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肖家湾村探索建设就业扶贫车间,强化产业“造血” 解决富余劳动力就业

南方日报

近年来,清溪提升产业“造血”功能,引进爱心企业在肖家湾村投资开设扶贫车间,让村民、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南方日报记者 孙俊杰 通讯员 清溪宣 摄肖家湾是东莞市清溪镇对口帮扶韶关市坪石镇的其中一个村。2019年开始,清溪结合本镇产业转移和坪石人力资源优势的实际,创新采用“村集体+公司+车间+贫困户”模式,提升产业“造血”功能,引进爱心企业在肖家湾投资开设扶贫车间,让村民、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形成“企业有效益、贫困户有工资、村小组有租金、村委会有分红”的多方共赢局面,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带动当地脱贫致富。

近年来,清溪提升产业“造血”功能,引进爱心企业在肖家湾村投资开设扶贫车间,让村民、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南方日报记者 孙俊杰 通讯员 清溪宣 摄

“今年是精准扶贫收官之年,防控要抓好,扶贫也不能落下。”近日,清溪镇分管扶贫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扶贫工作队与当地党员干部统筹兼顾,确保同时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脱贫攻坚战。清溪镇扶贫团队将继续与坪石镇政府一道,力促扶贫车间在坪石镇贫困村扎根壮大发展。“尤其是与扶贫车间企业共同发展,破解扶贫车间在建设过程中碰到的资金紧、用工难、用地难等问题,让扶贫车间的数量和质量双双提升。”

订单扶持

每月有工资还方便照顾家庭

肖家湾位于坪石镇郊区,毗邻107国道、省道248线、广乐高速、京珠高速和京广铁路,交通便捷,富余劳动力较多。而在肖家湾村蔬菜一组,一栋画着大型墙体漫画的小楼房格外显眼,厂房面积340平方米,这里就是肖家湾的扶贫车间。

每天8时,村民们准时来到车间,在门口测量体温、洗手消毒后,才被允许进入车间开始工作。目前,肖家湾扶贫车间已帮助20余位贫困户和村民就业。

“在这里上班,既方便照顾家庭,又能多一份不错的收入,工作一个月可以拿到3000—4000元工资。”当地贫困户肖永连笑着说。她抬头望了下车间里的横幅,“扶贫先扶志和智,帮人先帮技和艺”等标语时刻激励着她。2016年,她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而如今的家境情况好转了许多,手头也宽裕了些。

“以前在东莞打工,但由于家里的婆婆、残疾小叔、两个上学的孩子需要照顾,后来辞职不干回家照顾他们,然后就一直待在家里。”肖永连去扶贫车间上班后,主要负责手袋里布的翻转工序,种菜的农活则由她丈夫一人承担起来。由于肖永连有制衣厂的工作经历,有一定的基础,手脚也比较勤快,工资有保证。

另一位村民李根莲也在扶贫车间工作,她的家距离车间只有20多米远。“以前自己在家里照顾家庭,没有出来做事,现在来到车间每天就上班8个小时,其余时间都可以带孩子、照顾老人。”李根莲表示,由于她是新手,做得比较慢一点,现在每个月能拿到2000多元。“等过段时间熟练后,相信自己会做得更快一些,以后工资也会比现在多一点。”

今年受新冠疫情影响,扶贫车间面临一定困难和挑战。清溪镇驻乐昌市坪石镇扶贫领队、肖家湾村第一书记兼队长吴广表示,清溪镇扶贫团队一方面协调坪石镇经济发展办和乐昌市工信局,帮助扶贫企业复工复产登记报备;另一方面督促和帮助扶贫车间企业做好复工前的防疫物资准备,及时解决贫困户的就业问题,尽量降低疫情对他们收入的影响。“我们积极帮助企业寻找订单。比如近期清溪镇分管扶贫的副镇长钱暖枝等带领扶贫企业负责人到清溪镇相关企业寻找订单,解决扶贫车间加工业务订单稳定的问题,让车间的业务趋于稳定。”

优势互补

每年为村集体带来稳定收益

精准扶贫工作进入脱贫攻坚阶段以来,如何提高贫困户收入、稳定贫困户就业、助力贫困户脱贫成为急需解决的头等大事。清溪镇深入考察调研,按照“政府主导、企业搭台、贫困村和贫困户参与”的原则,决定发展简单加工制造产业——就业扶贫车间。

“公司向蔬菜一组租用物业,每月租金1200元,一年就是1.44万元。同时,肖家湾村委会每年保底的股份分红为0.8万元。”清溪镇驻乐昌市坪石镇扶贫副领队叶过房仔细核算过,“两项收入加起来,仅凭一个扶贫车间,肖家湾村集体每年就可增收2.24万元”。

“为了解决闲置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进一步提升产业造血功能,实现产业的多元化、均衡化和合理化,发现扶贫车间具有投资少、收益快、带动脱贫能力强等特点,决定充分发挥清溪镇劳动密集型低端企业产业转移的特点,以及坪石镇当地12万人口的人力资源优势,并结合实际情况优势互补,在肖家湾村等建设就业扶贫车间,带动贫困户(村民)脱贫致富。”吴广表示。

