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平均年龄超60岁的助老志愿队 要趁着“年轻”多为社区做点事

大亚湾发布
+ 订阅

  “大姐你想开点,你要先照顾好自己的身体。”

  “谢谢你们来看我,端午节送的粽子太好吃啦……”

  7月14日下午,69岁的孙芳存、李瑞银和澳头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助老队的几位姐妹,一起来到澳头妈庙村,探望84岁的叶阿婆。像往常一样,叶阿婆对大家的到来特别激动,拉着大家的手有说不完的话。

  2019年,澳头居家养老中心助老队成立。如今这支助老队共有27人,成员中除了2人50多岁,其余都是60多岁。“我们虽然年纪不小,但还可以帮助其他‘老人’,帮助他人,快乐自己。”这群志愿者说。

  助老队志愿者探访高龄老人。

  “闲不住”的孙阿姨

  澳头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是许多居住在澳头片区老人每天必去的地方,老人们在社工的组织下,除了唱歌跳舞聊天看书,逢年过节还一起去慰问社区里的困难空巢老人。

  70多岁的何晓奎夫妇是这个服务中心的积极分子。夫妇俩是陕西人,上个世纪90年代初来到大亚湾生活定居。会写快板、打快板还很热心志愿服务的何晓奎是“惠州好人”,他的爱人孙芳存是一位有着近30年党龄的老党员,退休后和他一样闲不住,志愿服务路上总是夫唱妇随。

  到海边清洁沙滩、在澳头渔人码头捡垃圾、逢年过节慰问困难户……2017年,孙芳存注册成为一名志愿者。这几年来,她和老伴何晓奎的身影出现在各种志愿活动中。

  在夫妇俩的带动下,经常在澳头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老人也跟着他们一起参加志愿活动。陈阿姨说,现在每当去海边清洁沙滩,她还会带着7岁孙女一起去,“让孩子跟着一起做志愿者,从小树立志愿服务理念。”

  不仅如此,“闲不住”的孙芳存还建了个“兄弟姐妹志愿者义工群”,把热心公益的一群老人拉到一起做公益。这两年来,她们在社区里开展的旧衣物回收志愿活动进行得风生水起,老人们不怕辛苦,上门收取旧衣物,让左邻右舍十分感动。

  成立助老队服务高龄老人

  看到在澳头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活动的老龄志愿者越来越多,2019年,服务中心的社工们便把这些老人组织起来,成立了一支助老队。如今,这支助老队已有27名成员,平均年龄60多岁。

  “老人们不仅热心,生活经验丰富,还多才多艺,可以为其他有需要的高龄老人提供服务,还给我们社工提供了很多经验指导。”澳头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工林玲芝说,助老队成立后,服务中心经常组织队员们开展探访慰问高龄老人、为困难老人家居清洁等活动。端午节做粽子、中秋节就做月饼送给高龄老人;他们还自编自导自演节目,去敬老院慰问。

  对于许多高龄、空巢和困难老人来说,因为儿女不在身边或经常无法近身照顾,社区照顾就非常重要。有这样一群阅尽生活、能懂得他们内心的老人经常来探访,陪着聊天、听他们倾诉,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慰藉。

  志愿者和社工探访高龄老人。

  家住澳头老城区的老李夫妇已经70多岁,他们就深刻体会到“远亲不如近邻”。李老伯和何晓奎夫妇一家是老街坊,也是经常在一起吹拉弹唱的朋友。但这几年来,李老伯的老伴身患重病,每周都要去医院打几次针,还经常摔倒、晕倒,可把他折腾坏了。

  因为儿女都不在身边,每每家里发生急事,他首先想到的就是何晓奎夫妇。“李老师一个人照顾老伴很不容易,刚好我跟他家住得近,我又可以开车,很多时候可以帮他。”何晓奎说。

  家住澳头洗马湖的叶阿婆84岁了,与患病的儿子一起居住。如今,每天中午,澳头居家养老送餐服务项目的社工给她送营养午餐。助老队的李瑞银阿姨等老龄志愿者们也经常来探访,陪她聊天。叶阿婆把社工和志愿者当成了自己的家人,每次见到她们都有说不完的话。志愿队的李瑞银退休前是一名政府工作人员,会说本地话的她,让叶阿婆无比亲切。每次要离开时,叶阿婆都会拉着她的手蹒跚着出来送。

  像其他许多老人一样,助老队的老龄志愿者们也要帮儿女带孙,参加志愿活动都是带娃做家务之余抽出的时间。“我们虽然也老了,但身体健康,做事不比年轻人差,相比高龄老人,我们还是‘年轻人’,还能发挥余热。”助老队的志愿者们说。

  采写:匡湘鄂

  编辑:小超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