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翠亨村走向世界,孙中山精神何以成为华人文化“公约数”?|聚焦第四届海峡两岸中山论坛

南方+ 记者

全国有多少条中山路?十多年前,曾有机构和媒体进行统计,全国各地有超过300条纪念孙中山先生的道路,其中直接以“中山路”命名的就有180多条。

十多年过去,“中山路”仍在国内各地外延,虽然各条道路修筑的年代和空间位置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纪念孙中山先生,孙中山先生及其精神品格也成为了凝聚各地华人的文化“公约数”。7月17日,第四届海峡两岸中山论坛开幕,两岸同胞齐聚伟人故里,孙中山精神和孙中山文化成为论坛的一个重要话题,再次凸显孙中山文化的文化纽带作用。

从中山出发,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背景下,孙中山文化有望获得更大的延展空间,展示更强的文化融合力。

孙中山纪念馆。

从翠亨村出发走向世界

“五桂山下,兰溪河畔,原野飘香,宛若天堂。翠亨村晓,醒来的阡陌上,走过来一个人 我们的孙中山。走过多少路,名字叫中山,条条中山路,都通往四方,飞跃大海,连接中国心,世界的孙中山,我们的孙中山……”

2011年,时任中山市领导丘树宏联手著名音乐人李海鹰创作了一首纪念孙中山先生的歌曲——《我们的孙中山》,2011年10月,《我们的孙中山》首演。随后,随着大型多媒体交响音诗 《孙中山》公演,《我们的孙中山》先后在广州星海音乐厅、中山市文化艺术中心、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亮相演出。2012年3月27日,巡回各地后,《我们的孙中山》回到她的原点、孙中山先生故居所在地——翠亨村,丘树宏和李海鹰将这首歌赠予孙中山先生的启蒙小学——翠亨小学,如今,《我们的孙中山》已成为翠亨小学的校歌。

孙中山文化概念由中山市于2007年首倡。2008年初,中山市委、市政府颁发《关于加快推进文化名城建设的意见》,提出实施八大文化工程,孙中山文化工程位列首位。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共建人文湾区”,并明确“支持中山深度挖掘和弘扬孙中山文化资源”。

2019年,中山举办孙中山文化粤港澳行活动。

在中山市的推动建设下,孙中山文化的内涵和呈现形式不断丰富。近年来,中山在传播孙中山文化方面作了多种尝试,建设多个实体性研究机构和文化传播基地。目前,市内已有超过20所学校建立了孙中山文化普及教育基地。除了硬件建设,中山还以文化为载体,形成了大型报告文学和纪录片《中山路》、《中山装》系列、大型交响组歌《孙中山》、交响歌曲《我们的孙中山》、专著《先行者之歌》、长篇散文诗《山高谁为峰》等系列文化产品。其中大型交响组歌《孙中山》在海外巡演更是引发一股“孙中山文化”热。

打造粤港澳文化交流合作“公约数”

今年6月,经各地推荐和专家评审,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联合推出了首批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其中就包含孙中山文化遗产游径。孙中山文化遗产游径主要分布于中山、广州、东莞、惠州、珠海和肇庆等地,包括广州孙中山读书学医游径等9段实体游径。

以纪念孙中山先生为主线,粤港澳大湾区各地有着千丝万缕般的联系,而经过近年来得传播和发展,孙中山文化已成为大湾区人文交流合作的重要“公约数”,这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在人文湾区建设板块加入“挖掘和弘扬孙中山文化资源”的重要背景。

这个“公约数”正不断变大,经过12年的探索,孙中山文化的传播和研究体系逐渐成形。2019年,中山出台《关于建立中山市孙中山文化交流合作机制的实施意见》,提出“搭建一个孙中山文化合作交流平台、制定一项孙中山文化交流计划、完善一张孙中山文化交流网络、落地一批孙中山文化工程项目、探索试办一个翠亨新区‘文创示范区’”。这是中山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提出的首个孙中山文化建设系统性文件。

孙中山文化十周年活动。

今年3月,中山发布《孙中山文化交流合作规划纲要》,提出了更为细化和长期的孙中山文化建设目标:到2021年时,初步完成“孙中山文化”的深度挖掘弘扬和交流合作的总体规划和分项规划工作;到2025年香山县更名为中山县100周年及孙中山先生逝世100周年时,实现“孙中山文化”的概念在全国范围内被社会各界广泛接受并深入人心,其国际传播力也显著加强;从2035年香山县更名为中山县110周年一直到本世纪中叶,实现“孙中山文化”的概念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认可。同时,中山市还加快建设孙中山文化交流中心等载体,将孙中山文化打造成为中山立足湾区、放眼全球的城市名片。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视野下,孙中山文化从中山出发走向湾区、走向世界,有望展示出更强的文化魅力和凝聚力。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雷海泉


编辑 朱晓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