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厦龙背岭宗祠里的“家宴”
7月16日,龙背岭社区叶氏宗祠锣鼓喧天,热闹非凡,社区的小伙子舞着醒目的小麒麟绕祠堂一周后,开始祭祖仪式。
而在祠堂后厨里,七旬高龄的老人叶伟池带领族人们,忙着磨刀,洗案板,洗猪肉,切猪肉,调料、备菜、烹饪……连日来刷屏走红的纪录片《寻味东莞》里,让塘厦镇龙背岭社区“太公分猪肉”的乡情习俗火了一把,也让更多人关注这场融汇亲情与美食的欢宴。为此,塘厦举行“传承客家文化 品尝客家美食”活动,希望进一步传承发扬客家传统文化。
当天,这个200多年历史的客家村落又热闹起来,家宴两道主菜是客家焖猪肉和塘厦碌鹅。主掌勺人叶伟池在灶台边忙着,“父亲很会做菜,一直是祠堂家宴中的掌勺人,我算是子承父业。”
据介绍,龙背岭的客家焖猪肉在调味和火候上十分讲究,猪肉先用白糖、酱油、米酒腌制,再在大锅中炒至金黄,最后放入豆腐焖制40分钟左右,一道肉色红亮、质地柔软、汤汁油润的客家名菜就可上桌。
客家蒸鹅的选材非常重要,需要挑选又肥又大的农家鹅,再用花生油炸到金黄。在这过程中,不停翻动油锅里的鹅使其均匀受热。调料的配制也非常讲究。“蒜头、红腐乳、红糖、蚝油、陈皮、生抽……”叶伟池一口气列出了七八种配方。他会将一大盆配好的调料灌入已炸到金黄的鹅肚子里,然后在鹅的身体表面再抹上一层,这道菜的香味很快就散发出来了。
焖猪肉、客家蒸鹅、客家香芋扣肉……经过大半天的精心准备,一碗碗色香味俱全的客家特色菜便做好了。族人们便围坐在一起品尝家宴,闲话家常。
家宴后,便是龙背岭叶氏族人最期待的重头戏“太公分猪肉”。据龙背岭社区老人介绍,多年来,龙背岭社区的叶氏子孙,每年重阳拜祭仪式后,由村内德高望重之人将焖好的猪肉分给每家每户,分到手的猪肉好比“福肉”,以此来取吉获福。
据介绍,每年重阳节家宴,由于祠堂内场地有限,围餐分两批进行。依照尊老爱幼的习俗,60岁以上的老人首先入席,随后年轻人第二批入席。“一场家宴,可以叙乡情,聚民心,传承发扬了客家文化。”龙背岭社区居民、东莞市女企业家协会会长叶小红每年都为这场祠堂里的家宴出钱出力,奉献付出。
叶小红记得,“第一次参加‘太公分猪肉’是在20世纪60年代,当时她还是十三四岁的小姑娘。那时物质生活条件比较艰苦,猪肉分得少,但祭祖聚餐之后拿一点肉带回家,大家已经很高兴了。”回忆往昔,对比当下,“太公分猪肉”已经是意义大于实际,成为了岁月流转间的佳话美谈。
【记者】朱晋
【视频/摄影】黄政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