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成立消费扶贫协会 推动扶贫产品销售走上“高速路”

广东扶贫
+ 订阅

15个商家、企业一天订购扶贫产品9860多万元; 河源扶贫产品已形成“1+2+7”销售格局。

昨天,河源市消费扶贫协会成立大会暨消费扶贫系列活动在河源市深河扶贫服务中心举行。广东省扶贫办二级巡视员宋宗约、河源市副市长刘东豪、河源军分区副司令员李国、深河指挥部副总指挥长成嶂旻、河源市扶贫工作局局长钟志坚等领导出席活动。

据不完全统计,当天共有15个商家、企业通过大会现场、云上签约等方式订购河源扶贫产品预计达9860多万元。

近两千种优质扶贫产品走出河源、走进千家万户

■领导嘉宾上台颁发河源市消费扶贫协会名誉会长单位牌匾。

活动现场,河源市扶贫工作局副局长王伟元宣布河源市消费扶贫协会成立,黄滔当选为协会会长。省、市领导为当选协会领导机构成员颁发证书、牌匾。同时,“河源市文化扶贫创意中心”也宣告揭牌。

近年来,河源投入产业帮扶资金14.8亿元,形成了1980多种优质扶贫产品,走出河源、走进千家万户。

这次扶贫产品订购活动,得到社会各界热烈响应。据不完全统计,当天有15个商家、企业通过大会现场、云上签约等方式订购河源扶贫产品,预计达9860多万元。

活动现场,广东东西部扶贫协作产品交易有限公司、深圳市海吉星国际农产品物流管理有限公司分别与深河扶贫服务中心各签订3000万元的扶贫产品订单。

广东省扶贫办二级巡视员宋宗约表示,消费扶贫是中央和省部署的重要工作。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新冠疫情对脱贫攻坚带来了新的挑战,消费扶贫更加重要。广东去年全面部署的消费扶贫工作,今年要全面见实效、上台阶。希望河源市消费扶贫协会成立后,发挥其独特作用,以消费扶贫为牵引,促进产业扶贫和消费扶贫有机衔接、互动转化,畅通产销对接,把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往千家万户,把贫困户、贫困村的产品变为实实在在的收入,把好事办好、实事做实。

河源市副市长刘东豪表示,扶贫的最终目的是“不用扶”。大家在思考扶贫道路怎么走的时候,检验的一个标准就是通过“扶”后,最终可脱手,即“不用扶”。但“不扶”的前提是群众自己要能够创造财富。怎么创造财富?这离不开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勤劳,一个是资本。河源的群众不缺乏勤劳刻苦的精神,缺的是资本,这个资本主要就是指市场。“我亲身经历的感受是,河源农产品是非常好的,拿到外面去卖会觉得很自豪。”他说,酒香也怕巷子深,扶贫产品需要政府和企业携手去解决销售等的问题。

市财政每年将安排200万元补贴扶贫产品

据介绍,河源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消费扶贫工作。去年9月,河源按照“行政撬动、市场带动”的理念,建设了以扶贫产品展销为重点,融合扶贫历史展览、扶贫业务培训、扶贫信息管理等内容,“九位一体”的深河扶贫服务中心,开创了“六个一”消费扶贫新模式(一套政策、一个平台、一台展销会、一个品牌、一条线路、一个团队)。深河扶贫服务中心已经被省扶贫办授予“广东省消费扶贫创业创新基地(河源)”。

目前,深河扶贫服务中心有130多家企业进驻,展销扶贫产品超500种,孵化支持700多个村590个产业,整合对接扶贫电商56个、消费扶贫基地78个、深圳市各区(街道)消费扶贫超市(商店)58个。深河扶贫服务中心正发挥着推进河源消费扶贫主平台、主阵地、主引擎的作用,形成了以深河扶贫服务中心为中心,广东东西部扶贫协作交易市场河源馆、消费扶贫中心(深圳)河源馆为“两翼”,遍布五县二区“七个支点”的“1+2+7”河源扶贫产品销售“高速公路网”。

近期,河源市还将出台消费扶贫示范企业认定和资金奖补管理办法,市财政将每年安排200万元资金对扶贫产品进行补贴。昨天成立的河源市消费扶贫协会是深河扶贫服务中心“九位一体”中重要的“一环”。河源将以消费扶贫协会为平台,加强扶贫产品产销对接,加快扶贫产品走出去的步伐,为产业扶贫提供强力支撑,助力贫困户建立稳定增收渠道。

逛馆

“这么好的茶要打出名气,卖到广深去啊”

