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媒体和青企协走进传统文化

顺德文艺
+ 订阅

顺德媒体和青企协走进传统文化

顺德区文联文艺采访行之二

- 让艺术贴近群众,让艺术回归生活 -

为促进与顺德本地媒体记者朋友、外地媒体驻顺德记者朋友的沟通与交流,加强对顺德文艺事业发展的了解,7月5日下午,顺德区委宣传部、区文联邀请了16家媒体单位和顺德青年企业家(青商)协会文化艺术俱乐部的代表参加传统文化艺术活动观摩交流。

观摩活动由顺德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顺德区委宣传部副部长何鸿佳带队,与媒体和企业界的朋友共同参观了明艺书苑、点石堂和品松丘等三个地点,与众人分享了中国传统书房、英石和盆景等传统文化,从中领略传统文化的艺术之美。

明艺书苑

第一站是位于顺德大良105国道仙泉路口的明艺书苑,这里也是第一个挂牌成立的顺德区文联文化艺术基地。

“明艺书苑”黄苑芳女士介绍明艺书苑的运作情况

明艺书苑的内部按明清文人书房进行设置,结合了中国传统家具及各时期文房用品、琴棋书画等作品。让艺术贴近群众,让文化回归生活。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杨芹老师

介绍“明艺书苑”举办文艺活动的情况

明艺书苑是免费对外开放的公益文化场所,可举办读书会、书法、美术等相关文化活动,各文艺团体可提前预约使用场馆。

点石堂

第二站是点石堂,它位于伦教工业区兴业中路2号,是顺德区英石协会邓培文会长收藏英石的场所,点石堂所收藏的英石超过1000件。

早在宋朝,英石就被列为皇家贡品,多本古籍均对英石作了重点介绍。苏东坡、杨万里等古代名家视英石为珍宝,赏玩之余,赋诗赞颂。

顺德英石协会邓培文会长讲解英石的艺术价值

区文联何鸿佳主席、区英石协会邓培文会长、

区青企协文化艺术俱乐部佘海晴主席、

明艺书苑 黄苑芳女士在讨论英石的观赏角度

英石产于广东省英德市,故又称英德石,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英石是一种经远古地壳运动、裸露地面,经常年日晒雨淋、长期风化、自然剥落破裂而成的石灰岩石。具有“皱、瘦、漏、透”的特点,是中国四大园林名石之一。

品松丘

第三站是品松丘,位于顺德大良凤翔工业区,这里是中国盆景大师韩学年老师的盆景展示基地。韩学年老师的作品被誉为岭南盆景的一个新突破,每件作品根据树桩的不同特点顺势而为,恍如天成,不露人工雕琢痕迹,每件作品都蕴含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过硬的制作技艺。韩老师的盆景作品因为艺术风格独树一帜,所以在行内被称之为“韩格”。

韩学年老师讲解如何欣赏盆景艺术

与韩学年老师交流盆景的种植技巧

韩学年老师分享盆景艺术的心得

“盆景”一词,最早即见于明代屠隆所著的《考盘余事》。盆景以植物、山石、土、水等为材料,经过艺术创作和园艺栽培,在盆中典型、集中地塑造大自然的优美景色,达到缩地成寸、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同时以景抒怀,表现深远的意境,犹如立体的美丽的缩小版的山水风景区。

何鸿佳主席向韩学年老师赠送画作并合影留念

经过一下午的观摩学习,既加深了各位对顺德传统文化的认识,也开阔了眼界,让媒体朋友和企业界的朋友对顺德的本土文化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有参观的媒体朋友提到:“顺德的文化元素是非常丰富的,它代表了顺德,代表了顺德文化,也可以增加新顺德人对顺德的认同和归属感”。

本次传统文化艺术观摩交流活动,为广大媒体朋友和企业界的朋友开启了一扇领略顺德传统文化艺术之美的窗口,让参与者能在活动中触摸文化发展的脉络,感受传统文化之美,加强了对顺德传统艺术精品的认识,希望通过本次观摩活动,能加强媒体朋友对顺德传统文化的关注,并通过媒体的传播平台让更广大的市民群众能了解顺德的文化艺术,学习欣赏文化艺术,并加入到从事文化艺术的队伍中来。

图文编辑:佛山市顺德区影视演艺人协会

图片来源:佛山市顺德区摄影家协会(李勉、杨礼纯)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