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去,大暑至。《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古人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
大家都知道“热在三伏”,大暑一般处在三伏里的中伏阶段,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候,正如谚语所说:“冷在三九,热在中伏”。大暑相对小暑,顾名思义,更加炎热,“大者,乃炎热之极也。”暑热程度从小到大,大暑之后便是立秋,正好符合了物极必反规律,可见大暑的炎热程度了。
暑乃夏季的主气,暑为火热之气所化,在这个时候很容易中暑,暑气太过,伤人致病,则为暑邪。暑邪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发生于夏至以后,立秋之前,而在大暑时节更是易见。故《素问·热论》说:“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
暑邪致病,有伤暑和中暑之别。起病缓,病情轻者为“伤暑”;发病急, 病情重者,为“中暑”。 尤其老人、儿童、体虚气弱者,往往会引发苦夏、疰夏、中暑等病。患有心脑血管病的中老年人,特别对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或有过小中风的老年人,由于室内与室外气温相差太大,忽冷忽热使脑部血管反复舒缩,就可能引发“热中风”。
在大暑中,人们对于高温比较难以招架,最容易出现的情况就是中暑,因此,大暑时节清热解暑是首要的措施:
在室外工作和外出时,要做好防晒工作,备好防暑药品,如藿香正气、十滴水、仁丹等;
中午至下午2时阳光最强时,尽量不要呆在户外,有条件的可适当进行午休;
空调温度不要开得过低,避免室内外温差太大防止中暑。
日常生活中绿豆、冬瓜、苦瓜、西瓜都是很好的清热解暑佳品。
另外再向大家推荐几种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清热解暑中药。
荷 叶
来源:荷叶,为睡莲科草本植物莲的叶片。
性味归经:味苦、辛、微涩,性凉;归心、肝、脾经。
功效:本品清香升散,具有消暑利湿,健脾升阳,散瘀止血的功效。
适应症:用于暑热烦渴,头痛眩晕,水肿,食少腹胀,泻痢等。
现代研究:其化学成分主要有荷叶碱、柠檬酸、苹果酸、葡萄糖酸、草酸、琥珀酸及其它抗有丝分裂作用的碱性成分。荷叶碱中含有多种有效的化脂生物碱,能有效分解体内的脂肪,并且排出体外;荷叶碱能强阻止脂肪吸收,防止脂肪堆积。
使用方法:本品可作为煎汤,泡茶,煮粥、饭用。煎汤或泡茶饮,每日5-10克(鲜品15-30克),煮水。
①荷叶绿豆粥:荷叶10克、绿豆50克,荷叶用纱布包好,同绿豆熬粥。
②荷叶莲子茶:荷叶10克、莲子10克,煮水代茶饮。
薄 荷
来源:薄荷,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薄荷及同属植物家薄荷的茎叶。全株清气芳香,食之清爽可口。
性味归经:味辛,性凉;归肺、肝经。
功效:具有发散风热,清利咽喉,透疹解毒,疏肝解郁和止痒等功效。
适应症:适用于感冒发热、头痛、咽喉肿痛、无汗、风火赤眼、风疹、皮肤发痒、胸胁痛及瘰疬等症。本品芳香辟秽,兼能化湿和中,用治夏冷感受暑湿秽浊之气,脘腹胀痛、呕吐腹泻,常与香薷、厚朴、金银花同用。
现代研究:薄荷主含挥发油,油中主要薄荷醇、薄荷酮、薄荷脑及薄荷酯类等,每100克干薄荷中,含水分9.6克、蛋白质6.8克和纤维31.1克。薄荷具有抗病毒、抑菌、祛痰止咳、利胆和镇痛、止痒等作用。
使用方法:本品单用,每日3-6克,煎水服。薄荷是药食两用之品,鲜用可榨汁服。在食用上,薄荷既可作为调味剂,又可作香料,还可配酒、冲茶等。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的糖果、糕点主要有清凉薄荷糕、薄荷糖、棕子糖、口香糖、润喉糖等;用薄荷的酒类、饮料主要有薄荷酒、薄荷茶、薄荷露、薄荷清凉饮等。
佩 兰
来源:佩兰,为菊科植物佩兰的茎叶。
性味归经:味辛,性平。入脾、胃经。
功效:清暑、辟秽、化湿。
适应症:治感受暑湿,寒热头痛,湿邪内蕴,脘痞不饥,口中甜腻、多涎、口气腐臭等,常配合藿香、厚朴、荷叶同用。
现代研究:全草含挥发油1.5~2%,油中含聚伞花素、乙酸橙花醇酯和5-甲基麝香草醚,前两者对流感病毒有直接抑制作用;叶含香豆精,邻-香豆酸及麝香草氢醌。
使用方法:本品内服,每日6-10g,鲜品可用15-20g,煎汤服用。
①夏季防暑,佩兰10克,洗净切碎,冲入开水泡10分钟,有解暑避浊、化湿和中的功效。适用于流行性感冒、头痛鼻塞、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
②用于疰夏(疰夏主要表现为夏季长期发热、食欲不振、消瘦、口渴、皮肤干燥等,以小儿多见。),取西瓜翠衣(西瓜青皮)15克,乌梅、藿香、佩兰各10克,加水煎汤,可加冰糖少许,代茶饮用。
③佩兰汁,治夏天蚊虫叮咬,用佩兰叶搓出水后搽于被咬处,可立止蚊虫叮咬之瘙痒,如加配藿香泡酒外搽则疗效更佳。
④中药香囊,将佩兰放入香囊内佩带,具有芳香化浊辟秽的功效,可以预防多种呼吸道疾病。
作者简介
彭康,中药学教授、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兼治未病中心学术带头人。擅长各种头痛及神经痛、眩晕、失眠、神经衰弱、脑血管病、中风后遗症、癫痫、脑萎缩、老年性痴呆、脑损伤及脑手术后康复等脑病专科。并诊治急慢性咳喘、慢性胃肠疾病、月经病等内科杂病及肿瘤的中药调治及亚健康中医保健治未病等。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治未病科专家诊室),周四上午(门诊四楼名医治未病科)。
【来源: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