河源五县二区扶贫产品集中接受“检阅”,省市领导为扶贫产品鼓劲加油。

■源城馆展出的扶贫产品。

“你们的葡萄好甜好香啊。”昨天,在河源市消费扶贫协会成立前,与会的领导嘉宾参观了河源市各县区脱贫攻坚成果展示馆,一位嘉宾试了颗来自源城区的阳光玫瑰葡萄后,不由赞叹说。源城馆的相关人员告诉他们,现在的葡萄是够甜了,但过段时间吃起来才更香。

新快报记者在展示馆内看到,丰富多样的扶贫产品,让大家目不暇接。各扶贫产品展示馆都费尽“心机”推销自家的特色产品,还有网红加持现场直播,很是热闹。

宋宗约、刘东豪、李国、钟志坚等人不时跟各馆负责人交流,了解扶贫产品的生产、销售情况,并提出指导意见。

■龙川馆展出的扶贫产品。

龙川馆的特色产品是山茶油。据了解,龙川境内盛产山茶油,种油茶虽然辛苦,但是产值也不错。现场工作人员拿起一瓶绿色包装的山茶油告诉新快报记者,这样一瓶500毫升的山茶油就能卖到198元。

在源城馆,工作人员正在落力推销一款应季水果阳光玫瑰葡萄。前来参观的嘉宾试吃了一颗后说:“你们的葡萄好甜好香啊。”而销售人员则告诉他们,阳光玫瑰葡萄要到8月10日左右吃起来才更香,“到时候吃起来有股淡淡的玫瑰味。”

据介绍,这些葡萄来自源城区的双头村,在帮扶单位深圳市大鹏新区葵涌办事处的支持下,村里建起了以葡萄为主的水果采摘园。由于采取农旅结合的方式,上一批早夏无核葡萄不到半个月就被抢购一空了。这种阳光玫瑰葡萄,现场采摘价都能卖到38元一斤,而且也不愁销路。

■和平馆展出的扶贫产品。

和平县不但是“温泉之乡”,而且这里也物产丰富。“宝宝们不要去喝碳酸饮料了,来喝我们的猕猴桃汁吧,天然又营养。”和平馆内,一名女网红正在卖力地推销和平县的产品。销售人员告诉新快报记者,和平县下车镇的猕猴桃因为维生素含量高、酸甜可口而且多汁,很受大家特别是孕妇的喜爱。而猕猴桃既能卖生果,也能制成干果和果汁卖。产品附加值不错。此外,和平馆卖得不错的还有腐竹特产。

■江东馆展出的扶贫产品。

河源米粉一直比较出名。新快报记者在江东新区馆看到,这里主打的是各种杂粮米粉、淮山米粉、排骨面等食品。此外也不乏土鸡蛋、花生油等产品。

■连平馆展出的扶贫产品。

卖得比较火的,还有连平馆的鹰嘴蜜桃。新快报记者小试了一口,觉得清脆香甜,很是可口。据介绍,这些鹰嘴蜜桃来自连平县上坪镇,由公司通过合作社的方式,组织贫困户或其他农户种植,以保底价收购。记者了解到,现场一箱八九斤的鹰嘴蜜桃就能卖到138元,不时有人选购。

■紫金馆展出的扶贫产品。

紫金馆的工作人员则告诉记者,紫金主打的扶贫产品是各种水果以及茶叶,准备打造成区域性品牌。

■东源馆展出的扶贫产品。

东源馆则在显要的位置摆出了一款叫“食叶草”的米粉,销售人员说这是刚开发的产品。现场还摆着蓝莓汁、蓝莓干等深加工的产品。而令领导嘉宾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这里的紫色茶叶。

“这味道真的不错。”喝了一杯紫色茶叶泡出来的茶后,河源市扶贫工作局局长钟志坚夸赞道。但一旁的销售人员告诉他,茶是好茶,但这种产于石坪顶的紫色茶叶就是产量太少了。对此,河源市副市长刘东豪建议说:“这么好的茶还是要打出名气,要对接到广州和深圳的市场去。”

爱心书画家捐资捐作品

支持河源扶贫工作

■汪庆誉河源文化扶贫工作室向扶贫基金会捐款五万元。

昨天,在深河扶贫服务中心一楼,还举办了汪庆誉河源文化扶贫工作室揭牌、义卖捐赠活动。书画家汪庆誉当场捐款5万元支持河源的扶贫工作。新快报记者在汪庆誉的书画室看到,这里挂满了汪庆誉创作的多幅关于扶贫的书法和有关河源的山水画。他表示,部分作品将义卖后进行捐赠。

汪庆誉还透露,将于今年9月、10月期间组织一批书画家到河源创作,部分作品拍卖所得也将用来支持扶贫工作。

编辑:欧文恒

审校:胡海

来源:新快报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