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牌看边角,成功看细节。许多人在平庸与伟大之间,只差一个细节的用心。稻盛先生的一次人生经历,让他明白了注重细节方能造就完美产品。
给自己5分钟,走进塾长,成就自己
在混合陶瓷粉末时,要用到一种叫做球磨机的实验器械。当时一位前辈是在用刮刀把那些粉末抠出来,再用刷帚洗得干干净净。但是,和他相比,只是简单清洗一下的我,有时在实验中总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有很多东西,只有自己经过多次失败,吃尽苦头之后才能明白。只有经验与理论的完美结合,才能完成出色的技术开发和发明。
成功合成镁橄榄石
公司接受了松下电器的一笔订单,要生产一种U型高压绝缘体零部件,用于电视机显像管的电子枪上。随着电视机需求的激增,他们希望能够把之前从合作商荷兰飞利浦公司进口的零件国产化。我开始考虑是否可以用镁橄榄石陶瓷来做U型管,经过一年多的时间,终于合成成功,这在日本尚属首次。
镁橄榄石的合成过程中,最难的地方在于,矿物原料都是干燥的粉末,难以成型。在传统的陶瓷世界,都是用黏土来充当黏合材料的,但这样就会掺进混杂物,得不到品质纯粹的产品。
这个问题终日困扰着我。有一天经过实验室时,大概是因为边思考边走路吧,我被什么东西给绊了一下几乎摔倒,不禁叫道:“谁在这乱放东西?”低头一看,有一些褐色的松脂一样的东西黏在了鞋上。那是前辈实验时使用的石蜡。
“就是这个!”我灵光一闪,在粉末状的原料中加入纯粹的石蜡作为黏合物,应该是能成型的。我急忙把原料和石蜡放入锅里,像炒饭那样搅拌,然后放入模子里成型,结果取得了完美成功。
之后,我将用这个方法成型的部件放入炉里烧,石蜡在烧制过程中全部燃尽,成品里不会留下混杂物。真是太不可思议了,这大概就是得到了神灵的启示吧。
这样,成功合成的镁橄榄石,不久就作为显像管的U型高压绝缘体零部件的原料被广泛使用。研发的成果被工业化生产,对技术员来说是幸运至极的,我也找到了极大的成就感。我想要发表一篇关于此次合成的论文。偶然间我看到在陶瓷协会杂志上竟然登载着一篇有关成功合成镁橄榄石陶瓷的论文。作者是工业技术院名古屋工业技术实验所(现在的名古屋工业技术研究所)的科长杉浦正敏。
论文发表那一天,我赶到名古屋的会场,仔细地听过后,发现他和我的研究方法完全不同,感觉离实际应用还有一段距离。尽管如此,我还是请求和杉浦先生会面,与他交流了自己的研究,也因此与杉浦先生结缘,他后来也加盟了京瓷株式会社。
抓住细节造就了完美
虽然公司的现状令人失望,可是仍然存在着一些因其优良传统而造就的优秀技术员。有一位技术员前辈,就是这样一个默默无闻专心工作、低调朴素的人。
在混合陶瓷粉末时,要用到一种叫作球磨机的实验器械。为了粉碎原料会在其中放入小球,再放入粉末让它骨碌碌来回转动进行混合。我平时就是这样按照粉碎、混合的顺序进行作业的,没有考虑太多。可有时我会看到那位前辈坐在清洗原料的地方,竭尽全力地用刷帚清洗球磨机。
原来,小球上会有一些小坑,那些小坑上会黏上之前实验用过的粉末。前辈是在用刮刀把那些粉末抠出来,再用刷帚洗得干干净净。我当时看着他,心想一个大学毕业的技术员竟然还做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
但是,和他相比,只是简单清洗一下的我,有时在实验中总是达不到预想的效果。探明原因时,我眼前突然浮现出这位前辈的身影,在那一瞬间,我好似醍醐灌顶。
原来如此,只是简单清洗的话,器具上还会残留之前实验的粉末,在下次实验时这些粉末就会混进去,导致陶瓷的特性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前辈会在认真清洗完实验器具后,再用挂在腰间的毛巾把小球擦拭一遍。即使是简单的清洗作业,也要做得如此彻底啊。
教科书上只是写了将原料粉末混合成型,然后在高温中烧制即可,但实际中,仅按那样操作是行不通的。有很多东西,只有自己经过多次失败、吃尽苦头之后才能明白。只有经验与理论的完美结合,才能完成出色的技术开发和发明。前辈的背影教会了我现场经验的重要性。
盛和塾简介
盛和塾成立于1983年,是日本经营四圣之一稻盛和夫创建的向企业经营者传授经营之道和阿米巴经营的学习平台。稻盛经营学在中国经过10年的实践和验证,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家的认可和推崇。
广东盛和塾是中国盛和塾在广东地区的分支机构,2011年由稻盛和夫先生亲自揭牌成立。9年来数以万计的企业经营者因参加盛和塾的学习而改变了自己的人生或事业轨迹,从此不再迷茫和困惑,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和企业发展的方向。
了解更多,敬请关注“广东盛和塾”官方微信和官网。教您如何利用哲学经营企业,提高企业经营者心性,助力员工物心双幸福。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