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育人两不误,教学教研双丰收——顺德一中化学科组建设成果展

顺德一中
+ 订阅

编者按

为落实《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建立健全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体系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要求,激发佛山市高中化学教学教研工作生机活力,打造高素质教研队伍,提高教学研究水平,推动佛山市高中化学教学教研工作科学发展、高质量发展,我们将陆续推出“佛山市高中化学科组建设成果展”,希望大家多多关注,多提宝贵意见。

科组简介

图1:顺德一中化学科组全体成员合影

顺德一中化学科组现有教师22人,其中高级教师8人,硕士学位11人,广东省及顺德区骨干教师13人,佛山市及顺德区优秀教师10人,佛山市及顺德区优秀班主任12人。科组从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出发,本着“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原则,做到“在教中研,以研促教”,把课题研究与日常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听课评课与教学研讨相互结合”的新型教研模式,众多教师在全国中小学创新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全国基础教育化学新课程实施成果征集与评选活动、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互联·深度——新技术、新教学、新高考”全国研讨会、广东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等国家级、省级教研平台展示或获奖。顺德一中化学科组目前是广东化学学会团体会员单位、“新时代广东省中学化学深度学习”课题组核心成员,曾获广东省优秀科组、佛山市示范教研组、佛山市青年教师解题大赛团体特等奖及优秀组织奖等荣誉。

名师风采

提起顺德一中化学科组,人们一定会想起这些名字,李开祥老师(广东省特级教师、初中化学教科书主编)、王绍业老师(广东省特级教师、曾任顺德一中副校长)、林楚燕老师(全国教改“金钥匙”奖获得者、曾任顺德一中副校长)……正是因为有一支卓越的教师团队,顺德一中化学科组早在上世纪末就因教学成果丰硕被评为广东省优秀教研集体。

图2:李开祥老师

李开祥,1959年毕业于华中师大化学系,中学特级教师,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出版专著或主编四十余册,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南粤优秀教师、佛山市优秀党员等荣誉,曾担任国家科学出版社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副主编、教育部考试中心“广东大综合高考实验课题”鉴定专家组成员、广东大综合高考研究组牵头人等职务,主持的“顺德区特级教师工作室”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工作室。

图3:王绍业老师

王绍业,广东省中学特级教师,历任顺德一中教导处副主任、主任、副校长。擅长学校教学管理,在抓好学校教学管理,提高顺德一中整体教育质量方面成绩显著。1989年主持学校教学质量评定标准拟定工作,提出“关于用‘标准分T’和‘及格率比P’衡量各班的学习水平及其变化和衡量任课教师的教学效果”,建立学生学习成绩目标管理制度,实现质量管理量化,教学管理科学化。1996年起担任“顺德一中全国电化教学实验学校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为一中被批准为“全国首批开展现代化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作出重要贡献。之后,主持顺德一中现代化教学技术的环境建设和课题研究工作,积极实施“顺德一中千兆校园网工程”,组织教师研究、开展多媒体公开教学,为顺德一中大步跨进信息时代,立下汗马功劳。

图4:林楚燕老师

林楚燕,中学化学高级教师,佛山市首批名校长,佛山市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佛山市“三八红旗手”,顺德区“三八红旗手”,顺德首批十大杰出青年,顺德教书育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全国中小学教改金钥匙奖获得者,曾获南粤教坛新秀称号,获广东省教改成果一等奖,顺德一中首批名师。历任顺德一中教务处副主任、副校长,先后在初三、高一、高二和高三级承担了“以实验为基础的引导探索法”的教改试验任务,历时4年,取得了丰富经验和显著成绩。引导学生通过积极实践、主动思考、学到获取知识的本领,在培养学生严谨学风、实事求是的科学素养以至科学世界观都产生深远影响,所创的“引导探索法”被中国化学学会列为中国现代教学法之一。

教研活动

近年来,顺德一中化学科组变革的能力从内而生,他们从最基本的教学技能开始入手,备课、说课、讲课、评课、议课、磨课等,所有老师必须层层过关,高端引领、师徒结对、讲座分享,形式多样、内涵丰富。就这样,在邓冬玉、刘顺才、赖毓和、占建斌等一大批骨干教师的带领下,叶嘉莹、罗玉芬、王存焕、李敏仪等一大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逐步成长为化学科组的中坚力量。苦练内功的过程是痛苦的,但是经过苦练之后换来的累累硕果是喜悦的。以下通过一组图片展示顺德一中化学科组的教研活动开展情况:

图5:王存焕老师一个学期的4个备课本和2个听课记录本

图6:化学科组承办“华南师大-普通中小学”协同发展联盟化学学科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图7:叶嘉莹老师老师在“新技术、新教学、新高考”全国研讨会上公开课

图8:化学科组近五年承担区级以上讲座或公开课情况

发展轨迹

近四年来,顺德一中化学科组在教学质量、能力比赛、解题比赛、竞赛辅导、课题研究、专业成长等各方面成果呈现井喷式发展态势:

未来展望

图9:顺德一中化学科组原科长郑胜芳老师与现任科长邓冬玉老师合影

多个全国和广东省大奖,数个佛山市第一……谈到这些年取得这么多成绩,黄波老师说:“这是化学科组坚持“团结合作、定点帮扶、醉心教研”的成果”,叶嘉莹老师认为:“我们没有固步自封,而是顺应社会发展,让教学创新改革在一次次教研活动和备课活动潜移默化地进行。”李开祥老师认为:“新一代接班人几年来秉承‘追求卓越,崇尚一流’的一中精神不断前进,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新业绩,这是在岗的化学组全体老师团结互助、苦练内功、积极创新、奋力拼搏的结果!”邓冬玉科长激动地说:这些成绩的取得,要感谢科组所有老师始终坚持‘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的科组原则和信奉“共建、共享、共赢”的科组理念,尤其要感谢历年为顺德一中化学科组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的所有科组长(李传扬老师、陈鹏老师、曹春艳老师、郑胜芳老师等)和化学科组前辈。昨日的成果代表的是过去,今日的辉煌也只是过去努力的结果。面对未来,顺德一中化学科组将继续转变教学观念,开展团队合作学习,倡导研讨之风,加强主题教研、问题教研、联片教研、网络教研,围绕教育教学重点、热点、难点开展常规教研和专题教研,实现专业引领与教师自身成长的良性互动,促使科组教师团队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显著提升。

原文转载自公众号【中学化学教研】

编辑:邓冬玉、陈婷利

审校:王怀文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