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线上论坛系列活动之“说课获奖教师谈课程思政”】微处悟真理、润物细无声(十二):杨琳曦老师体会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订阅

【编者按】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党委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上把握时机、把准方向,走在了前面。去年以来,该校党委充分利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有利契机,深入开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大思政体系”专题调研,形成了切实可行的落实方案,其中,就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成立了工作机构,先后两次邀请国内专家团莅校指导和开展培训,该校党委书记蓝祥龙等校领导经常到课堂听课、与上课教师在课后交流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学校实施系列举措,举办“思政融入课程——高职课程思政说课”观摩指导会,举行《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学习研讨会,开展网上课程思政及案例的评选,多部门协同发力,推动全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全面铺开。

在大力推进课程思政的过程中,该校开始涌现出一批具有扎实专业功底、良好政治素质和生动授课技能的非思政专业教师,他们积极响应党的教育要求和学校的部署安排,凝心聚力备课,生动有效地将思想政治因素融入专业课程的各个方面和环节,真正实现了借助专业讲思政、运用思政拓视野,达到微处见真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通过说课比赛脱颖而出,为落实“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探索新的路径和方法。

为此,编者专门邀请这批课程思政说课比赛的优秀教师代表将自己的实践历程和体会形成文章,以供借鉴、弘扬。

本篇是杨琳曦老师的体会。

《Survey of China》(《中国概况》)课程思政建设心得

杨琳曦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外语商务学院)

作为在高校从事留学生教育教学与管理的一线老师,我认为在留学生教学中进行“课程思政”的教改探索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来华留学生作为我国高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他们生长环境、文化背景及受教育环境不同,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具有特殊性与复杂性,更应讲究方法和技巧。

“课程思政”的教改理念与成功实践探索对留学生思想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以“课程思政”教改理念为指导,充分挖掘留学生相关课程的德育元素,让留学生在华期间也能接受到系统的良好思想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如何让留学生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改革成果成为外国留学生了解中国和认识中国的重要窗口,如何结合“课程思政”教学在留学生中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和展示中国形象,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课题。

Survey of China》(《中国概况》)课程德育功能的具体体现

《Survey of China》(《中国概况》)是我国高校来华留学生的必修课程。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地理人口概貌、中国历史发展、中国政治及外交政策、中国经济发展及挑战、中国社会生活及热点问题等几大专题,内容涵盖中国国情的方方面面。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提高外国留学生对中国发展概况、历史文化及社会热点问题的总体认识,增强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他们的知华友华爱华情感。作为一门留学生必修的中国国情课程,该门课程的德育功能是不言而喻的,主要表现在:

1.帮助留学生树立正确的“中华观”。通过对中国地理、历史、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情况的客观真实展现,让留学生从宏观层面加深对中国基本政策制度和国情的理解,帮助他们树立正确“中华观”。

2.加深留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通过让留学生近距离感知和体验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他们对中国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热爱,从而提升他们对华的认同感,鼓励他们担当中华文化的友好传播者,积极介绍和推广中国文化。

3.增强留学生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通过对我国辉煌灿烂的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对近年来中国历史发展、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分析,进一步加深留学生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解,并能认同我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核心价值观。

、《Survey of China》(《中国概况》)课程思政教学的实现路径

通过参加学校2019年12月组织的“课程思政说课比赛”,我对自己的《Survey of China》(《中国概况》)课堂有了一些新的感悟。本学期在这门课的课堂上,也更新了之前课程思政的一些教学方法。

1.修订教学大纲,明确德育方向。

在现行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我们将结合《Survey of China》(《中国概况》)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组织本课程组全体成员研究修订新的教学大纲,凸显本课程的德育功能,明确本课程的德育教学目标为结合中国国情知识的系统介绍,培养他们知华友华爱华情感,引导留学生理解和认同中国道路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增强师资力量,夯实德育保障。

我们将吸收更多留学生教育团队的老师加入教学团队,指导与架构本课程德育目标的实现,并担任有关章节的教学任务;吸收更多留学生管理的老师加入团队,充分利用收集到的学生教学和生活管理信息反哺课程建设和改革。

3.完善教学内容,深挖德育元素。

我们将不断完善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前的教学内容重在中国国情知识的系统介绍,课程中德育元素挖掘不够。课程思政实施之后,我们深挖每个专题教学章节的德育元素,试图从不同视角阐释“中国道路”,我们不仅在课程中重视中国国情知识和客观事实的介绍学习,更重要的是通过讲好中国故事,引导留学生理解和认同中国道路和核心价值观。

4.改革教学方法,拓展德育平台。

首先我们打破传统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丰富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案例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等尝试,并通过小组讨论、Presentation项目展示、观看专题视频纪录片等方式,使教学方法多样化、形象化。

另一方面是结合课堂教学,强化课外社会文化实践活动环节,拓展德育平台,使留学生在真实场景的体验中认识中国国情,理解和认同中国道路。如带领留学生参观广州塔、陈家祠等,让他们在课程实践中真实体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认识到中国坚持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体会到中国文化及道路自信等。

5.改革考核模式,检验德育效果。

改革传统的以书面笔试为主的考核方式,重视学生平时成绩的表现力,建立多层面的平时成绩考核方式,并加强文化实践环节的考核,提高实践教学考核权重。考核方法以开放式题目为主,着重考查学生对中国道路的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