清溪扶贫工作队经过多方调研后,根据两地实际情况,创新实施“村集体+公司+车间+贫困户”模式,引进乐昌市特旺包装制品有限公司在肖家湾开设扶贫车间,生产加工各种手袋、背包、环保袋等产品。村委会拿出10万元引导资金入股该公司,作为村小组的蔬菜一组再把集体物业租给公司用作车间,贫困户和村民可以就近到车间上班。如此一来,村委会每年有分红,村小组出租物业也有资金收入,而村民包括贫困户则在家门口就业,实现赚钱和照顾家庭两不误。

为此,清溪镇积极鼓励动员全镇技术含量不高、劳动强度不大并且对员工文化水平要求不高的简单加工制造企业,到坪石镇考察调研、投资投产。

而在企业落地投产后,一方面,清溪镇扶贫团队协助企业鼓励当地村民就近就业,与此同时,各驻村第一书记(队员)广泛动员本村富余劳动力在扶贫车间就地就业;另一方面,清溪镇扶贫团队根据省、市相关的政策文件精神,协助企业给建设的扶贫车间申请了相关政策补贴,并配合企业安排人员到清溪参加培训。同时指导企业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协助解决内部员工矛盾纠纷。

前景可期

创新帮扶模式建立长效机制

从目前来看,扶贫车间是政府、市场、企业与贫困群众形成合力的重要扶贫模式,政府主导扶贫车间建设,为扶贫车间提供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扶贫车间的建立使贫困群众通过自己的劳动实现脱贫增收,激发了脱贫的内生动力。”肖家湾村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政府部门有诚意,民营企业有实力,贫困群众有干劲,形成了“群众赢、企业赢、产业赢、政府赢”的多赢局面。

而在这一过程中,对口帮扶的清溪镇付出了很多。叶过房透露,清溪镇共投入扶贫引导资金60万元,用于支持现有3个扶贫车间在坪石当地扎根壮大发展,预计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含租金)约7.4万元。此外,稳定在车间就业的人员每月可以增加收入3500元以上。

“目前,清溪镇扶持的扶贫车间已经步上生产经营正轨,扶贫车间员工稳定,订单满满,一切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叶过房兴奋地表示。

即便如此,记者在探访中也发现部分问题。由于贫困劳动力素质偏低,技能培训质量不高,导致没有就业长远规划,主动参加技能培训的热情不高,培训招聘工作也不能持续开展。

此外,部分人就业观念落后。有村民透露:“有些人还认为扶贫车间是政府开设的工厂,在车间工作是政府给工资,造成工作态度散漫。并且这些人长期以来习惯了松散的田间生产,使得他们还不能快速转换身份,按工人的要求严格约束自己。”也有部分村民甚至担心,扶贫车间在不久的将来会关闭,他们的“饭碗”随时会丢掉。

吴广表示,要以党建为引领,转变当地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思想观念,帮助当地镇村干部树立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的意识,同时引导鼓励当地群众摒弃“等、靠、要”的错误思想,坚定勤劳致富的正确理念,发动更多当地镇村干部群众支持企业发展。“我们将不断创新和发展扶贫车间的合作模式,培育车间带头人和下游企业,努力让扶贫车间惠及更多贫困户和村民以及村集体。”

攻坚亮点

近年来,清溪镇为助力乐昌市坪石镇精准脱贫,目前在肖家湾等村成功建设了扶贫车间,并引进清溪企业与多个省定贫困村合作成立企业,为实现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作出有益探索,扶贫车间采取“公司+车间+村集体+村民(包括贫困户)”的运作模式,有效带动村民增收。

成绩单

●肖家湾村就业扶贫车间厂房,由乐昌市特旺包装材料有限公司向肖家湾村蔬菜一组经济合作社租用,每月租金1200元,村小组每年可增收1.44万元。同时,坪石镇肖家湾、莲塘、灵石坝3条省定贫困村,各使用东莞市清溪镇2019年到村引导资金10万元投资扶贫车间,各村每年保底收益0.8万元。

●肖家湾村扶贫车间于去年12月初正式投产运营,创办初期计划招聘固定员工30余人,外包员工60余人,正常运转后固定员工可达50余人,外包员工可达100多人,其中能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30余人,预期每年人均收入达4万元左右。

●自2016年起,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安排,清溪镇对口帮扶乐昌市坪石镇肖家湾村等10个省定相对贫困村。目前,该10个省定相对贫困村已全部出列,成功甩掉贫困村“帽子”,258户贫困户、743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脱贫率达100%,脱贫攻坚战取得阶段性胜利。据统计,清溪在帮扶坪石方面已统筹各级行业、社会和财政资金投入4314万元,落实到村帮扶项目274个,到户帮扶项目1.8万个。截至2019年底,坪石10个省定相对贫困村集体总收入达90.4356万元,平均每村9.04356万元,与2015年相比增长3.8倍。

【记者】朱晋

编辑 陈明诗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