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时代峰峻旗下组合时代少年团官博连发两条视频,描述了艺人备受私生饭骚扰的日常。视频中,成员们的外出计划,因私生的紧追而被打乱,成员们口述了自己的经历和对私生的苦恼,因此还在这之后策划了一期甩掉私生的视频。成员们分成三组,设定一个目的地,先后出发,用尽各种方式在路上甩掉私生,最后到达目的地集合。
可是,纵然使用各种方法,他们也无法逃脱无孔不入的私生,在计划开始前就发现在货梯、楼梯间内躲藏的私生;商量对策时发现躲在楼梯间内偷听的私生……
通过绕路、换装并多次换车摆脱,最终的结果仍是被跟车,甚至在到达目的地时发现了早已有私生在蹲守。
成员们躲避私生的画面宛如谍战片场景,却依旧摆脱不了私生变本加厉的疯狂行径。视频中,成员们还倾诉了自己回家、上厕所、住酒店被跟踪、偷窥的经历。
酒店大堂蹲点的私生
而此前,时代少年团已多次被爆出被私生骚扰,还上了社会新闻。先是当地电视台报道由于私生闯入成员居住的小区,并堂而皇之地在居民楼内拍摄、蹲守,打扰到了小区居民的日常生活,私生还与居民产生肢体冲突。后又有公司曝光私生通过非法手段进入公司楼层,偷窥、拍摄的监控录像。然而一次次的申明、曝光,却并没有遏制住猖獗的私生行为。
在现在的娱乐圈,私生行为屡见不鲜。像安装追踪器,在爱豆家门口装监控,入侵家中洗澡,私密场所偷窥,非法获取手机号、住址等私生问题,已成为娱乐圈难以解决的顽疾。艺人们也备受其扰,在最近播出的《拜托了冰箱》中,王嘉尔就表示自己进酒店会检查房间内是否有监控,而王俊凯、王一博、黄明昊等多位艺人及业内人员和多家经纪公司,也多次在微博上控诉私生的非法越界行为,呼吁理智追星。
相关新闻链接:偷装追踪器、租铲车代拍……逼得王一博王俊凯连发声明的私生有多猖狂?
然而私生却不减反增,频繁出现在艺人工作和生活中的各个场合,手段愈发多样恶劣,甚至有私生猖狂到在艺人面前大喊 “你能拍为什么别人不能拍”,“不拍怎么提高曝光度”等,对艺人及经纪公司的劝告置若罔闻,不以为然。
私生的行为早已越过了饭圈,上升为一个社会问题,而一次次的曝光、声明、警告有何效果?一方面,是私生在曝光下依旧的肆意猖獗,另一方面,是粉丝、艺人对于私生的愤怒和无能为力。难道对于私生,真的没有能够治理的办法吗?
根据我国刑法相关规定,例如非法获取身份证号、手机号、微信号、航班信息等,就有可能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在公共场所,追逐、拦截、辱骂等行为,可能构成寻衅滋事罪;私生的跟车行为,追逐竞驶,同样可能构成危险驾驶罪;非法侵入他人住宅,也构成相应罪罚。
在法律层面上,这些行为理论上都可以找到相应的条例规定进行追责。但现实中,这些私生行为往往都因为打“擦边球”,难以追究其法律责任。例如在艺人上班及居住场所蹲点聚集、跟车,除非酿成危害他人生命安全或公共安全的事故,否则警方很难介入处理。此前时代少年团居住的小区有私生饭蹲守,与小区居民引起冲突,多次报警介入,警方也只能是对其进行警告劝离,不能进行实质性处罚。另外,据统计,仅在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2017年至2018年上半年,有记录的粉丝警情就有27起。
通过法律途径追责私生本人,目前仍十分困难,艺人和工作人员每次提起,只能表示无奈。但同时,私生行为背后的众多黑色、灰色产业链,也亟待整顿治理。
举着手机、单反,获取到一般途径无法拍摄到的独家图片、视频,一边满足自己窥私、“先于他人”的快感,一边通过传播代拍,开站卖图、卖周边在粉丝群体内部吸金,给自家艺人“增加曝光度”,久而久之,一些原本并不相关的人员发现其中有利可图,像代拍、黄牛、黑车等,便也蜂拥而上。
同时,这些私生通过在网络上获得的快感和利益,产生了自我安慰、自我宽恕、自我表扬等心理,认为“拍他是为他好,为他吸粉,为他营业”。渐渐地,一些粉丝就会被“把跟拍艺人的私生活当作增加曝光度”的话术“洗脑”,认可这种行为和观念的存在,并源源不断地助长私生的嚣张气焰。
他们意识不到自己行为的错误,反而会觉得这是一种更便捷、更近距离的追星方式。有一些私生的心理已经完全病态,他们不是为了接近偶像而追私,更多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窥私欲和控制欲,以及那种凌驾于他人之上的快感。
曾经有一位视频博主采访过一位某偶像组合的前私生饭,在她的自白中,她承认自己陷入了充满戾气、幻想等不当情绪中,甚至产生了报复的想法。
她透露在私生圈中还流传着许多不曾在网络上曝光的隐私图片、视频等信息,“大部分图片和视频会被私藏”,这些图片不会曝光在网络上,仅在内部传播、买卖,甚至个人收藏。
她还分享了非法航班信息在私生中大受欢迎的原因,“他们无处可逃”,言语中充满了恐怖的气氛。
私生是一种完全病态的错误行为,然而正是饭圈中长期存在这样“被允许”的灰色地带,才会在视频中出现私生们围堵、跟踪着艺人,又在艺人上了车后齐声说“晚安”的讽刺场景。艺人们无奈地表示,许多人一边说着要抵制私生,却又一边马上打开手机对着新出的私生图交口称赞。
私生究其根本,是恶劣的饭圈风气下的衍生物,是不尊重,是错误,更是违法,却在冠冕堂皇的修饰下成为了一个顽疾:网络上粉丝群体的“教唆”、艺人及其团队对错误追星方式的无视、纵容,实际上都是滋养私生的温床。
7月13日,国家网信办启动为期两个月的“清朗”未成年人暑期网络环境专项整治,其中一项为重点整治诱导未成年人“无底线追星”、“饭圈互撕”等不良的信息和行为。在CCTV6《今日影评》中,时事评论员王健称部分艺人及其经纪团队对粉丝的纵容,饭圈不加约束的错误观念和行为,种种因果关系关联在一起造成了乌烟瘴气的网络空间,“本来因为爱好在一起的,这个事情是很美好的,最后变成了无底线,粉丝受伤,社会公众被蒙蔽双眼,整个商业市场被搞得一塌糊涂”。
在整个大环境下,“无底线追星”的形成每个人都难辞其咎,追星成为了一个被裹挟的“负担”,对艺人也好,对粉丝也好,这都是一个不健康的生态。振聋发聩的“理智追星”,不是说说而已,抵制私生,需要艺人和粉丝共同的努力,更需要有关部门对黑灰产业链的严厉打击。
作为艺人,必须要对粉丝起正确的引导作用,勇敢说“不”,同时还要精进自己的实力,以减少对粉丝的依赖。如果有作品立身,失去这些所谓的“曝光度”,也一样可以在娱乐圈立足。作为粉丝,则要从理智判断每一个屏幕上“美好的陷阱”开始,从改变粉丝“绑架”“控制”艺人的观念开始。离偶像的舞台近一点,离他们的生活远一点。
【撰文】南方+记者 张思毅 实习生 朱嘉祺
【图片】部分来自网络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