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播就冲上热搜,朱一龙新剧入股不亏?

24楼影院
+ 订阅

2014年,南派三叔成立南派泛娱,掀开了《盗墓笔记》这个超级IP开发的序幕。

盗墓故事自带的奇幻、历史和恐怖等元素对创作要求极高,再加上资本市场对剧集创作的干预,这条IP开发之路走得十分艰难。

季播剧和系列电影口碑持续走低,稍后的《老九门》《沙海》略有起色,直到15号刚播出的《重启之极海听雷》,盗墓这个IP开发才终于有内味儿了。

豆瓣评分开局8.7,这两天稳定在8.3。

12万人参与打分,能取得这个成绩已经很不错了。

有趣的是,多加注意就会发现,参与评分的大都是原著粉、演员粉,甚至还有黑粉,真正关注于剧集本身的的路人讨论反倒不多。

不吹不黑,今天就带大家看看这部剧的成色究竟如何。

《重启之极海听雷》

《重启之极海听雷》,讲的是《盗墓笔记》后传的事。

经历种种磨难后,人到中年的吴邪(朱一龙饰)成了文物研究所的顾问,小哥张起灵(黄俊捷饰)还在长白山隐居,王胖子(陈明昊 饰)时不时会来邀请吴邪组团接活维生。

如你所见,铁三角金盆洗手,辉煌不再了。

一天,失踪多年的吴三省终于有了音讯。吴三省是吴邪的亲叔,两人关系极好。

从未放弃寻找的吴邪根据这条加密短信,顺藤摸瓜,查到了当年三叔参与的南海王地宫考古工程。

由此,铁三角重聚,吴邪、张起灵和王胖子再次开启了寻找三叔下落的冒险之旅。

所谓的极海听雷,就是这个冒险故事的主要线索。

铁三角的征途目的地——南海王国,这是一个崇拜雷神、能从雷声中听到“神谕”“天机”的古王国。

而国王据说就有7个耳朵!!!

这脑洞开得也太大了吧。

说到这,忍不住提一嘴,同是盗墓题材,为什么《盗墓笔记》比《鬼吹灯》影视化难度更高?

虽然《盗墓笔记》是作为《鬼吹灯》同人文起家,但南派三叔还是摸出了自己的怪力乱神、天马行空的个人风格。

不同于《鬼吹灯》万事万物皆有源可循的老成传统,《盗墓笔记》的故事仿佛是脱了缰绳的野马,脑洞开得漫无边际。

这个风格也延续到了《重启之极海听雷》中。

过于奇诡的文字对摄影、后期和服道化要求很高,而这部剧的主创们出色地完成了这个挑战。

有大片质感,这一点也正是该剧能拿下高分的主要原因。

本剧的光影布置很出色,地下戏份里,墓道再也不是黑乎乎的一片了。

摄影上也很有心机,一惊一乍的惊悚感营造得十分到位。

摄影师热衷于从背后拍人,还偏爱采用狭窄视角,人皮佣、粽子什么的就会出其不意惊现在观众的视野范围内。

服道化上也真的用心了。

举办神秘仪式的部落;

墓道墙上精美的壁画;

以及各种奇形怪状的道具。

接下来是高能预警!!!

国王的七个耳朵很惊悚;

肤白貌美的人皮佣小姐姐也不逊色。

这些无疑给观众带来了极好的视听体验。

虽然整体看起来比之前的系列要出彩不少,但缺点该说还得说。

看过《盗墓笔记》的估计都知道,除了主角具有完整成长路线,其他角色的人设还是比较脸谱化、扁平化。

王胖子和张起灵某种程度上都是工具人,手上不干净的王胖子负责触发推动剧情,神秘的张起灵负责给故事里的神神鬼鬼填坑。

改编为影视剧后,受限于创作要求,至少目前播出的10集里,除了吴邪的人设有一定深度,其他人物都相当扁平化。

尤其是王胖子。

尽管演员表演得很不错,但架不住剧中人物单薄。

一个枪支爱好者、陪葬品发烧友,由于要上交国家,就变成了见钱眼开、手贱爱惹祸的不成熟角色,人设更显扁平了。

其次,本剧的故事节奏和信息密度,也满足不了高要求的观众。

一方面,经过《我是余欢水》《龙岭迷窟》《隐秘的角落》等精品短剧洗礼后,66集的剧对2020年的中国观众来说实在太劝退。

另一方面,66集的剧集长度很容易引人质疑剧集到了中后期有没有大量注水。

即便有一众实力派演员的演技兜底,比如胡军、谢君豪这种影帝,朱一龙、陈楚河等这种青年演员,我对此也不保持乐观态度。

总得来说,《重启之极海听雷》是目前盗墓IP化中较成功的一部,它的成色对得起观众的期待,但究竟是不是精品剧有待商榷。

有趣的是,《盗墓笔记》原著以及延申作品,本就是IP中的大流量,它吸粉固粉的前提就是很会搞cp、人设、粉圈这一套。

而在男主角吴邪的选择上,除了秦昊,从李易峰到鹿晗再到朱一龙,都是各个时期的顶级流量。

由此可见,南派三叔这个精明的商业作家,在追求剧集品质的同时依旧不忘探索IP的商业价值。

而《盗墓笔记》系列作品从豆瓣三四分到豆瓣七八分,这无疑中也在传递一个信号:国产剧创作环境已经开始戒骄戒躁,日趋变好了。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