别医院对儿科建设不够重视。在天气变化大或手足口病高发季节,儿童疾病增多,儿童“看病难”的问题尤为突出。
据介绍,目前禅城区(不含市直医院)现有儿科床位数226张,儿科执业(助理)医师共112人。目前全区常住人口中儿童总数为180549人,每千名儿童床位数0.71张,每千名儿童儿科执业(助理)医师 0.64人。
为解决儿童看病难题,禅城已落实《佛山市促进儿科建设与发展工作方案》措施。区内各医院也想方设法增加儿童医疗资源。
比如,禅城中心医院增加了儿科专家夜诊和专家特需门诊,门诊实行预约挂号就诊,改善就诊流程。禅人医朝阳院区自行开发了专为儿童保健服务的“儿童保健信息系统”。该系统能满足日常儿保门诊工作的录入需要,还具备查找、统计、发送电子体检报告等功能,大大提高了儿童保健的质量和健康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佛山市中医院禅城高新区医院对住院部进行了整改建设,把原来的病房门全部更换,并对新生儿室进行了升级改造,为患者提供了舒适安全的住院环境。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儿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禅城区卫生健康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据悉,在人才队伍建设上,禅城要求二级以上医院要高度重视,要加强儿科队伍的引进工作,合理调配医疗资源,保证提供儿科门、急诊服务。同时运用经济手段,薪酬分配适当向儿科医护人员倾斜,逐步形成激励机制,稳定并发展儿科人才队伍。
【南方日报记者】李晓莉
【摄影】戴嘉信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